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女作家张抗抗在谈到女作家的创作时说:女人从来用自己的心写作。那也许是最自然,最自由的写作动机与境界,女人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再生之地,生命、希望、力量还有她自己。女人与女人,既可以从当代女作家的小说中窥探当代女人的生活,也可以从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当代女人生活来发现女作家自己。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文学史,涉及妇女形象的文学作品俯拾皆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贞女、情人或聪明机灵的女人。她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是男性的附属品。这些对妇女传统的描写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一批女作家崛起,他们作为女性对女性的角色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她们的作品中,女作家们打破了  相似文献   

3.
历代女作家少,而云南尤少。封建社会中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她们“知书识字”以至进入文学领域,几乎是在特殊的环境氛围中才有可能。本文对云南古代女作家产生的环境、文学创作成绩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勤俭、善良,历经与一般女性同样的命运;作为作家,机智、敏捷,表现了与男子同样的睿智才华  相似文献   

4.
港台女作家李昂和西西在当代作家中是较为著名的,她们不懈地挖掘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女性形象,表达女性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在文学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她们共同受西方“新女性主义”的影响,主张妇女“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强调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与独立。女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在《杀夫》(以下简称《杀》)和《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表达的内容,但书写的角度不同。李昂的眼光回到了过去,抱着揭示和批判的态度,展示出封建礼教和宗法压制下女性的悲惨处境,这时的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作者的眼光向外,面向社…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聪明女人开始关注世界杯,并且忘情地投入到这个欢乐的大"party"中来。她们要饱餐这顿盛宴中最感性、最别样的特色菜。世界杯中吸引女人眼球的有很多,包括:偶像: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多少女人是为了贝克汉姆而爱上了英格兰?她们也许并不关心球队的胜负,她们的眼睛只是紧随球星的一举一动。世界杯对她们来说,就是某一个或几个闪动着的矫健身形。头发:女人对头发的喜爱是无与伦比的。世界杯上球员的头型实在是太有个性了,上一届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思想大解放、人性大反思的历史文化机缘,触发了一大批女作家对“女人无史”的历史过往和性别依附的现实境遇发起前所未有的追问、质询,她们醒悟到“跪下的女人才把男人当作天上的星”;她们以不可侵犯又勇于担当的先锋姿态,以不避艰难的承担生命分量的女性散文写作,为全体女性寻找着通往尊严的路径,发出了现代女性人格独立宣言。  相似文献   

7.
西蒙·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性别差异观主导下的成长环境为绝大多数女性提供了情感发育的温床,孕成她们温柔多情的角色共性,千百年来,女作家的笔触绕不过情之暗礁,风花雪月,满地鸡毛也好,缠绵絮语,冷眼观世也罢,潮起潮落,即使到了传统常为新潮覆盖的九十年代也依然绵延往复.“她们内心深处炽燃的热情和宿命的伤感在城市的暗夜里闪烁着灿烂而纤细的光亮,凄美而令人痛心。她们永远心存渴望永远是城市爱情这块‘麦田’的守望者。”(1)这批后新时期女作家以富于个性的不同方式流露出对于情感的脉脉关注,在挚情被物欲的潮水冲刷得日渐稀薄的城市里,牵动着我们匆忙而倍感零落的心绪。她们淌自心底的情感话语,呢喃着,告白着,梦呓着,交织着当代知识女性寻找确证生命归宿的矛盾、迷惘与执着。  相似文献   

8.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如今的女人越活越年轻,30岁的白领女性,仍然活得像少女一样。她们过的是少女般的生活,装扮童稚化,气质清纯化。这样的女人被台湾女作家杨泽归纳为“OBS女性”,意思是大都会的单身或非单身的女子到了“欧巴桑”(OBS,日本人对中年妇女的称谓)的年纪,却仍然以少女式的消费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也叫着“OBS消费”。消费:经济实力雄厚“OBS消费”的主要对象,是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广告商以她们为定位,商家绞尽脑汁想留住她们的脚步。于是,OBS消费”的内容日益丰富,美容、塑身、健美……为打破年龄的界限,为让青春延…  相似文献   

9.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如今的女人越活越年轻,30岁的白领女性,仍然活得像少女一样。她们过的是少女般的生活,装扮童稚化,气质清纯化:这样的女人被台湾女作家杨泽归纳为“OBS女性”,意思是大都会的单身或非单身的女子到了“欧巴桑”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与张洁,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作家;前者是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她已经取得了时间的承认,作品也将流芳百世;后者是中国当代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她们都出身于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性格一样执拗,又蔑视虚伪.读她们的作品和传记,首先让人感到,她们是一对——  相似文献   

11.
活跃于日本占领时期的东北、北京文坛的沦陷区女作家梅娘,以其执著的女性书写,为女人和女人的生存状态述说呐喊,写出了在沦陷区特殊的氛围里,在异族殖民统治和封建男权专制的双重压迫之下,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表现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苏俄(指前苏联)当代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写妇女生活为多,表现出女作家特有的切入生活的角度和审美观,其中,柳博芙·尤尼娜就是富有代表性的一位。她自7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女性特色的作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她的主要作品有:《独居女人》、《一张前线的照片》、《十二天》、《女厂长》、《民警大尉库兹米切娃和她的好友纽拉》、《飞来横祸》等。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塑造了一组“事业型”新女性的形象,这  相似文献   

13.
过桥     
《教师博览》2006,(7):29-29
有4个女人要过一座桥,她们都站在桥的某一边,要让她们在17分钟内全部通过这座桥。这时是晚上。她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最多只能让两个人同时过桥。不管是谁过桥,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必须要带着手电筒。手电筒必须要传来传去,不能扔过去。每个女人过桥的速度不同,两个人的速度必须以较慢的那个人的速度过桥。  相似文献   

14.
过去,女人最大的梦想是找个好男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那时的她们,简单而快乐。后来,女权主义一度过分盛行,女人不再热衷于母亲的角色,开始忙着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那时的她们,忙碌而快乐。再后来,女人们发现,不论是事业或者孩子,单方面的丰收都无法令她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然而,要做到事业和孩子之间不顾此失彼,需要怎样的智慧啊!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抱怨。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些聪慧的女人,她们为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但又不会被工作所累;她们对孩子无私奉献,却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她们在事业和孩子之间游刃有余,事业和孩子带给她们的是完整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提起鲁迅的小说,不能不提及这三位女性:《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 我之所以称她们为“女性”,是因为她们和传统的“女人”是有所不同的。从文化层面来看,“女人”这一概念,由于千百年来的父权制道德标准的锤炼和渗透,已经具有了沁入人们意识、灵魂乃至日常机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妇女小说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有三位女作家在国际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澳大利亚妇女小说发展的先驱。本文介绍了她们的创作基础,探讨了她们作品的主题以及三位女作家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房子已经很老了,说不出是建于何年何月。房子里的楼梯也老了,陡陡的,窄窄的,直角全都被磨得很钝。那两个女人,都是在这房子里开始了人生,她们每天上上下下楼梯,在那里学了语学了步。那两个女人,一个五十七岁一个两岁,因此可以把她们称为老女人和小女人。——嗅,她们是一对亲人。仔细说起来,老女人是小女人的外婆,不过小女人是这样叫老女人的:奶奶。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三说     
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有奖竞猜     
《职业技术教育》2000,(2):52-53
在过去的整整100年中,女人一次一次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将这个世界震撼。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再一次将她们记起,并向这些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女人致敬!...  相似文献   

20.
虽然近几年我国女作家的写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女作家们都在自觉地强调自己的性别意识.在"认识你自己"和"女人作为人"的命题下,勇敢地选择向男权中心文化挑战的姿态.她们站在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生活,关注女性情感,关注女性命运,作品中洋溢着浓重的女性主义激情,塑造出一个个勇于追求经济自主,人格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努力召唤实质性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