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公知常识的概念对于熟悉专利法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不少人对其理解以及在具体使用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从公知常识在我国专利法中的规定及对其的个人理解、公知常识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以及公知常识的举证和听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审查员和申请人在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上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参考了欧洲、美国、日本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归纳了通信领域中公开技术信息的典型载体,总结了我国部分审查员和申请人关于公知常识举证的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通信领域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材料和审查指南中关于公知常识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实审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的审查过程中,常涉及公知常识的举证。本文主要讨论了其中一种较为复杂的情况,即在审查单位举证某一定义的公知常识证据之后,申请人随后提交了对于该定义的另一个公知常识证据,导致二者之间存在分歧。笔者对该情况的发生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并给出了建议的解决方式,同时引申讨论了该方法在其他程序中的适应性,以及对申请人撰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于专利的授权以及有效性而言,创造性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在专利审查以及权利权的确权程序中涉及的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是否为公知常识经常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发明构思作为理解发明,重塑发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审查和确权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提倡。从发明构思整体技术方案中去分析和认定公知常识,是保证公知常识的判断不出现偏差,发明创造性的显而易见性能够得到准确判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知常识在发明专利创造性评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公知常识的认定、判断以及使用等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标准和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无效案例创造性评判过程中,其公知常识运用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运用不能脱离发明创造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达到的技术效果,应该从技术方案整体上把握区别特征是否构成公知常识,从而对公知常识做出正确地认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专利审查掼》的规定,在权利要求保证范围清楚的前提下,权利要求中可以有数学式。这通常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限定了由参数组成的数学式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全面覆盖原则以及专利审查阶段中对方法、参数限定的产品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的审查规定,并结合案例就上述两者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确定上存在的差异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结合在专利咨询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抵触申请和重复授权的判断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抵触申请和重复授权存在的一些异同,并对上述异同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专利申请人或社会公众对此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立法宗旨: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发明实质审查工作的核心,就是坚持以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评判为主线的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11.
马池帅  罗曦 《中国发明与专利》2021,(z1):101-105,117
"反向教导"是创造性审查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其会直接影响最接近现有技术能否成为得到发明的最佳起点.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中争辩反向教导的常见情形,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最接近现有技术是否存在反向教导进行探讨评判,以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及国际贸易的增强,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迎合这一需求,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稿已于2009年10月1日施行。该修订稿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新颖性标准做了新的界定,该修订与国际专利法惯例更为相符,同时对于提高我国专利质量、完善我国专利法律制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实用新型申请案例的明显新颖性评价进行分析,详细分析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法律法规,探讨使用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实用新型明显新颖性评价的法律依据,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专利审查指南对包含与对比文件部分重叠的数值范围特征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判断做出了规定,然而未对其中包含的数值范围的数目进行具体限定。本文从相关实际案例出发,根据技术领域技术效果的可预见性水平的高低,对包含多个数值范围特征与对比文件部分重叠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判断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克服技术偏见是判断专利创造性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克服技术偏见的认定条件较高,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较为概括,使得当事人、专利审查机关、法院未能对其形成细致而统一的认识,从而导致举证上的盲目和随意以及判定上的模糊和概括。在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的认定经验,提出认定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的三步判断方法,并对每个判断步骤所需的认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明确克服技术偏见的判断路径和适用规则,便于当事人更具针对性的提出诉请和提交证据,也有利于专利审查机关和法院统一裁判标准及相关判断更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观视角,创造性作为判断的对象及客体,是一个由区别技术特征等要素表征的系统。专利创造性判断过程是一个由系统输入、系统输出、转换过程构成的评价系统,其中内部转换过程遵循法律判断的一般规则,表现为法律推理,遵循三段论原理。客体的系统性决定了对其判断方法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因此专利创造性判断方法应是整体评价。基于中国实践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程度比较高,其中技术效果、普通试验能力、创造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最终判别结果,对整体性判断有显著影响。因子分析发现我国专利创造性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可归属创新特质因子及技术起点因子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现有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过程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创造性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问题,从大量生效的复审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法院终审判决等案例中选取N件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案例,找到共同的创造性判断影响因素,对有创造性和无创造性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和论证得到影响因子,并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测量,应用层次...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建性的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即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过程。那么,在中师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组针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非显而易见性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以下观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是创造性判断的单独因素,而是通过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启示的确定,蕴含于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过程中,或在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后,修正创造性判断结论。在不同的案件中,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其对创造性判断结论的影响要综合评价。当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越来越显而易见,则发明欲具备创造性所需的技术进步也应随之提高,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前者在创造性的整体判断中所占权重更大。发明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产生质变,重点需要判断其与现有技术已知性能的相关性。在"量"上优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尚不足以证明预料不到,还应当结合相关背景技术和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确定该效果是否超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预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业成功这一判断标准在创造性判断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上尚处于模糊状态,实践中也并不明确,虽然有不少当事人基于该规定主张其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因此具备创造性,但鲜有得到支持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