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涧明 《收藏》2012,(22):104-109
2012年第五届玉石雕神工奖评奖期间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足以令玉雕从业者重新思考当代玉雕创作以及个人在行业中的位置那么,在高速变局中,如何把握当下玉雕行业主流?2012年神工奖中的种种变化又该如何解读呢?本刊特别采访了神工奖的创立者、海派玉雕行业协会会长孙敏。新融入带来新生命力《收藏·趋势》:在孙会长看来,本届神工奖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呢?孙敏:首先,本届神工奖实现了文化品牌的提升,由展览、评比转向了玉文化内涵的宣传。应该说,打文化牌,这符合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中宣传文化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神工奖的高  相似文献   

2.
韩涧明 《收藏》2010,(1):5-7
孙敏最近接到不少电视台邀请,希望他与电视台合作关于玉的节目。以中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展开一幅玉的画卷不会缺少素材,而孙敏考虑的是先写一本关于玉的书。当然,眼下更令孙敏感觉惬意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届“神工奖”评奖以及获奖作品展览人气急升,引起了玉雕业内广泛反响。那么,这位神工奖创始人对于神工奖以及当代玉雕又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8):169-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日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15):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目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据介绍,虽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发展,完成了从"神玉"到"王玉",再到"民玉"的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玉器长期仅局限于工艺美术行业之内,加之当代玉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未能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玉雕评论机制。近几年来,当代玉器市场越来越热,成交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大师玉器成为收藏新宠,但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如当代玉器的文化及学术研究不足,批评体系缺失、不能有效引导创作和审美等,这些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5.
李维翰 《收藏》2012,(22):132-133
首批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及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名单根据《关于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和遴选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的活动方案》,经各相关协会、学会、单位提名,活动主办方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组委会、《收藏》杂志社共同研究,入选首批玉雕艺术评论家及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的名单如下。玉雕艺术评论家白描(北京)王金厚(天津)岳峰(北京)玉雕艺术特约评论员刘灼(北京)文少雩(北京)池宝嘉(新疆)李维翰(徐州)刘晓强(河南)陆华(上海)周祥康(上海)郝玉生(新疆)张竹邦(云南)宋广宏(上海)王清霜(上海)姜国平(上海)梁志强(黑龙江)陈昌奉(安徽)9月23目,上海图书馆多功能演示厅内,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玉雕上海论坛》开坛。其间,由《收藏》杂志社、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与各地相关玉(石)雕协会、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征集、提名推荐,经玉雕行业、收藏界等领域广泛征求意见后评选产生出的第一批当代"玉雕艺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22):96-97
在这一年,全国玉石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调整与考验。未来市场究竟往何处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就在此时,作为引领全国玉雕风向的上海,2012年神工奖评奖期间再次曝出重大行业调整信号。这次玉雕行业的调整、变化之快,尤其是观念的调整、更新之快,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由此发生的颠覆性影响来得直接而深刻。本刊在本期专题中力求汇集各方信息,希望给行业、藏家提供这种变局的概貌及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涧明 《收藏》2012,(16):64-65
9月,第五届中国玉雕石雕神工奖评选即将揭晓。据本刊获悉,本届神工奖不仅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玉雕盛会,而且,在颁奖及作品展示期间,还将围绕中国玉雕行业健康成长展开诸多内容,相关举措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经过详细了解,本干将其中重要内容归纳为五大看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涧明 《收藏》2012,(22):110-117
2012年,全球顶级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力·希克兴致勃勃地买下3件邱启敬的玉雕作品,探讨这样作品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可能性,同年,邱启敬作品在海派玉雕大本营、上海神工奖展览现场引发激烈争议:这样的作品能算是玉雕吗——"邱启敬作品中可供欣赏的属于玉雕的内容太少,很难认为是好的玉雕作品……""可以看得出来,邱启敬的作品至少是利用了玉的材质特性,而抽象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探索,这是应该允许的……""邱启敬的作品就像一盘菜,大家尝了一口,感觉很新鲜,也有很多人觉得不错,但是,这盘菜是不是—直会像第一回吃一样让大家感觉新鲜,感觉不错,只有靠时间才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9.
韩涧明 《收藏》2010,(10):2-3
2010年8月1日.第三届上海神工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主要玉雕产地的共计426件作品云集上海.最终评出创新金奖16名.其他奖项若干。在海派玉雕文化协会会长孙敏看来.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5):170
会副会长,苏州市玉雕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海派玉雕设计大师,和田玉收藏家、鉴赏家。于2000年在上海开办玉雕工作室"御府工坊"。御府工坊的宗旨是:巧匠琢美玉,玉品传精魂。付雪飞依据玉雕行业多年积累的鉴玉、识玉、雕玉的宝贵经验,还有自己不断挖掘研究的创新成果。他将为祖国的玉雕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www.163yu.com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12):I0040-I0042
从2002年至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已经完成了九届评选,中国当代玉雕就是在这样一个奖项的引领下确立了基本风貌。9年时间,天工奖的入围作品累计超过了3000件。正如主办方所概括的:“玉出由天,器成在工”。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5)
正新年伊始,玉雕界在寒冬中迎来了一个大消息。2016年1月9日,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北京隆重召开。F委员会筹备历时近一年。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章程》(草案)和拟任第一届领导及秘书处架构名单,选举白描为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此前,白描的新书《秘境:  相似文献   

13.
王金厚 《收藏》2012,(22):136-137
本年度在上海举行的"神工奖"评选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一它不仅评出了参展玉雕作品的各类奖项,还和《收藏》杂志联手评出了三位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我是其中一位。获选自然非常高兴,但更令我高兴的是,中国当代玉雕界已经开始重视对玉雕艺术的评论了。这在玉雕界应该说是一次飞跃,一次升华,值得庆贺。中国玉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工艺美术门类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精粹。它的历史发展始终延伸、影响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宗教、文化等领域,并且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从宫廷、皇权和神秘状  相似文献   

14.
《杂技与魔术》2012,(2):11-11,F0002
根据《中国文联关于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奖评奖活动的批复》的精神,中国杂技家协会于2012年2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终评工作会议。评委会按照《中国杂技金菊奖章程》和《理论作品奖评奖细则》进行了严格评选,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  相似文献   

15.
韩涧明 《收藏》2010,(1):2-4
随着“神工奖”闪亮上海滩,北京国际珠宝展在京城爆棚登场及“天工奖”评奖揭晓,2009岁末的珠宝消费收藏呈现出鲜明的风向,这为2010年的珠宝玉器市场奠定了基础色调。那么,2009年岁末的珠宝玉石潮流到底带来了哪些重要信息呢?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7,(10)
正如果从2009年泰安市财政出资对泰山玉进行资源勘查算起,泰山玉有规模、有计划地进军中国宝玉石市场时间并不长,可是,就是这一段时间的市场摸索,让泰山玉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17年9月6日至8日,首届"泰山玉杯"玉雕大赛暨泰山玉文化高峰论坛在山东泰安举行。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全国  相似文献   

17.
韩涧明 《收藏》2012,(4):62-67
2011年岁末,第十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揭晓,并在北京国际珠宝展亮相展示。本届天工奖,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97件作品参评,最终评选出31个金奖、52个银奖、52个铜奖、12个最佳工艺奖以及10个最佳创意奖。天工奖至本届评奖时,刚好满了10个年头。10年下来,天工奖已经足一个具有成熟气质的奖项,其审  相似文献   

18.
韩涧明 《收藏》2012,(22):122-127
《当代玉雕的价值审视》,这是本届神工奖活动期间论坛的主题。到底如何衡量当代玉雕的价值,玉雕价值衡量背后又包含了怎样的市场信息和文化秘密?本刊摘选、编辑有关嘉宾的发言,以便读者了解当下玉雕前沿最鲜活的思想。刘忠荣:按照传统做,永远是工艺品当代玉雕的价值审视,这个题目很重要。我们平时对理论上的东西往往是忽略的。我们从传统过来,传统的手工艺还没有转换为艺术品,这是前辈所没有完成的事,但却是我们这一代必须要做的。谈价值的话,原材料、工时、流程等衡量都是传统的,也是客观的,每个大师要多从主观方面考虑,包括综合素质、设计、创作、思想题材,对社会的吸引力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按照传统的做法,玉雕就永远是工艺品。我们的责任是发展玉雕,从自我做起,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郝文生 《收藏界》2010,(1):117-120
刘晓强,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他立足于中国玉雕之乡厚实的土地,胸怀高远之志,在独山玉雕文化艺术事业领域,用心探究着、耕耘着、实践着,设计并描绘着它的灿烂未来,其指导并参与设计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在全国各类玉雕作品展览上累获大奖。玉神公司典藏馆所收藏的经典独山玉作品,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20.
韩涧明 《收藏》2012,(22):128-131
在传统玉雌行业之中,玉雕师彼此之间几乎不相评论,站在论坛这个公众舞台上,棒喝行业更是常人所不愿做,也许是这个原因,在上海论坛之前,有朋友得知崔磊即将在论坛上发言,便开玩笑道:"好好‘论’,别打起来啊"作为海派玉雕大师中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崔磊在论坛上直言,"论坛本身就是挑毛病,不是歌功颂德的",那么,在崔磊眼中,今天的当代玉雕创作到底有哪些毛病呢?以下根据崔磊在长次论坛中的发言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