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刘介民先生送来他和刘献彪先生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书稿,约我为这本书写序.他  相似文献   

2.
自从1907年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至今,我国的比较文学实践活动已近百年。如果我们把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比作一束幼苗,那么70年代至80这颗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90年代这棵参天大树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状况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译者序 英国印欧语学研究者T.哈德逊-威廉姆斯(T.Hudson-Williams,1873-1961)教授著的<印欧语比较语法入门>(A Short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Comparative Grammar [Indo-European],1935,C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一书出版于1935年,是一本关于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入门书.也是我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学习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所使用的教科书.关于我学习这本书的经过,不能不从我师从著名学者王静如先生(1903-1990)学习音韵学的经历谈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至今,比较文学教材建设成绩斐然,为新时期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这些教材当中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那么,何谓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对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予以解析:一、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二、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例证充分,表述畅晓;三、优秀的比较文学教材应当彰显中国特色,努力开拓创新。思考比较文学教材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为了以往昔为鉴,为当今的比较文学教材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魏紫熙 《科技文萃》2005,(3):184-185
20世纪50年代起我有幸与傅抱石先生一起工作,经常与他接触,对于傅抱石先生的治学精神与为人处世有了些了解,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现在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首先在于它跨越了国别文学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它的国际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与封闭性和宗派性更不相容;另一方面,跨越国别文学界限的前提又恰恰在于不同国家的各族文学自有其独特性,如果各族文学大体相同,比较就不可能进行.自从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到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回顾这一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大体只局限于西方文化体系内部;由于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的统治,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几乎泯灭亚、非、拉各民族文化特色为己任.在比较文学极为兴盛的本世纪20年代末,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就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公开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1986年,我到温州探访了阔别已久的方介堪先生。方介堪,原名文榘,是我国素负盛名的金石书画家,尤以其篆刻,犹如绘画界的张大千,堪称一代大师。早在20世纪20年代,介老便入沪于赵叔孺先生门下,之后,在这块艺术奠基地上,他辛勤耕耘了几十个春秋。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介老建树廓绰,蜚声海内外。在马亦钊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介堪先生的住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教学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命脉,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比较文学界同仁的共识:比较文学学科史的第一页是由比较文学教学写的;绝大多数比较文学学者都是教师;有影响的比较文学著作也多是比较文学教材。因此,本文对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的模式、功能、地位与前景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对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生存方式、价值与前途命运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苍岑先生,今已执教五十八年了。叶先生是《中学语文》的顾问,是语文教学界一位受尊敬的学者。从五十年代起,我便是叶先生的一位读者;粉碎“四人帮”后,才有机会认识先生。这几年,因为开会、讲  相似文献   

10.
鱼霞 《中国教师》2015,(2):82-84
<正>我不是黄济先生的入门弟子,也不是他的同事,却是他学生的学生,是教育学的同道中人。我所知道的黄先生,更多是他对学生的仁爱,对友人的真诚,对病妻长期照顾和不离不弃。当得知黄先生谢世,心绪难以平静,写下这些文字,以一个教育学晚生的身份对一位自己敬仰的人生楷模和大师表达一份缅怀之情。初识黄济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时他编写的《教育哲学》的封面上,当年教我们这门  相似文献   

11.
杨慧娟 《天中学刊》2012,27(5):71-74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比较文学从复兴走向繁荣,这其中离不开乐黛云等先驱者披荆斩棘的探索与奋斗。与王国维境界说相呼应,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之路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期、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期和2000年至今的成熟期。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之路既是她个人学术研究的求索历程,也折射出中国比较文学30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勒内·威莱克在一九五八年第二次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主题报告.他说:"我们的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巴登斯贝格、凡·提格亨、卡雷和吉亚尔所公布的纲领,也并未完成这一基本任务.他们把过时陈旧的方法论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并压上十九世纪证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荷."  相似文献   

13.
自西学东渐以来,我国的平面几何教学就使用过多种公理体系.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恰逢当时的一些大数学家,如希尔伯特刚刚为欧氏几何补充了完整的公理体系.于是,我国的一些著名数学家及数学教育家,如傅仲孙先生便接受了这种公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栋梁.后来,我国又普遍使用3S几何(由三位姓氏以S开头的美国数学教师所编),基本承袭了欧氏几何原始体系.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中学课本开始使用扩大化的公理体系.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当代一些很有名的数学家又开始了新的平面几何改造计划.影响比较大的有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美籍华人几何学家项武义先生,以及下文介绍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先生的平面几何改造思想.张景中先生的面积方法,开端于1974年.当时他在中学教数学,发现学生很喜欢他用面积法讲几何和三角.这以后,他就致力于面积方法和教材改革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我们说,学术问题可以自由讨论,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刊登王敬赓教授介绍张景中面积法一文,愿与一线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曲折难忘的历程:高考历史命题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著名史学家、高考历史命题专家、为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做出了特殊贡献的刘宗绪先生(1933~2003)。20世纪90年代,以刘宗绪先生为代表的命题专家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积极推进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不仅深深影响了高考历史试题本身,还相当有力地促进了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刘宗绪先生乏所以对中学历史教育给予特别关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他曾表示,高考命题关系到祖国数以千万计青少年的成长,绝不可草率行事。我们深切怀念宗绪先生,同时特别向20世纪90年代以刘宗绪先生为代表的高考命题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王均先生离开我们了.噩耗传来,悲痛万分.我真不敢相信,他走得那么匆忙. 认识先生是在1990年8月的香山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主持我论文报告的正是王均先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些学者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质疑(下称“质疑说”),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也促使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能展开讨论.“质疑说”约有四点理由:一是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没有理论体系;二是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没有权威与有影响的成果;三是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缺乏科班出身的学者;四是说中国比较文学没有自己的教学研究队伍,多是他学科的“打工者”或“票友”.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然而,我所了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主题学发端于19世纪初叶的德国.当时《格林童话集》这一世界名著的作者格林兄弟,以学者的眼光采撷加工民间童话故事,发现异域流传着不少与本国相类似的传说,于是,人类对各类故事的情节母题、主题的跨文化思考正式开始了.可以说,主题学的理论框架最初即萌生于民间文学领域的.在我国,20年代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跨区域研究即为代表.60年代后主题学开始复苏,在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著述中时有探讨.80年代后主题学理论趋向深化和复杂化.在陈鹏翔先生主编《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前后,汉语世界较为关注文献载录的渊深积厚的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文学意象、主题和母题.近年来伴随着民俗研究热的繁盛,主题学呈显出回归于民间文学研究的趋向.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刘守华教授《比较故事学》面世刚刚半年,于长敏教授的新著《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也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23日,惊闻萧宗六先生辞世,不胜唏嘘。萧老是我刊编委会老编委,20多年来,无论是在教坛驰骋,还是在病榻缠绵,先生始终关注和支持我刊发展。他的离去,是我国教育管理界及我刊的重大损失。故特刊发此文,以示我们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丁培忠老师故去已3年了,走得是那样匆忙。他的案头一定还堆放着不少尚未完成的书稿,他的心中一定还牵挂着自治区小语整改和课改的进行,他的头脑中还一定有着新的改革方案没来得及整理……3年前,因为出国考察,我是在丁培忠老师去世后的一个月才得知这一噩耗的。默默地为他的早逝而惋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失去一位小语界公认的教育专家而痛惜,也为自己失去一位老师加挚友而顿足叹息了,这是我的心情,也是所有小学语文界同仁的心情。我与丁培忠老师的友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我是1981年开始在全国各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的,但当时多次投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近几年来,各地高校撰写出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比较文学教材,其中,由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是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经我们问卷调查,这两部教材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率较高(分别为23.6%和22.5%),影响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通过适当修订,有望成为精品教材。因此,本文拟从适应本科教学这一角度,对这两部教材做一些评议。在评议中我们对另一部教材——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1版)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