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明天出报,邱继臣一定要在今天夜里《战友报》印出来的第一刻看到它,不管这个时间是晚上12点,还是凌晨两点。将已经校改过四五遍的报纸再读一遍,发现没有错误,他才能睡下。这样做,不完全是为了避免差错,他说,他是把这张报纸当成了生命。他的办报法——“打准结合点,让不同的读者都有看点” 来报社之前,邱继臣做了十几年理论工作,养成了探究本质的思维习惯。1998年到任战友报社社长,他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这份报纸的定位,因为定位是任何一个媒体生存的理由和运转的起点。“当好军区党委的喉舌,当好基层官兵的益友”,这是他朴素但准确的概括。他说,他的“窍门”就是抓住两者的结合点,让不同的读者都找到自己的看点,特别是让战士喜读爱看。 尽管他说许多事都是相通的,但他还是把南京政治学院  相似文献   

2.
晨曦微露,城市还未完全醒来,满载当天报纸的五辆小汽车鱼贯开出洛阳日报社的大门,朝着长途汽车站和洛阳市内的四个发行点飞驶而去。车铃叮当,四个点上的发行员接到报纸后,犹如报春的燕子,迅速沿着市内八十多条道路,飞遍千家方户。订户在吃早饭时,便可浏览一下当天的报纸了。这就是《洛阳日报》自办发行后的新气象。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访了这家报纸的总辑编李宗挺同志,他给我说起这样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3.
去年初,久体写作之志的李树耀调到107医院任政治处主任。管报道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报道,于是,他开始朝着新闻写作成才的目标冲刺。节假日,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看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知识,边学边实践,稿子一遍一遍地写,三番五次地改。有人劝他说:“老李啊,你快是40岁的人啦,还吃这些苦干啥?搞新闻可不是件容易事。”他笑笑没有回答。几年汗水几多情,辛勤换得硕果来,经过孜孜不倦地努力,他的处女作终于问世了,那是一例发表在军区报纸上的消息,虽然全文不过300多字,却给他写作带来了动力。他捧着那张报纸爱不…  相似文献   

4.
151医院政治处主任王玉峰有个称谓——“笔友”。这是那些爱好写作的医生、护士、还有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送给他的。王主任喜欢读报,处里订的10多份报刊,他总是一天不漏、一份不少有重点地看个遍,即使是出差,回来后,也要把所有的报纸洲览一遍。除了看报,他把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新闻写作与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是和妻子孩子度过的。他女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爸爸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其余时间连他的影儿都见不到。今年,我已经10岁了,在我的记忆里,节假日爸爸没陪过我上过一次公园。一个星期天,我在办…  相似文献   

5.
遍觅文魂天涯步张我常常有一种担心,担心报纸上今后真正的新闻会越来越少,担心报纸上的稿件是记者采访的越来越少。有时拿着报纸看看,恨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章都是从“发布会”上来的。常常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基层”采访,可惜,“深入基层”现在好像是一个很不...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市石龙区信用联社职工李新伟是一位信贷员,2001年竟当上了资产管理部主任。李新伟为何进步这么快,还得从他写稿说起。而立之年的李新伟酷爱新闻报道,参加工作后,偏偏当了信贷员。放贷、收贷、收息、收储,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在百忙之中,他常常挤出时间采写新闻。长期的勤学苦练,李新伟采写的一条《简讯》终于在《平顶山日报》上变成了铅字。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李新伟把这张报纸“揣”到家里,晚上,在灯下读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从此他更成了新闻迷。2001年10月,平顶山市石龙区南顾庄乡的刘庄村…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我到鹤壁,鹤壁日报总编辑姚菊泉同志来看我。同行见面,话题自然就说到办报。姚总说他们市委书记李新民善于领导新闻工作,很会运用报纸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说李书记前些时接受《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谈得很好,该报以《管好办好党报 党委责无旁贷》为题,发了半版。我请她把那天的报纸找来,读了一遍,感到确实讲得很好。 李书记首先强调党委必须重视报纸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报纸的领导。他说:“应该很珍惜”党委机关报,“把这个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加强对报纸…  相似文献   

8.
帅莉 《声屏世界》2001,(5):56-56
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当一份崭新的报纸或新的版面拿到读手中时,他会说这份报纸办得不错,这不是恭维,事实确是如此。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再拿起这份报纸就会说“越来越差了”,何也?编辑思想模式化造成的,按建立好的模式一路套下来,人懒了,思想僵了,报纸也乏味了。所以,要想办好一份有特色、鲜活、有生命力的报纸,编辑的思想就必须有创新性,要不断打破自己建立起来的模式。要具创新性,编辑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工人日报》是我钟爱的报纸之一。长期以来,不管工作和学习多么紧张,我都坚持每天把它的主要内容阅读一遍,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报纸,我感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记得80年代初期,曾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错误思潮,对此《工人日报》没有半点迎合和含糊,而是旗帜鲜明地予以有力抵制。这点,使我感触  相似文献   

10.
经常给报纸写稿、投稿,大致会碰到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稿件用否,没有回音;二是稿子用了,不寄样报;三是稿费单一般一月甚至两个多月才能到手,上边只写稿费数目,不注稿件见报日期,作者拿到此类稿费单,除了稿费能兑现外,对自己的稿件见于何日的报纸则无迹可寻。作为作者,对前面两点,已不寄大的希望,那似乎已成了不少报纸的惯例。但对第三点,有点费解,不过是作者希望报社在签发稿费单时能注明稿件见报日期而已,十分简易之事,为何做不到呢?本人也是学新闻的,知道邹韬奋先生之所以成为报人的楷模,他办的《生活周刊》之所以广受…  相似文献   

11.
莫言  华凝 《出版参考》2004,(12):18-19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能来三五十人听(其中多半还是自己的同胞),已经很不错,有时候来上三五人,你如果还想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读一遍,那离神经病也就不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进饭馆,喝着吃着,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二是中国作家中,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一个题目立即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的很少,多半是满嘴烂蒜,把那些说了多少遍的陈词滥调再重复一遍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先生怎样读报,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报纸上的材料在我的印象中,他读报是不费很多时间的,每天报来,看得很快。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有些他认为是有用的材料,记得很牢。要用的时候,一翻报纸,就能找到。有一次他要我替他找一个报上的材料,我翻遍了报纸都没找到,后来他告诉我到某报的某月某日第几版的角落处去找,果然就找到了。我看报的时间比他多,他不以为然,认为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因为旧社会的报纸,大多是无聊的黄色新闻,或者是国民党的官方消息,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他在写作中大量运用报上的材料。他也做剪报工作。上海的鲁迅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本剪报集,剪贴得很整齐,每页上还有标题、批语。这些资料大部分是从《申报》、《大晚报》上剪下来的,有一个中心思想(主题可能是反蒋的,记不清了)。他当时打算运用这些资料写一篇东西的,后来没有写成。他运用报上材料写东西的本领很大,他常常利用反动报纸的材料作为反面教材。翻翻鲁迅的杂文就很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6,(1):21-22
斯大林死于1953年3月5日晚上9点50分,雷日科夫医生那天被审讯两次。一次是从下午1点10分到下午4点45分,还有一次是从晚上9点20分到凌晨1点45分。审讯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关于斯大林的死,我们不知道的其实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没人准确地知道他是如何死的。报纸上报道他死于脑溢血,而大约就在同一个时候,据说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跑进垂死的老人的房间大声叫嚷;“他们杀了我的父亲!这些杂种啊!”关于他的死亡的种种描述都是极其地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时期,读者特别要求报纸多一点服务性、服务精神。否则,他就敬而远之,不订、不买、不看。因此,如何不断强化和拓宽报纸的服务功能,将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信息类报纸,尤其要努力做到自觉地、积极地、全方位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成为所有经济信息类报纸的办报宗旨。经济信息类报纸定位即在于此,优势亦在于此,生命力更在于此。外国经济信息类报纸也是这样,只是在服务于资本主义这点上不同,如美国《华尔…  相似文献   

15.
杨绛  钱芬 《出版参考》2005,(9):41-42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是以刊登广播电视节目、传递声屏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报纸,它具有独特的视听导向功能。纵览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无论从内容形式上看,还是从印刷质量上看,都称得上是一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报纸,但是浏览一遍之后便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各家报纸的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千篇一律,采取了一台加二台按时间顺序的简单罗列,稍有不同的只是或横排、或竖排而已,这与整张报纸多姿多彩的风格极不相称:其实节目时间表在广播电视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报纸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印刷报纸的网络版,另一种则是不经印刷报纸阶段,直接在网络上创办发行的网络刊物。本文就传统印刷报纸的网络版的内容如何改进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幽默     
我是画图画的,有时也作文,投寄报纸发表。因为怕丢,就复写一份自己留下。积数十年之经验,越来越感到非留不可了。拿最近一次来说,有家报纸的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是我熟识的青年朋友,自然要按时交卷,他也按时登在了报纸上。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才发现1,000字里,只有第二段开头16个字的那一句是我写的,还有一个句点;此外,没有一句是原文。我那篇作文有1,400字,选用了1.14%强,按原稿署名“方成”。因之也越来越感到当编辑之难了。一篇别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长春市政府部门,读报不再是茶会饭后的消遣,而是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长春市市长崔杰在近日举行的市丘府精细化管理座谈会上,要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看报,每天早晨利用40分钟时间,将当地出版发行的5种主要报纸浏览一遍,“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见1月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