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听了一节课,课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因为”造句。师:课文中用了“因为”这个词,请找出读一读。(生读)师出示:老师表扬了小明,师: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练习用“因为”说一句话。生:老师表扬了小明,因为他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生:老师表扬了小红,因为他为大家做...  相似文献   

2.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了学习王杰的活动,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做好事是为了表扬。受到表扬的人就高兴做好事,被有受到表扬的人就不高兴做好事;教师表扬过的事就做,教师波表扬过的事就不做。有的学生在扫地时要向周围看看,看老师是不是看见他在做好事。因为受表扬的面总是有限的,有  相似文献   

3.
廉价的表扬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女生学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并奖励一颗标有“智慧星”的小五角星贴在了眉心处。此时的她激动不已,脸红扑扑的,整堂课左顾右盼,不时地摆弄那颗五角星,后面的课她根本就没有听。课后我问那个女孩“:为什么东张西望?”她说“:我在看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能不能超过我。”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她说“:我只记住了老师问我的问题。”思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语言鼓励、物质激励不失为有效的策略。表扬学生没有错,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竟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4.
张老师来信说,现在课改后的课堂,不论学生答对答错,教师总是一味地表扬学生。这种做法应该如何看待?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为此,特请黄毕年老师给大家说说他的思考。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于是,当前课堂出现了好评如潮、掌声不断、赏识教育一边倒的倾向,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反思。下面结合“时、分的认识”教学,就当前课改中十分流行“表扬热”的现象作一些探讨。问题一:口头表扬学生越多越好吗?在本节课中,只要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教师都给予…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表扬手段来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课内即兴表扬的运用,确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微词。笔者深入课堂,进行追踪观察,反思课内即兴表扬,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郾要注意保护“错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回答或上台板演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差错,教师就让另一个学生来纠正,这时,老师往往会即兴表扬后一个学生,学生集体拍手鼓励。这样做,对后一个学生是一种鼓动和激励,但对前一个学生就不一样了。笔者发现:前一个出错的学生,听到老师虽然没批评自己,但还是脸红了一阵…  相似文献   

6.
一、怪异现象扫描案例一:教学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教师指名让学生读每一个自然段,每读完教师就说:“这个小朋友读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嗨,嗨,你真棒。”课中学生答对问题了,也时不时冒出“我们表扬他,”“嗨,嗨,你真棒”,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案例二:第三册《英英学古诗》。师:疑是地上霜,这个“疑”是什么意思呀?生:疑就是当作。师:你说错了,请坐下,……二、剖析与思考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  相似文献   

7.
王显华 《新疆教育》2012,(21):146-146
1滥用表扬、不表扬、无反馈 从观摩课的教师广泛表扬到平常课的老师不屑表扬与无反馈的理答,我们的老师在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后的理答到底是表扬越多越好,还是不表扬甚至无需反馈的好。显然,教师对学生回答是需要提供反馈的。  相似文献   

8.
表扬与批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很多教师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一味表扬鼓励,而且整齐划一。“棒,棒,棒!你真棒!”成了实验区最流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是对的。但是这种表扬泛滥了就不是好事了。我曾经对一堂小学语文课作过统计,老师在这堂课上表扬了学生二十几次,全班学生一起说的“棒,棒,棒,你真棒!”就重复了十多次。学生回答一次,就在他的脸上贴一个笑脸或者其他的卡片,课还没上完,学生都已经变成大花脸了。当这种廉价的表扬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摆设之后,对学生到底还有多少帮助呢?这…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不少课堂上,老师评价学生时表扬的话语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怎样看待我们的这些表扬生的呢?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学习情绪也是成正比的,那么,如何从老师让学生学,而变成学生自己要学,自己变成一个“乐之者”呢?这就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一、充满爱心,唤起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而情感在心理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中专生一般年纪都较小,对学习、对老师都凭自己的喜好,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这门课;讨厌一个老师,就会讨厌他所上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关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不少课堂上,老师评价学生时表扬的话语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怎样看待我们的这些表扬生的呢?  相似文献   

12.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构建有效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学理论指出,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这个老师上课,对老师上的这门课也就能产生兴趣;凡是成绩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一般来说,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心理,在课堂上生怕老师看见他,提问他,存有恐惧感。  相似文献   

13.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有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自由发言。有的老师就会乱找优点乱表扬,表扬得学生整堂课自始至终坐得像木偶,表扬得学生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表扬得学生规规矩矩,毕恭毕敬。  相似文献   

15.
<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到:学生喜欢上哪节课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老师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就会感觉课讲得生动,就会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学习。如果师生关系不和,即使课设计得再好,学生也会因不安、害怕等情绪,很难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富有一颗理智感的爱心,建立亲密、自由、民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对他上的课便会有兴趣,而且一般都会学得较好。反之,对不喜欢的老师,甚至讨厌的老师,对他上的课就没有热情,好像学习是为了老师,甚至用不学习来报复。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种倾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应该发现:当你贬低一位学习能力弱或者不爱学习的学生时,他会变得沮丧,更加不愿学习.当你表扬一名学生时,他会变得信心满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突破.这便告诉我们,适当表扬是唤醒学生学习动力且能提高学习热情的催化剂.我们不要吝啬在数学课中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  相似文献   

18.
某学生几乎天天迟到、早退,让老师们大为头疼。一天,他在某位老师的课上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第二天,他又迟到了28分钟。下午放学时,这位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真地说: “今天我要特别表扬某某同学。”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该生今天又迟到了。  相似文献   

19.
表扬学生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荣誉需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有些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确实“要不得”。1.“敷衍”的表扬教师表扬学生时,如能充满激情,显现出为该生的优异表现而骄傲的神情,就会感染、吸引每一位同学,产生强大的激励效应。如果教师表扬学生时,神情淡漠,显现出“例行公事,走过场”的敷衍情绪,就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该生的表现“不过如此”,不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让该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失落感,挫伤他的进取心,使表扬的效果大打折…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