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主体教育"、"个性教育"、"个体教育"、"自主学习"、"自学"等教育模式被突出高扬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层面,之后产生的问题是这些教育模式无论是塑造"主体"还是养成"个性",都没有在学生身上鲜活地找到一个准确、具体的心理载体,而显得笼统、抽象。实质上,无论是"主体教育"还是"个性教育"都是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由此,塑造、养成某种"自我"应该是这些教育模式追求的核心,这样以主动、自觉塑造自我的自我教育就必然成为了"主体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枢轴,从而就在自我教育与这些教育模式之间生出了层次不一、复杂多样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通过欣赏赞扬学生的闪光点,给他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使学生自觉地发挥优势,克眼不足。但笔者以为,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著作和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相关概念,如"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鼓动"、"宣传鼓动工作"、"政治鼓动工作"、"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理论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中介、目标等方面看,这些概念已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内涵,突出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学生实施"马列主义"、"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围绕方向,要高扬主旋律教育;围绕学业,要突出创新性教育;围绕人本,要坚持综合性教育;围绕成长,要填补免疫力教育。其教育目标分别定位在"接班人"、"栋梁人"、"完美人"和"社会人"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国家和个人在教育互动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符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模式。"滴灌"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可以引申为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系统和教育方法。高校实施"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集约资源,实现"滴灌"教育的全员化;拓展空间,实现"滴灌"教育的立体化;完善机制,实现"滴灌"教育的规范化;持久渗透,实现"滴灌"教育的内涵化。  相似文献   

7.
回归自然:凸显农村教育"自身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农村教育"自然化"、"农村化"是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必然途径。农村教育的"天然资源"、"隐性资源"、"纯真资源"是农村教育独有的资源库,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9.
教育思维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综合体,是对教育实践的观念化概括和升华。教育启蒙思维是在教育的"启蒙"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启蒙"为精神向度、实践目的论和方法论支撑的观念形态,其实践指向即是"使人成为人"的启蒙教化,体现着超越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在当代,推动教育启蒙思维的实践转化,需要坚持"人的启蒙"的使命,使其突破"奴化教育"、"物化教育"的束缚,并积极转向"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基于人本理念的学理基础,新教育实验是"新"的教育,"心"的教育,"行"的教育,"幸"的教育,"星"的教育,"信"的教育;新教育实验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努力建设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新教育实验通过"六大"行动及新教育每月一事,实现"四个"改变,即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同样有可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鹏翔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19-20,74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谐教育"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和谐教育"主要体现在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应培养出既有较强技术能力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生活教育"?陶先生回答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强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主张冲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把握"和谐教育"原则,以及"和谐教育"课堂模式实施的举措,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却在另外的地方兴旺发达。"文学艺术"一直发挥美育的效应。"文学艺术"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但它一直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表达"美育"的意义和价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可以视为"情感教育"的一份个案。福楼拜关注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和平文化"为核心,倡导"多元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源于生态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人与其自身超越"观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双方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双方情感互动的过程。教育双方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形成积极的情感互动效应,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的情感互动效应经历一个由"触动——共识"到"交融——共鸣"再到"自由——共享"逐渐演变的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互动效应,教育者应当做到投入感情,以"情"交"情";坦露真情,以"情"换"情";设境促情,以"情"共"情"。  相似文献   

18.
张春花 《文教资料》2011,(22):140-141
"对话教育"是重构师生关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对话教育"中,教师的"耐心""尊重""赏识"是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中,苏州相城区实验中学建构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教育文明相融合的"尚德教育"。在"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生活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境界。"尚德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遵循本心,顺乎自然",从而实现"厚德载物,养性励行"的"立德树人"目标。"尚德教育"具有遵循本心、顺应规律、勇于担当、养性励行等理念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赵昉 《语文知识》2013,(4):71-72
作为舶来品的通识教育即"General Education",其中文翻译又可为"一般教育"、"总体教育"。乍一听好像与大学高等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但其教育理念早已在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应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旨在实现人之心灵自由的"博雅教育"(或译自由教育)是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更有甚者,我国孔子因提倡"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学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通识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