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迪 《教育》2011,(16)
日本的中文教育在兴盛之中,却存在中文研究者后继乏人的危机。最近,东京四谷有所中华学校人气飙升。小一入学考试,37个名额,竟有63个孩子来争。据悉,人气飙升的原因之一,就是该校使用中日双语教育。日前,笔者访问了这所学校。据该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一个校长提出一个理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实践中,进而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言行。作为新创办的南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我和学校教师团队本着"教育充满童味,童年温暖一生"的宗旨,着力打造"童味"教育办学特色。"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本真、快乐、阳光、成长。"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动力系统。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一方面对学校教育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和积极的关注,甚至将学校教育功能夸大、神圣化;另一方面又肆意对学校教育说三道四、横加批评,置学校教育于"万灵药方"和"百病之源"的尴尬之地,严重制约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仔细审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价值,清楚、理性、全面认识学校教育的功用与有限性,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田元化 《教师》2014,(13):122-123
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因此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接受教育,只有他开始沉浸在一本美妙的书籍时,他的教育之旅才刚刚开始。一个教师只要开始读书了,那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专业的觉醒。"(朱永新《新教育》)因此,好学校要能够让师生都发展,  相似文献   

5.
川大的教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价值追求和责任使命。本文着重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生命,鲜明提出了川大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川大应该办成一所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够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川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川大特色的"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三个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曹春兰 《文教资料》2011,(25):124-125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学说,但内涵非常丰富,涉及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论说,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开展的今天,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8.
彭波  徐建英 《广西教育》2010,(27):58-58,65
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必须把"成人"教育放在第一位,而"成人"教育又要以德育为主要内容,中职阶段是开展"成人"教育的最佳时期,并提出开展"成人"教育的三个阶段和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陈晓 《教育导刊》2011,(1):53-55
当学校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问题时,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它的"离经叛道",这也正是我们呼唤学校教育"回归"的原衷。诚然,学校教育要真正的回归,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教育以外的因素,但"回归"的逻辑起点则首先是学校。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哲学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规范维度对学校教育的系统反思,主要包括对"学校的终极意义"和"意义如何为真"的追问,以及在这两个问题基础之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调整。社会、人本、学术混合与其他维度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本体论检视角度;天启、权威、直觉、理性、经验五种知识获得方式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认识论检视角度;教育信奉的一致性、强度与稳定性等特征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规范层面的检视角度。  相似文献   

13.
"四色教育"通过"四色"的借喻意义,表达和反映出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为基础,通过特色鲜明、相对统一、不断生成的实践行动,实现绿色的办学目标,培育理想的教育生态。"四色教育"是具有校本特征与生长性的、具有典型小班教育特质的教育追求与教育设计,包含了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它既是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小班化办学的鲜明特色,又是学校新的发展阶段的理性思考与愿景构想。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认为"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依然存在"分数第一"的倾向,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学生中存在的"感恩之心"的缺失,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着困境。本文认为应该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深化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传承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积极探索"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感恩教育新模式;主动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联系机制,强化现有家校联系渠道,拓展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的空间,让感恩教育的知识始于学校、行动落实于家庭、效果彰显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两型校园"建设不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化;"两型校园"建设与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相同、目标相融、内容相兼、效果相长,这使它与学校公民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实施"两型校园"建设也是进行学校公民教育,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两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直通车"试点项目启动后,多数试点学校领导对开放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表示愿意开展该项目。同时,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不惜血本扩大生源,使得学校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管理人员演变成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些内在压力,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开展"直通车"试点项目,会增加学校负担,会激化学校内部矛盾,直接导致学校踌躇不决和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17.
责任由责任情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人之本。学校坚守"责任教育"理念,将爱与责任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为学生的成才精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环境,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将"责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1,(3):46-46
基地坚持"为上海教育而来,奔教育理想而行"的理念,探索"实践出真知,合作出思路,反思出经验"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有教育家风采的名校长。聚焦定位。基地梳理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逐步聚焦,抓住学校的课程领导、文化建设与校长的文化自觉三个主题,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学校品牌打造、特色创建三项载体,努力培养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14,(18):F0002-F0002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一所薄弱学校,如何提升管理,革新除弊,使学校工作步入正轨,不断向前,摆脱薄弱?作者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树立自信,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自信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用"自信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较长时间实践积淀,逐渐形成独特的办学风貌,确实给学校管理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