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一位妈妈在网络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在变态娘变态爹虽不情愿却义无反顾助推下,变态教育将孩子自童年起就绑架上功利的马车,一路狂奔向名牌中学、名牌大学,直到最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一路狂奔中,孩子自然无心看风景,童年的风景与记忆,最终不免沦为孩子长大后头脑中模糊的碎片。  相似文献   

2.
李亚敏 《甘肃教育》2011,(18):14-15
据新华社报道,武汉一位妈妈近日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引来广大网友关注,众多家长纷纷“晒”起自己的经历。“变态娘”以及众多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许多误区和弊病,造成学校累、家长累、孩子更累,应切实为孩子“减负”,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不经意地创造出了一个新词——“变态娘”。武汉市的一位妈妈近日发表了一个《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的网帖而走红网络,“变态娘”一词也风靡一时。其实“变态娘”是一个心态非常健康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1,(14):5-5
此帖引起7000多名网友观看,230多名网友跟帖,大部分人自认“变态娘”或“变态爹”,表露出对当前教育环境的愤懑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蒋欣 《教育》2012,(11):50-51
童年有着自己的“美丽时空”,教育者应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关怀”儿童心灵……作为有良知的教育者都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为孩子考虑,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年龄中,把童年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多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嫁到了这个山村,人们嫌她长丑,都叫她“丑媳妇”。后来她有了孩子,人们便叫她丑娘”。她的孩子们就是在“丑娘”的呼唤声中长大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丑。直到有一天,她的孩子穿“丑娘”衲的鞋去外地求学,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夸说:“你的鞋这么漂亮,娘一定长得不丑。”可同乡的同却说:“村里人都叫他娘‘丑娘’。”这时,孩子才领悟“丑”的含义。从此,他开始嫌弃娘丑,不敢把同学带回……几年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改变了对娘的看法。年,娘有病卧床不起,住在医院时,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通过自己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论点:“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他由此相信并认为“孩子需要特殊形式的抚育和保护”,因为“他们在本质上与成人不同”。而熊华生教授的新著《反不正当升学竞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正是在这种社会情势下,努力改变“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现状,让孩子“消逝的童年”重新得以实现的有力尝试。在该书的序言中,作者认为,广受推崇的“减负教育”、“素质教育”之所以在我国“空喊”了这么多年,之所以只是孩子心目上的“美妙的童话”,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问题,也没搞清楚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更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讲中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实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强取豪夺,电视文化的潜移默化,拔苗助长心理与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杀,使得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好在波兹曼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引导我们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捍卫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凸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一名优秀女教师教出的学生几乎个个优秀,但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却遭遇了“滑铁卢”。这个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仅仅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用一颗母爱的心去理解孩子,把无忧无虑的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天性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娘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到没了娘的时候就会格外想娘。人活八十,你在娘面前还是孩子,有娘亲亲地喊一声你的乳名,那是多么热乎和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依偎在娘怀里的彩色童年。  相似文献   

12.
有娘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到没了娘的时候就会格外想娘.人活八十,你在娘面前还是孩子,有娘亲亲地喊一声你的乳名,那是多么热乎和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依偎在娘怀里的彩色童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人徐冬梅曾说“推广儿童阅读,从成人开始,从最影响孩子、最关心孩子的成人开始。让关心童年的人们懂得童年,拥有一颗永恒的童心。”基于这一理念,近一年中我已组织开展了五期班级“亲子阅读”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大恶之人”。教育影响人,塑造人。生活中常见独生子女因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中心”,所以倍受家长百般呵护。然而呵护“过度”,则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溺爱”,致使孩子“无法无天”。如果任由其发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终将走向“犯罪”未可知否!想必今年连续多起发生在校园的暴力案件的犯罪分子,其童年很有可能就是本文开头那样的孩子吧!当然,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杜绝犯罪,但教育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教育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和谐起来。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先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童年最美好。童年的孩子最可爱,而可爱的孩子交到老师们手上,却不见得都好教。尤其在今天。教育的责任是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而教育的实际是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总给教师找麻烦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央视知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她在电视屏幕上塑造过众多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形象,其中“金龟子”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谈到艺术教育,刘纯燕说:“艺术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我想.拥有独特审美能力的孩子一定是胜人一筹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9.
黄红兰 《小学语文》2009,(11):48-49
童年的记忆是无法改写的,童年的记忆是玄妙神秘的,你刻意要记住的事情和人物,很快消逝在岁月的灰烬中,但你无意去记忆的某些人和事,却无法忘怀且终久不逝。老师这个角色,在孩子接受教育的人生初期,耕耘在孩子心灵的土壤上并留下深深的印迹,强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他们的“重要他人”。  相似文献   

20.
王金战 《成才之路》2011,(17):11-I0006
近日,一份名为“想得美”的课程表走红网络,在这份由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的课表中,“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该课程表在汉网上贴出后,一时引发众多网友热烈讨论。教育专家王金战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尽情地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家长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几个家长不让孩子在童年时就去学“珠心算”“新概念英语”?是否学了这些东西就意味着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