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呱呱小喇叭     
《广东第二课堂》2005,(7):32-33
少年红色经典——《三月雪》;少年红色经典--《烽火三少年》;少年红色经典——《两个小八路》;  相似文献   

2.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相比《呐喊》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和《阿Q正传》等其它作品,《社戏》没有入骨鞭挞,也没有辛辣讽刺,有的是读后悠长、韵味十足的感觉。语文课本中《社戏》节选自鲁迅《社戏》原文,去掉了前半部分糟糕的看戏经历,只留下少年时鲁镇看戏经历,以少年"我"的视角,写出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江南水乡世界。  相似文献   

3.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是一组表现少年生活的小说。《故乡》中少年闰土堪称表现童年回忆的经典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从少年若瑟夫的视角认识亲情、人生和社会;《孤独之旅》是一个男孩在孤独的牧鸭旅途中成长的故事;《心声》细腻刻画一个敏感的小学生面对当前学校教育某些问题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期内蒙古作家的五部儿童文学作品作了简要的述评,《雪驹》是描写草原少年在抗日岁月里的英雄传奇长篇小说,《雪灾之后草青青》反攻倒算牧野孩子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活遭遇,《雪孩子》抒写边疆少年的情感意志,《啊,妈妈》,描画新时代蒙古族儿童的心理状态。《双胞胎欢欢喜喜》刻划孪生兄弟的碾厉成长,《现代进行时》描摹当代家庭里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轨迹中,探寻和论证了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儿童世界》《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重要期刊的发展与中国儿童文学之间的互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天,当我们吟诵着李清照的《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等一系列传颂千秋的名词的时候,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她那卓越的才华。而掩卷细思,又不感到奇怪,因为李清照少年时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  相似文献   

7.
严兴云 《甘肃教育》2011,(14):16-17
近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其中少年戴着的“五道杠”队牌,更是引起众多网友热议。据报道,该少年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每月两次照顾福利院老人,开通博客是想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但是在各大网站、论坛的网友跟帖评论中,很少有人称赞该少年志存高远,更多人对其持批评态度,其中不乏谩骂者。一名网友说,该少年神情姿态、举手投足已经成人化、官员化,难以找到与其年龄对应的童真,只有“少年官僚”的虚假和做作。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百科》2010,(12):54-59
关手苏笑嫣 蒙古族。11月生.就读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曾以90后代表作家身份亮相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并入选多种文集.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0.
林蔚 《福建教育》2010,(2):11-11
记忆中一直有书的陪伴,幼年时的小人书、《童话大王》,稍大后的《少年文艺》、《鲁滨孙漂流记》,成年后的《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都是我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伙伴。而幼儿教育专业类书籍,如《儿童心理学》、《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著作,成了为我在职业生涯中排忧解难的良师。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鲁迅散文中的"贴着人物写"法,能用动作、语言等细节塑造儿童、少年形象,表现童真童趣和少年情怀;2.了解幽默的原理,并在生活和写作中实践。【教学现场】一、导入师:进入初中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  相似文献   

12.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8,(3):2-2
《中国新闻周刊》教育公平下的教育改革;《三联生活周刊》早熟的中国“飞特”;《南风窗》民间探索高考改革;《新民周刊》师道与尊严;《新世纪周刊》“承诺书”堆不出诚信;《南方人物周刊》宁铂:远去的少年天才。  相似文献   

13.
此生三爱     
王敏淑 《师道》2006,(4):1-1
我少年时候是典型的电视迷,从《铁臂阿童木》《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到《西游记》《红楼梦》,这样一部一部看下来,自己都记不清曾经看过多少部电视剧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6岁那年的三月开始看的一部外国片子《边卡》,总共70集,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放,那个时间正好是我下夜课回来的时间,一天一集地一直看到中考的前夜。同学里有因为考试前压力太大而疯的例子,所以那个时候能够那么自毁前程还坚持看电视的可能没有几个。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爸爸妈妈能够那么的相信我,在以上大学为唯一出路的年…  相似文献   

14.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读四年级。那个学期,我订了江苏《少年文艺》,于是,一切就变得天经地义起来。《天鹅》《课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在那个时期读的。后来又发现,在拥有自己的《少年文艺》之前,从不知什么渠道读到的旧刊中的《马老师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构电影《少年的你》影像二元性并对影像文本加以思辨,可以实现从二元性到多元化的思维拓展,挖掘影像从表层到想象、象征的深层涵义. 《少年的你》在建构“真实和假象”“显性和隐形”“写实和形式”的彼此二元性上颇具特点.审视、洞察和观照《少年的你》在空间、符号和形式上的二元性,从而阐释电影所具有的冲突、关联、映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般以为,鲁迅《起死》的文体袭自巴罗哈的《少年别》。实际上,它深受来自前叙事——明清庄子“叹骷髅”戏的影响。因为《少年别》可视为拟戏剧的“对话体”,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物;而《起死》却多有超越,是一部荒诞有趣的游戏“闹剧”。作品对“叹骷髅”戏的重构过程,也是鲁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起死》也得以成为一部融合了写实性、游戏性与荒诞性于一体的现代戏剧体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17.
黄金舟 《教育文汇》2007,(12):33-33
女孩说:“《三味书屋》里说鲁迅小时候常行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在《少年闰土》中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少爷’呢?‘少爷’表示家里很有钱呀!”  相似文献   

18.
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叙事学、宗教、文化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该部作品于2012年被美籍华裔导演李安搬上荧屏,并且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因此,对比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异与同,对探究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何对其文学作品再阐释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13,(7):25-25
阿弗莱克已不是那个和迈克尔贝意气风发、渴望用《珍珠港》轰下《泰坦尼克号》票房宝座的狂妄公子,也不再是与马特达蒙通宵伏案、在缭绕的烟雾中锁眉撰写《心灵捕手》的青涩少年。《逃离德黑兰》里浓密的胡子似乎掩盖了他的演技,但最后飞机起飞后那浅浅的一笑,顷刻问让观影者发出声嘶力竭的欢呼。他是导演,也是演员。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