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起赵军,也许有人会不相信,两年前,他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武器库军械员。两年后,他竟在中央电台、《中国民兵》等新闻媒介上刊发四百多篇稿件。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行着一个艰辛坎坷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隆冬、依兰县人武部领导正在为通讯报道连续七年处于落后状态大伤脑筋,这时军械员赵军主动找到部领导,请求把这个担子交给他。“搞军械的,也能搞通讯报道?”领导们都摇着头功地还是于他的老本行吧。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部领导只好答应了。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又重新开始做起了学生。上任的头一个月他就到处托人在省城和外…  相似文献   

2.
“他压根就吃不了新闻这碗饭!”几年前,一些人这样嘲笑串进科。‘’当兵5年发表新闻300多篇,获奖证和一大深。那才是块干报道的料!”几年后,那些人又这样夸奖他。如今中进科已入了党、提了干、胸前挂了两枚三等军功章Q1989年春,中进村投身到位于古都洛阳的一座绿色军营,成为这里的一名工程兵。在波涛急流的黄河上,他领略了河水的怒吼;在炊事班的锅台旁,他受到几番烟与火的洗礼;在援建施工工地上,他饱尝了几多炎日下汗流使背的滋味。这年,团里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当了一年新兵的地,被借调到团报道组。开始,他给新闻干事抄稿子…  相似文献   

3.
她连续四年被军区联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发表新闻和文学稿件380余篇,并有6篇获奖……她就是某部干事郑旭燕。 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她,从军校毕业走上护理岗位起,就决心用手中的笔去讴歌身边的人和事。“慧眼识才”的政治处主任便将她由科室调到了机关工作。郑旭燕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勤奋笔耕,一心扑在新闻写作上。为了采访自学成才的创伤显微外科主任冯承臣,她在创伤显微外科一泡就是一个月,忍受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痛苦,亲身体会和目睹了冯主任为抢救病员而不分昼夜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  相似文献   

4.
几乎在每个深夜,北京军区某师机关大楼的办公室都相继灭掉灯光时,唯独三楼报道组的办公室却一灯独放。这似乎永不疲倦的灯光透过窗户,渗入夜空,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这束灯光下,一名少尉军官时而伏案疾书,时而若有所思。偶尔抬头之间,可以发现他的目光灼灼,毫无倦意。良久,他扔掉手中笔,站在窗前,眼光滑向窗外。突然,在街巷路灯下,一名行色匆匆的过客闯入他的视线。不知为何,这名步伐矫健有力的行人仿佛让他想起了自己……1990年3月,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一位名叫杨川的重庆青年步入军营。大概是秀丽的巴山蜀水熏陶了他的…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是在年前某师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表彰会上,那天,当上级首长把一枚金光闪闪的二等功奖章,佩戴在你胸前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面对荣誉和掌声,你却显得那么平静和自然。更令我钦佩的是,那凝聚了你11年心血和汗水、用辛勤劳动换来的6本厚厚的剪贴本和1000多篇新闻作品。采访你时,你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诠释了你对新闻的理解。独上高楼,是尽天涯路──你说:“我与新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1980年11月,为圆文学梦的你从山东潍坊走进了北京军区某部,当了一名电话兵。工作之余,你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平时…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7.
看顾立春的摄影作品是一种享受。无论是新闻照片还是艺术摄影,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脉搏在与火热的军营生活一起跳动,感受到他对军营的无限热爱。你看这场景:枪声、炮声、战车的隆隆声在山谷回响,坦克装甲车神奇般从地下冒了出来,直逼“敌”滩头阵地,几架空中战鹰一个俯冲,倾泻了一溜导弹、炸弹后,瞬间消失在天际,战场上硝烟迷漫……他着迷彩眼,一会儿左一会右,一会儿随部队冲锋,一会儿又卧倒在地上,“嚷嚷嚷嚷”几声快门跳动的声音,《冲破拦阻》《战车出击》等一张张作品定格在镜头里,独特的视角把战士的英武之气、阳刚之气…  相似文献   

8.
8年前,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抱着在全国10余家报纸、杂志上发表的近50余篇报告文学作品,敲响了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老人在北京那处古雅幽静的院门。他要出一本报告文学集,收选的作品都是清一色的沂蒙山区里的人物。臧老被小伙子的真诚感动了,他信手拍起笔来,为这位冒昧撞进门来的军中小伙题写了书名,不久,小伙子的第一本报告文学集《走出沂蒙山》就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那年他才刚满24岁。这位被臧克家老人誉为有出息的小伙子就是某师新闻干事孟斌。在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的历程中,他用真诚写出了一连串的辉煌,共在国家级…  相似文献   

9.
他不叫阿丑,叫李翔。然而他悦:“我搞新闻基础差,长得不美,又笨手策脚,像只‘丑小鸭’,所以叫阿丑合适。”就是这个“阿丑”,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从一名战士业余报道员,成长为新疆军区后勤某分部小有名气的专职新闻干事。“当干事要能吃苦,当新闻干事要更能吃苦,当摄影干事苦上加苦,不吃苦,不能出活,更不能成才,除非你别当新闻干事。”那司五”这么说。1987年从乌鲁木齐市当兵的“阿丑”,一入伍就被授进了天山深处某综合仓库。那里几乎与世隔绝,长年生活在那里的官兵们,从未在报刊上见到过关于自己的报道。战士们抱怨说:…  相似文献   

10.
碰壁之后求精品写稿就要写出精品来,这是袁丹君经过痛苦的碰壁之后反思总结出来的。1991年7月,他由一名连队排长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当了一名兼职新闻干事。当时团里的新闻报道工作处于师里最落后的地位,为了尽快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稿子寄往报社,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寄出去的绝大部分稿件如泥牛入海。压力、痛苦接踵而至,在徘徊中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干新闻这块料。当时的师宣传科长韩强毛曾是一名老新闻干事,在看了他的底稿之后,对他说:“你的稿子之所以很难见报,就是缺乏精品意识”。对于他来说,科长中肯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走起路来很快,说起话夹很轻,工作起来很投入,低头,便在思索问题,抬头,眼里流泻着灵慧,与人相处,坦露的是真诚。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济南军区宣传部新闻干事张振江。步入而立之年的张振江不仅已经拥有自己参加采写的七八本上千篇见报资料、200多分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稿件录音,而且还拥有领导支持,战友相助的良好环境,拥有从野战部队到地方部队,从基层连队到大军区机关的丰富经历,他还是解放军报特约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记者。1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中,他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奖。他当战士时立过功,当干部后也立过…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13.
新闻干事李华敏,貌不惊人,爱吃辣椒,走路特快,办事风风火火,从事新闻报道短短5年,整整5大本作品剪贴,600多篇(幅)作品,30多个大红证书,让不少同行既佩服又眼热。华敏来自湘东山区,自幼行于崎岖山道,练就了一副硬脚板。正是凭着这双硬脚板走军旅,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路。那一个个坚实而执著的脚窝,就是一首首动人的歌。华敏入伍的时候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连新闻的5个“W”都不知道,仅凭着一手好书法和上学时涂涂抹抹的基础,就异想天开想当记者。当时,宣传股听说连队有个能写会画的小伙子,有意让他到电影组…  相似文献   

14.
看过杨廷海新闻作品的人都说,杨廷海有灵气。的确,他拍摄的新闻图片常常使人屏息注目,过目难忘。笔者与杨廷海共事6年,对他的“底数”我当然清楚。他把摄影事业视如生命,曾多次成功地为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副主席张震、张万年和三总部、济南军区等领导同志拍过照,常把部队官兵平凡的生活、学习、训练拍摄得活龙活现。就在他荣立二等功之时,笔者采访了他。A在杨廷海的面前,曾有过许许多多的路可以走,唯独没有想过一条通向摄影世界殿堂的路。1982年底,带着文学之梦参军的杨廷海,新兵训练结束一下连,就被分配到炊事班当了一名“…  相似文献   

15.
3年前,冯政慎从济南陆军学院18中队毕业时,因肚里还有那么一点“墨水”,教导员崔宝坤对他说:“好好干,写出你的才华来”,然后挥笔在他的毕业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两句话:‘拥枪杆保卫祖国,用笔杆汇取军营。”3年后,当冯政淇成为济南军区某团一名新闻干事时,“笔杆”已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翻阅他厚厚的剪贴本,240多篇发表在各类犯刊上的文章和12个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就足以说明他爬格子的成绩。1993年底,冯政演作为基层干部的校使者被挑选到政治处搞报道。对于初涉新闻工作的他来说,艰辛可想而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报…  相似文献   

16.
说起张树森,在军队的报刊上经常能见到他的大名。他担任某集团军报道组组长4年来,该集团军连续4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连年被《解放军报》社和军区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最佳作者,连年立功受奖──这些与他满腔热情投身于新闻事业是分不开的。情洒基层结硕果热爱基层、深入基层,是张树森采写新闻稿件的“法宝”。自他爱上新闻工作就养成厂常下基层蹲点的习惯。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基层度过的。他的女儿琳琳,打小就晓得有一个来去匆匆的爸爸,在不在家已习以为常。他下连队蹲点与连队干部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促膝…  相似文献   

17.
初稿新闻报道时,有幸结识了你。你的精心指点,使我获益匪浅。当得知你是从招待所服务员成长起来时,更令我敬佩不已。打开你那厚厚的刊稿剪贴本,你那艰苦跋涉的脚印、披荆斩棘的身影,即刻浮现在我眼前。那是1977年,你光荣地穿上戎装,分配在招待所当服务员。你没有气馁,而是立足本职,寻找成才结合点。你看到所里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萌发了写作欲。白天忙碌一天,夜晚伏案摇笔。为获取写作题材,你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你看到招待所为机关和住所客人代购火车票,每天几十张有时上百张,动用现金数千元。连续多年负责购票…  相似文献   

18.
走进新闻干事张鸿的陋室,“爱拼才会赢”的条幅跃入眼帘,就是这句励人奋进的座右铭伴随他在风雨新闻路上艰难跋涉、勤奋耕耘,结下了一串串丰实的硕果。八年来,他连年被集团军、师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一次荣立三等功。担任报道组长以来,部队新闻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底,报道组又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8年前,他带着失落的大学梦,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告别亲朋好友,投笔从戎,来到坐落在燕山腹地的绿色军营。也许是生长在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丰润肥沃的土壤,赋予了他南方人特有的灵性,新兵连组织的一次黑板报…  相似文献   

19.
初次见面时,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4本厚厚的见报剪贴本,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干事在短短6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某坦克师新闻干事龙泽群。1981年10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龙泽群参军来到驻豫某坦克团。火热的军营生活唤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消灭自学路上的“拦路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一个生字表,注上拼音,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为了加深记忆和增强对生字的应用能力,在写信…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1999,(5)
英雄倒在血泊中8月13日晚9:30分。成都郊外九里堤桥上唱响了一曲英雄救一弱女子而英勇献身的人间正气2歌。廖维成,信息汇报特约记者。当日晚上他因事乘车外出,恰逢一疯狂歹徒追杀一女子。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寒光闪闪的屠刀,手无寸铁的他勇敢地扑了上去与歹徒展开了一切殊死的搏斗,不幸英勇牺牲。持刀杀人的歹徒名叫林照华,与被杀伤的女子雷秀菊同在成都市月亮岛宾馆职工食堂工作。林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想与雷进一步交往和发展关系,并且不顾她已经成家而且有了小孩的事实,竟然在不久前死死缠住雷要与她“耍朋友”。在遭到雪严辞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