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题实录】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作文。作文(1)题目:真挚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想当歌星、影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  相似文献   

2.
[真题回放]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真挚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很少有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的。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很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3.
初中组题目:点评: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亲近感,心理上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不像有的题目一本正经让人敬畏。于是有理想的孩子为自己设计未来,懂事的孩子会体恤父母,爱幻想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加法与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时,我用一道题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旨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以小喻大”的途径,并从找规律中长智慧。题目:“被减数加减数,再加上差的和是4860,求被减数是多少?”当学生还在苦苦思索时,我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说:“被减数是2430。”接着,我揭示另一道类似的题目:“一道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的和是384,被减数是多少?”这时,让学生沉思的时间长一些,学生可能仍不得其解。我说:“老师不经过计算,但一眼看出被减数是192。”此时学生对此类题目的学习颇有新奇感,求知欲望强烈,都想知道解题的诀窍。我揭示下面一组题  相似文献   

5.
A 有个男孩子一向淘气,作业总是乱糟糟的。还喜欢打架,骂人,旷课,但女教师从不歧视他,而是像喜欢好学生似地爱他。 一天,女教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和祖国》。 但他却看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蔫蔫的,似乎在想心思。 女教师便担心:怎么?是不是题目出难了? 但女教师很快又摇了摇头:不。既然大家都在写,既然个个都是悠然神往滔滔不绝的样儿,就说明题目不难——肯定能写,也肯定有的写。 于是,女教师亮闪闪的眼睛看着他,期待着他也能拿起笔来。 果然,他抬起头,拿起笔,想了想,又想了想,就在作文本上写了起来。 当女教师批到他的作文时,首先看到了一篇极精彩的短文题目:《祖国是母鸡,我愿意是一粒米》 看着这篇短文,女教师的心头热浪滚滚,眼睛湿润了,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条真理:即便是最最淘气的孩子,心里也有阳光!  相似文献   

6.
校园幽默     
等秘书作文课上 ,老师出了个题目 :“假如我是市长” ,让学生写作文。同学们写呀写呀 ,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 ,惟独冬冬坐着不动笔。老师奇怪地问 :“你干吗不写 ,不想当市长吗 ?”冬冬高兴地说 :“我当然想当市长啦 ,但写写画画的事有秘书去办。”言简意赅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 :“何为懒惰 ?”课后 ,当老师批改李军的作文时 ,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 ,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 :“这样就是懒惰 !”先见之明放学前 ,老师把丁冬叫到办公室 ,拿出一片止痛片说 :“你把它吃下去吧。”丁冬不解地说 :“我身…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直被人们誉为文章的“灵魂”、“窗口”。我们在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学习课文时,要做到“五想”。想题目意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题目讲的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舍身”和“暗堡”两个词语,通过想想、查查去解题,意思是讲:董存瑞英勇地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二想命题方法。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题目上为什么加双引号呢?让学生读读找找,可知这是朱德军长在群众欢迎会上讲的话,课文是以主  相似文献   

8.
当我疲惫地撑着讲桌面向学生时,当我憔悴地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时,当我被题目困扰被成绩牵累时,我想,其实我想要一把椅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导读可取这样的方式:用一套题目供学生自读时练习,并就题目答案向他们作必要的讲评。这套题目当有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系列顺序——这一顺序是与学生“初步阅读——再次阅读——扩展阅读”的阅读顺序相适应、统一的;题型则应简明精炼、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0.
盲童的梦想     
<正>英国有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幼儿教师,整理家中旧物时,发现了一摞发黄的旧作文本。这些作文本竟然躲过战火,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躺了50年。布罗迪翻看作文本,发现其中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____",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内阁大臣的,有想当王妃的,有想当教师的……布罗迪萌发了一个念头: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回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自己童年  相似文献   

11.
文科班的数学老师是很无奈的。面对一篇美文,文科班学生可以抒发几千字的感慨,而面对一道并不算复杂的数学题却要抓头半日。一道例题,老师总要重复几遍,我们文科班学生才能搞清楚--有时甚至更糟。我们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数学老师,姓王,其名不显,其貌不扬,最大的特点是爱笑。他总是笑,仿佛世间一切的表情,在他脸上都被笑所掩盖。当面对难题,很多同学想半天也想不出来的时候,他又笑了:"不要急,这些题目有难度,并不是你们笨,我有时做这些题目也会出错。"  相似文献   

12.
老师一出题,学生挠头皮,肚里空荡荡,学生空着急。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老师一开始布置题目,很多人就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你们想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句提示语:"你有什么发现?"教材的编写者是想通过教材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在教学时,许多教师总是把这一类题目放在与其他题目同等地位去处理,很少引导学生研讨所做  相似文献   

14.
上完&;lt;威尼斯的小艇&;gt;一课后,我向学生征集作业题.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索,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当小艇,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这个题目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从他们欣喜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很愿意做这次作业.我一说“录用“,所有的学生都纷纷写起了“威尼斯小艇的自述“.……  相似文献   

15.
一、欣赏别致的题目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集体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小事。这些看似很小的故事,撞击我们的心灵,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看,在同学的作文里写得可好了。2.大屏幕出示学生的作文题目。《“疯狂”小组》、《老师对我说的悄悄话》、《我真的不如别人?》、《“小懒猪”葛荟》……请学生大声读题目。(激发学生欣赏的热情)3.启发学生,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学生争着说自己想看的作文,很充足地说出想看的理由。4.小结:看来,作文的题目很重要。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人,能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以后要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你知道在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是什么样的,有多美吗?今天来简单讲一下。当时要想当进士,基本都要考诗歌,尤其是开元后。你不会写诗就去高考?那多半当不了进士,只能称你一声壮士。现在去看唐朝人的高考诗歌题目,你一定会感叹:出得真讲究,真文艺!类似于"浅谈如何做大唐好青年"这样的题目,基本上是出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教三年级学生作文时,老师们往往只是先出个题目,紧接着讲写什么、怎么写,然后就让学生动笔作文。这种呆板的传统教学,使学生感到习作时就好像面对一座大山,无法翻越。第五册有一个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写一个人。我想,与其让学生在作文本上胡编乱造,倒不如选一名学生站到讲台上当“模特”,让大家仔细观察其个子、长相和穿着,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述,最后写下来。于是,教学时我这样做了。其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8.
常常为学生小作文的题目伤脑筋。说实话,从五年级至今,能想到的题目都写过了,老一套的题目学生写厌了,也写烦了。没有新鲜的东西,很难激起他们作文的兴趣。开学初,学生提议让他们自己想些题目。我说:“好啊,你们每人写几个题目交上来。”学生交上来的题目令我耳目一新,也大吃一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高一几何代数法几何作图的过程中,常常碰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样想。老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直线及直线外二点,求作一园过已知二点,且在已知直线上截取等于已知长m的弦。这个题目如果先假设图形已经作成,则可作成如图1的样子,但是,怎样才能作出来呢?很多学生常常只单纯的从求圆的半径上来想。但是如果能连接A、B两点,并延长与XY相交于E,则这个题目就很容易解了。(如图2)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数学方面,学生的良好习惯大致包括听、看、想、记、写、查、评等方面。而在数学测试中看、想、.写、查方面的良好习惯,反映尤为明显。当学生遇到具体题目时,首先就要仔细地看,看题目的要求,看题的具体内容。而后是想,即认真审题,再就是规范地写、算。最后要查:题目是否抄错,理解是否有误,计算是否准确。良好习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