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雪露 《科协论坛》2007,(3):134-134
本文主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探讨,提出新形式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及其监管。  相似文献   

2.
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再”)达成了协议,由瑞再为北京市政策性保险提供巨灾风险再保险支持。根据这项协议,北京市政府将直接出资为在北京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保险公司就是再保险合约的直接受益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业保险理论中市场失灵问题的中外文献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的理论基础。认为以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及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政策性补贴的理论依据并不严密。本文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农业保险所产生的外部性与准公共产品特性,并且提出,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农业保险所需政策性补贴的额度取决于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农政策与其他相关支农政策相比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政策性保险理应将广大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纳入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但由于农业和农业风险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农业保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广大散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保体系之外,这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目标是相悖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这种悖论的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将不同农户在农保体系内进行分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军辉 《今日科苑》2007,(22):25-26
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从各国理论和实践来看,农业保险本质上是一种政策保险。本文结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再")达成了协议,由瑞再为北京市政策性保险提供巨灾风险再保险支持。根据这项协议,北京市政府将直接出资为在北京从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保险公司就是再保险合约的直接受益人。  相似文献   

7.
马健 《华夏星火》2010,(4):16-18
在2010年两会召开之前,吴焰一直在思忖着怎么把农村信贷与保险“联姻”的问题,身为政策性农业险“老大哥”——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这些年来,深刻感受到我国很多农业大县有较强烈的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8.
曲哲 《华夏星火》2010,(1):43-45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提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有效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马鑫驰 《科技风》2013,(21):247
融合了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保险模式的农业保险,对新型农村保险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且为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助推作用。本文提出问题,并加以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界定了我国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风险,考察了农业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对几个传统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农业保险替代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农业保险需求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业这个具有"弱质性"特点的产业所面对来自市场和大自然的风险,借鉴美国与日本的成功经验,立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特点,探讨了国家与地方两个统筹、多渠道经营原保险与再保险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西 《内江科技》2007,28(11):51-51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保险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推动力度不够,政策支持乏力,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非盈利性与商业保险公司利润化产生矛盾;农业保险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较低产生矛盾;农村保险营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现有保险产品不适合农民的需求。文章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磊 《华夏星火》2010,(11):44-46
应该说,从2007年开始,由于中央财政补贴的大力投入,农业保险开始步入良好发展轨道。但是,这就能说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春天来了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农业面临的风险大,对黑龙江农业的总体发展影响巨大。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对于我省的经济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黑龙江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婷婷 《科教文汇》2008,(4):127-127,136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起步较晚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究其原因,其农业保险立法缺位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我国应针对现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缺失情况,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立法,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0年~2015年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主要使用OLS回归方法,检验了保费收入、保费赔付、政府财政对农业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劳动力人数6个变量对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对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完善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办法,丰富农险种类以及引导新型农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进一步促进山东省的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呼伦贝尔农牧业保险发展概况,探析了制约呼伦贝尔农牧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呼伦贝尔农牧业保险服务的具体对策,为推进"三农三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贵州省201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提出了现行农业灾害保险的不合理性,并作出了相应改进,通过建立保险费率模型实现了对贵州省不同地区保险费率的调整,从而找到了不同地区的保险费率和保险方案,提高了农业灾害保险的可行性,并将此模型推广到全国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9.
黄玉娟 《今日科苑》2013,(12):121-121
农业保险是运用保险制度,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有效方式。发展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的农业保险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发挥,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肯定,提高了保险业在三农建设中的保障能力。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加以改进。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与国外的出口信用保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科协论坛》2007,(1):185-186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亟需加强和改进,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轨,以帮助我国企业在扩大出口融资和风险管理方面把作用发挥得越显现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