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性质在于其强大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其工具性来讲,语文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的运用无所不在,兼以课程改革着眼于将我们的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它将语文课堂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并将两者有效结合,互为表里,很好地结合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开放性课堂模式的构建,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开放的语文大课堂新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我国语文教育界历经数十年探索逐渐认清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了活动课程,这是我国课程史上的一次变革。课程、活动课程、语活动课程,语课外活动是四个不同的概念,语课程应包括语学科课与语活动课。  相似文献   

5.
论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7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田才 《教师》2012,(1):45-47
一、理解语文教育个性化的内涵与外延,提高认识是前提所谓个性,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  相似文献   

7.
刘应龙 《教育革新》2009,(10):13-1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呢?一、教师要勤于组织。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敖海红 《成才之路》2021,(15):42-4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进行设计和组织,能让学生在多重阅读训练中提升语言能力。文章从立足语用教学、创新人文教学、注重鉴赏教学、拓展读写训练等方面,探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平台的多元构建,进而为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改革已经好多年了,全国上下也搞得轰轰烈烈,可谓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为什么至今还是成效甚微,问题多多?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教来教去,而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是很难提高?为什么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国民的语文素养及道德水准竟是如此低劣?在各科教育中,为什么受指责最多最严重的就是语文?为什么人们有“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无奈感叹?为什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工作了几十年,却没有打造出大师级的人物?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是语文教育使命的迷失。课堂教学不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感受生命价值的过程。为此,应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快乐与感动,每一次的创造与成功。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的源泉流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MOOCs(“慕课”)是面向全球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授课模式,其输出与获取、视频时段的可伸缩性和交互式练习、重在实践等都与汉语教学的特性相契合。MOOC方式是实现汉语教学跨学科知识整合,沟通东西方语言思维模式,改变汉语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改善的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应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实习实践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充分认识实习实践的意义,强化实习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在国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在我国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此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理论上仍不够完善,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困难。本文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和顿悟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对外汉语教师要重视并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学生也要在汉语语音、汉语实践、汉语书面语以及汉文化背景的了解上多下功夫,自觉培养语感,以此加强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专业是个新兴的学科专业,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教育实习形式狭窄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理清对外汉语的学科定位和本科培养方案,然后从多方面进行解决。目前可以尝试通过五种新的途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经验和成果,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弥补综合实践资源不足,同时积极开拓网络实践教学课程和路径,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外语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是实质还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中心的外语教育,其外语学习的目标和重心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外语沟通交流、体认文化,并融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实践中也应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应用,这就决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立全面的目标体系、树立新的教材观、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脑对语言材料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对于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的初中生来说,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积淀,提高感受力;阅读,增强感知力;实践,强化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