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宋处于与周边民族政权辽、金、夏共存时代,位居中原正统地位,其地方行政区建制代表该时代特征。 宋代行路州县制,其基本行政区为州县二级。有宋一代,地方长官之称谓与授任与前代大为不同,其路级行政区建制则为我国古代行政制中之殊见者。  相似文献   

2.
照丰之际,宋王朝在东南诸路推行将兵法。元丰四年二月,在东南地区组建成十三将,其中,“淮南东路第一,西路第二,两渐西路第三,东路第四,江南东路第五,西路第六,荆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州准备广西应援军第九,福建路第十,广南东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①不久,又规定:“东南团结训练诸将下兵五千人处置将、副,三千二百人处置单将”。②关于宋王朝在东南地区的将兵状况,王曾瑜先生在《宋朝兵制初探》一书中曾有所说明,他据南宋时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金元更替时期,受丙申分封、壬子分封等蒙古分封制度和忽必烈行使汉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邢州及其附近的洺、磁、威等州行政变迁极为复杂,再加上由州升路,出现顺德路和广平路的建制,造成分分合合局面的几度出现。置身于蒙元王朝对中原地区实施统治过程的历史时段,邢州至顺德路的历史嬗递是华夷政治文化变迁的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4.
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控制,人为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断各地之间的往来,制定了严格的“禁山”制度。首先,禁止砍伐禁山林木。其次,所有缘边民户,不得在“禁地”开荒种地。再次,内地汉人不得擅自携货物“侵越禁山”,进入蕃界买卖。与此同时,北宋中期以后,宋王朝又在西南拓土开边,筑城建军,废除羁縻州,建立正州,直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最终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5.
古谣有云:“铁链锁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说的就是广西宜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历史,这里山川秀丽,洞穴幽深,民风民俗奇异多彩。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要道,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宜州文化积淀厚重,向来人文荟萃。北宋三元及第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就出生于宜州;另一北宋参知政事赵抃曾在宜州任通判,赵抃还是禅宗云门宗重要传人,终日在宜州香山寺给诸生讲身心性命之学,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时,就在此地传播中原文化。最后殁于府…  相似文献   

6.
从秦汉到元明清各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宋王朝十分重视对南方民族地区的经营,推行了羁縻州制,因宋史上没有关于羁縻州的统一数字,作者通过有关文献资料对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羁縻州建置情况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并阐述了羁縻州制的特点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舜钦政治诗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达成“澶渊之盟”。到他正式从事政治活动时,矛盾更趋尖锐。宋王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战斗中屡遭失败,国势日见衰竭,仁宗不得不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一批老臣推行“欲尽革众弊以纾民”的所谓“庆历新政”。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少慷慨有大志”的苏舜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新政”。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曾“数上书论朝廷大事”,并上疏范仲淹“奋舌说  相似文献   

8.
宋仁宗时期,西夏入侵,战事频繁。有志之士披肝沥胆为宋王朝或良方以进,或披坚执锐。虽然如此,宋王朝统治者并无心励精图治。宫廷中花天酒地,轻歌曼舞,边关战火纷飞,落日孤城,长年边塞生涯,使一些明智而且有炽烈爱国之心的忠臣义士,慷慨叹息,唱出了千古为之垂泪,为之激励的高亢之曲。  相似文献   

9.
我省清代史学家以宋太祖将最先归附于宋的“矩州”,嘉称为“惟尔贵州”一语,套用黔中称“矩子”为“櫃子”为同一物名这一叫法,于是想当然地演绎为“矩州语讹为贵州”,说成“于是始有贵州之名”起源的出据典籍。笔者认为,史学家们以宋太祖敬呼“矩州”为“惟尔贵州”抬举之词的“贵州”代称,将一部由宋徽宗以“黔南路”军事手段“拓地环二千里”形成的新型区划,始建的一个真正的黔省“贵州防御使”之史统统抹掉,从而导致至今无人破译“贵州”行政区划源于“黔南路”历史源流的断层史。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刊印了一方南宋官印:方形,印面篆书阳文:“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十字,背面在印钮左右两侧露刻行书“绍兴二十四年文思院铸”十字。书中对这方官印没有作文字说明,从印的形制、印文及印背铭文来看,此印所言“宜州”应是今广西宜州。这方钢印应是研究宋代宜州沿革及其民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按《辞海》历史地理分册所说,中国古之宜州有三:一是南朝梁大宝初(550年)置,治所在夷陵,即今湖北宜昌西北,辖境约当今之湖北宜昌、长阳、直都等县地,西魏时改称拓州;二是唐乾封(666-668年)中改粤…  相似文献   

11.
编入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古代诗词曲三首》一文中,有元朝著名《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表面为慨叹王朝兴裹,其实是衷怜人民饱受王朝更替的战乱之苦,明示封建政治与人民的严重对立。可谓意境深远,实为难得之佳作。曲中首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路”字,教材中未作出注释。绝大多数初、高中教师都保为“道路”或“古道变宋、元历史资料和。故。力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路”,是我国宋、元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亦兼有现在我们的“军区”的相似性质。也还有少数只为军事而特别…  相似文献   

12.
地方社会州、县官学的发展是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宋代江西州、县官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宋王朝宏观政令推动和地方民众积极参与的结晶。宋代江西州、县官学的发展展现了一幅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官方政令与民众意愿契合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13.
“澶渊之盟”是宋王朝在完全能够收复燕云失地情况下接受屈辱的不平等议和。“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的发展不能看作是议和的“积极的作用”。“澶渊之盟”暴露了宋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内实行镇压、对外推行投降政策的反动本质。它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和掠夺欲望。赵匡义出兵北汉后揭开了宋辽战争的序幕、辽国是契丹族新兴封建王同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政权、和势必然几种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元王朝是古代政区建置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北方汉地政区的变化,主要有蒙古时期的“画境之制”和世祖朝投下食邑置路州等。江南行政建置变动,表现为以十一宣慰司取代南宋十一路,又依户口数实施州县升路升州之类的改造。另一项建树是创立了行省制。边疆政区变化又在于直接治理型的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及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取代羁縻州。引起政区建置显著变动的背景,首先是辽、宋、金地方政区建置的不断累加及发展变异,其次是蒙古因素的影响,前者侧重于路府州县及宣慰司等政区形式的外在惯性继承,后者表现得比较分散和不连贯,又往往与前者交互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王朝更替的模式基本相同。权臣先由军功成为开府的高品将军,然后控制朝政,确立霸府统治,最后登上皇位。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具有时代特色。南朝时期霸府统治的时间都不长久,集一代人之力就完成了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都与某一地域集团有密切的联系。士族在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中仍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谷词至贬蜀中时为之一变,至羁管宜州又一变。对山谷在宜州所作词的研究历来薄弱,殊不知词是山谷宜州贬滴生涯的文学创作之代表性体裁。其中《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既是其宜州词之代表作,也是其一生词作之代表,最体现其晚年心境。从此二词中可见出,去国十年不断地强化和深化了他的幻灭和孤旅情怀,使他产生无奈,无助与无人解语的孤寂心境。这种心境有精神上无归之漂泊感,自伤的失落感,也带遗世独立之想。总之,这是山谷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对人生之感悟已臻于深切,在落寞与孤怀的情感征状中,伴有深深的宿命感。这时的词确实体现了前贤所说的“苍老”的特征,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朝高丽交聘考孙建民顾宏义⒇公元10—13世纪,东亚大陆辽(或金)、宋、高丽大三角的形势格局,使得中原的宋王朝和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不断调整与发展外交关系。宋人江少虞即指出:“高丽自五代以来,朝贡不绝。朝廷每加爵命,必遣使以奖之。”①可以说,高丽朝贡宋...  相似文献   

18.
西安古城     
西安的建城历史已经有310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素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西安的历  相似文献   

19.
<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石守信、王审琦等“义社十兄弟”拥立下黄袍加身,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这是大宋王朝的开始。建立大宋王朝后,宋朝的这位开国君主就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稳固自己的大宋王朝。宰相赵普在一次闲谈中对赵匡胤说,五代十国灭亡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节度使权力太重了,干弱枝强。接着他又提醒皇帝,大宋王朝想要避免亡国之祸,就必须“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即剥夺将领的权力,禁止他们在地方收取钱粮,并且要收取他们的兵权,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一切后患,方能让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或副中心,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行政建制也是多样化,有首都(或陪都)、道、府、州、县(京县、赤县)等各级各类建制并存之现象.至于城建规制及经贸文化等,更是宏丽辉煌、繁荣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