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本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原初内涵丰富。鲁迅先生将说话艺人讲说、发挥的底本、凭依称作话本是一种简明解释,“故事”则是话本沿传过程中晚出的意义。宋元说话家数与现代学流派概念不同而可相通,耐得翁将来去两匆匆的“说铁骑儿”独作一家从而组成所谓说话四家,其实并未得到时人广泛认同。真正意义的说话艺术大约包括小说、说经(说参请)、讲史三类。  相似文献   

2.
话本二题     
话本原初内涵丰富,鲁迅先生将说话艺人讲说、发挥的底本、凭依称作话本是一种简明解释,“故事”则是话本沿传过程中晚出的意义。宋元说话家数与现代文学流派概念不尽同而可相通,耐得翁将来去两匆匆的“说铁骑儿”独作一家从而组成所谓说话四家,其实并未得到时人广泛认同。真正意义的说话艺术大约包括小说、说经(说参请)、讲史三类。  相似文献   

3.
南宋的“说铁骑儿”话本和《宣和遗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载南宋“说话”有四家,但究竟是哪四家,现存文献颇为含混。其中小说、讲史、说经三家已为一般所公认,而另一家却众说纷纷,甚至有人认为,“说话”其实只有三家。本文则对此作了辩正,认为其第四家当为“说铁骑儿”即说“士马金鼓”之事。  相似文献   

4.
明代话本小说要兼顾到说话艺术本身的特点,满足作为说话底本的要求,在叙事策略上频繁运用复述手法.本文旨在探讨复述手法在话本小说中运用的特点、原因及叙述效果,考察深藏其中的说话传统和社会文化心理,并进而追踪话本小说衰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朝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对当时“说话”的四家的记述,是小说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项材料。所谓四家到底怎样划分,各家究竟讲的什么内容,学术界还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定论。比较清楚的是讲史与小说两家。《都城纪胜》写道:“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有与此大略相同的一段文字,只把“顷刻间提破”写作“顷刻间捏合”。从这个记述可以推  相似文献   

6.
讲唱历史故事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在唐代已非常流行。到了宋代,隨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集中,适应市民娱乐的“说活”也兴盛起来。“讲史”为宋代说话四家之一,它以历史故事为内容,吸收各种文艺的特点加以发  相似文献   

7.
讲话故事,渊源流长,体式纷呈。从倡优戏弄到转变说话,民间说唱,已有分类。散韵相问,讲唱结合,题为转变,纯为韵文,称为唱词;叙说故事,属于说话。唐代以降,归为讲史和小说,讲史重在说白,小说有讲有唱,话本记录,名称和体式,甚为繁复。然而其承继关系,则甚为明了。  相似文献   

8.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宋代说话四家的家数划分问题。主要围绕说经、说参请是否可并归为"四家"之一;铁骑儿的归属以及合生、商谜是否可归为四家之一等备受争议的问题展开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宋代说话四家应划分为:1.小说——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2.说经、说参请、说诨经3.讲史、说铁骑儿4.合生、商谜。  相似文献   

10.
“说话”是隋唐时期发展起来、宋元时期更加发达的一种伎艺,类似现代的说书。所谓“话本”,通常是指说话艺人(“说话人”)所用的底本。 “话本”大概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纯用白话来写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研究词汇史和语法史最有用的材料之一。但是现存的话本都是无名氏的作品,没有一篇话本署上作者的名字,所以无从知道这些话本的确切年份。不知道作品的年份,利用它来作为语言研究资料就有些困难,困难在于不能准确指明这些作品的语言到底是属于哪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说书伎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近年在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中出土的“说书俑”塑象(见《人民画报》1959年第九期31页),知汉代已有了说书艺人。隋唐时期,说书伎艺渐趋兴盛。到了宋代,由于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在隋唐民间“说话”的基础上,再接受唐代民间变文和传奇文学等的影响,“说话”有了高度的发展,它成了一种全新的说书伎艺。“说话”在宋元时代备受欢迎,而尤以“小说”一家为最。在长期而广泛的流行过程中,经过广大艺人的加工创作,“小说”形成了它自己固有的形式,带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公案小说的概念 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宋代以前还未发现有“说公案”或“公案小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人“说话”的名目中。成书于宋元时期、记载当时“说公案”情况的书籍今天保存下来的有三部: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梁录》以及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如下:“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  相似文献   

13.
家——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张爱玲的身世为底本,探讨张氏小说对于“家”的充分利用,这形成张氏小说以写家为基本特色的思想特征和美学特征。张氏小说集中揭示了家的自私、虚伪、无情,进而揭示了处于家中人物的痛苦、焦虑、无望。评价张氏小说的写家特征,应着重认识它在人性透示中所达到的深度,而不能仅用时代、现实这样的标准加以简单化的概说。写家促成张氏小说获得了独特的叙事效果:静止而有魅力。家是张氏创作的不尽源泉,是张氏小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全国卷Ⅰ有一道关于“话本”的试题: 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此题重在考查对“话本”的理解,难度不大,答案为B。但许多学生对“话本”所知甚少,特别是对它如何体现市民生活感到茫然,现介绍如下: 话本,原为“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15.
胡士莹先生在其《话本小说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中说:“小说话本自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格式。它的基本体裁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题目,二篇首,三入话,四头回,五正话,六结尾”。并解释“头回”为“冒头的一回”,“因其自身就成为一回书,可以单独存在,位置又在正话前面,所以叫回头。”这种看法当源于鲁迅先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辟者略异,大抵诗词之外,亦用故实,或取相类,或取不同,而多为时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类者较有浅深,忽而相牵,转入本事……凡其上半,谓之得胜头回。头回犹云前回,听说话者多军民,故冠以吉语日得胜。”然则鲁迅所言“头回”,实即小说话本之引首部分。并未将其与“篇首”、“入话”区别开来。赵景深《中国小说史略旁证》本是为鲁迅原书作注的,但在“头回”问题上却完全采用了胡士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宋元话本     
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所用的底本,是宋元时代的一种文学作品。宋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公共场所,称作‘瓦肆’或‘瓦舍’、‘瓦子’。在瓦肆中集结了表演游艺、杂  相似文献   

17.
魏小乐 《甘肃教育》2014,(13):103-103
正大家都喜欢小说,因其精巧的构思,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的人物形象等,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可是有的小说篇幅长,教学要花三四个课时,而有的小说篇幅短,教学后我们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此,我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长课文短讲"和"短课文长讲"的教学尝试。一、长课文短讲这种教学方法是针对那些篇幅比较长,容量相对丰富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论述的是建阳刻书对明代讲史小说文体兴盛所起的作用.建阳书坊在典范作品的刊行、作家队伍的建设、新讲史小说的编撰、销售市场的形成与读者群体的培养等方面,都为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情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他认为明代除讲史和神魔小说之外,还有人情小说这个类别,这是按题材而区分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人情小说包括《金瓶梅》及其续书,包括《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包括《红楼梦》及其续书。虽然《金瓶梅》、《红楼梦》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玉娇梨》等以恋爱婚姻为表现中心,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山海经>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中国古代小说初具规模是在魏晋南北朝,其标志是小说由写事转向写人及其性格特征为主.代表作是志怪笔记小说<搜神记>和志人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也是文言小说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古代小说真正成熟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与繁荣.唐传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是文言小说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说书人讲史或演说的底本,也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