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密度为1.14g/mL)时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和水各多少毫升?  相似文献   

2.
解决有关溶液的稀释、浓缩、混合的计算的关键是抓住在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溶液稀释设有某溶液A克,百分比浓度为a%,稀释成浓度为b%的溶液B克。因稀释前溶液里的溶质质量=稀释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则有A×a%=B×b%。例1配制200毫升浓度为60%(密度为1.5克/厘米3)的硫酸溶液。需要用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解设需用98%的浓硫酸为V毫升,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V=99.82(毫升)需要水的体积为:2.溶液浓缩加热蒸发掉溶液中一部分水,使溶液的浓度增大,即为溶液…  相似文献   

3.
黄洁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2):23-24
初三总复习中,针对同学们有用的重、难点问题,我设计了一组关于百分比的跨学科的专题训练,同学感到有新鲜感。对同学们展望中考、培养能力,深化和活化了知识,效果很好。现举例如下。例1铅蓄电池是一种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有可以循环使用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生产和生活中。铅蓄电池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若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则浓硫酸和水的体积比是多少?解设浓硫酸的体积V酸,水的体积V水,则有1.84g/cm3·V酸×98%1.84g/cm3·V酸+1g/cm3×V水×100%=31%。例2工厂生产的酒精含水量不得超…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148页习题7,同学们在解答时,做错的人不少。现将错解如实摘录,并分析之,以使同学们引以为戒,从而学会解这类涉及体积问题的溶液稀释计算题的方法。题目配制5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0%的HZSO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HZSO溶液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10%、98%的N9人溶液的密度分别为回.m克/毫升、且.84克/毫升)诸解(1)设需98%的HZSO4溶液的体积为V$。由于浓H2504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VffiX98%XI.84克/毫升一sqD毫升x10%xl刀7克/毫升V$=296.7毫升(2)设需水的体积为v水。因为浓N504与…  相似文献   

5.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K-39O-16H-1Cl-355一、境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一定质量的2%的食盐水蒸发掉48克水后,浓度变为10%,该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克。2.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配制98毫升(密度为1.36克/厘米3)的46%硫酸溶液,需浓硫酸毫升,需要加水毫升。3.某温度下,有饱和食盐溶液100毫升(密度为1.2克/厘米3),把它蒸发干后,得到食盐31.7克,在此温度下食盐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4将10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份水,再冷却到20℃,过滤得8.2克KNO3晶体和51.8克滤液,则20…  相似文献   

6.
用“>、<、=、≤、不等于、不一定大于、不一定等于”填在下划线上。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_____氧气的体积。2.化合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3.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4.置换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_____生成物的种类。5.反应前催化剂的质量_____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6.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不加二氧化锰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7.A克酒精和B克水混合的质量_____(A+B)克。8.M毫升酒精和N毫升水混合的体积_____(M+N)毫升。9.同种物质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液体或固体之间的间隔。10…  相似文献   

7.
一、比重计上为什么没有单位这就得从什么叫物质的“比重”谈起了。早先,人们把同体积的水银、酒精等和水的重量相比,其倍数就叫做水银、酒精等的“比重”。水银的比重=(ρ水银gV)/(ρ水gV)=(ρ水银)/(ρ水)=(1.36×10~3)/(1×10~3)=13.6所以水银的比重是13.6,它就没有单位了。同样,酒精的比重就是0.8,有时说配制的盐水的比重是1.25等。所以比重计是在这种意义上测定液体的。然而,我们现在是用它来测定液体的密度,只要把比重计上的读数乘以10~3千克/米~3,就可以了。二、比重计的刻  相似文献   

8.
数学征明不等式: 1/2·3/4·5/6……(99)/(100)<1/(10). (字锐林赵录莹供稿) 物理某队用盐水选种,需用比重为1.1克/厘米~2的赴水150千克,怎样配?(盐的比重为2.1克/厘米~3) (张贵明供稿) 化学把一块表面粘满铁锈的铁件放入100毫升0.6N的硫酸溶液中,当硫酸溶液的浓度变为0.3V时,铁锈恰好全部被溶解。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情况是模糊不清。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100毫升的酒精与10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只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非所有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1 用酸式滴定管改进实验1 1 证明分子之间两间距 ,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实验仪器和用品 :酸式滴定管、烧杯、橡皮塞、滴有红墨水的水。操作及现象 :关闭酸式滴定管的活塞 ,注入约 1 / 2管的红颜色的水 ,再注入酒精至满 ,用橡皮塞塞紧 ,使管中没有气体空间。这时可看到明显的水层和酒精层 ,然后倒置几次 ,随着互溶的不断进行 ,液体颜色逐渐达到一致 ,并有气泡产生 ,使滴定管中出现了明显的无色空间 ,从而说明在溶解时 ,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间隔中 ,使得溶解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证明了 ,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优点 :操作简单 ,溶…  相似文献   

11.
谈化学单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在化学教材中,单位演算的严格程度远不及数学、物理。较为突出的是有关百分浓度和摩尔浓度的部分。每教到此处,毫无例外地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如在统编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第41页上说: ……含0.5摩尔H_2SO_4的浓硫酸(浓度98%,密度1.836)的体积 =0.5摩尔/(18.4摩尔/升)×1000=27.2毫升式中出现“乘以1000”,在单位的演变上来说是不妥当的。如果写作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物质溶解量的计算这类计算涉及的比例式主要是两个: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100(或溶解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 溶解度)现举一例如下:例今有0℃硝酸钾饱和溶液56.9克,如果在这种溶液里加入200克水,再使温度升高到100℃。问共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硝酸钾0℃的溶解度是13.3克,100℃的溶解度是246克)常见的解法有:一解:设56.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X克硝酸钾。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1.能说明同体积的H_2、Cl_2经反应成二倍于H_2体积、的HCI气,从而导出Cl_2、H_2都是双原子分子的原理或定律是( ) [A]勒沙特列原理 [B]质量守恒定律 [C]阿佛加德罗定律 [D]分析物质百分组成并计算 2.将百分比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lmol/L的稀H_2SO_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百分比浓度为20%,此时物质的量浓度的C_2mol,则C_1和C_2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15%明胶墨汁灌注法解剖观察了4只成年鹅的枕静脉窦。对170只鹅进行了枕静脉窦采血试验并将其平均每只鹅的总采血量和血清析出量与宰杀采血进行了比较,试验还检测了4次重复采血的血清抗体效价变化及重复采血对鹅健康和体重的影响。结果如下:①鹅枕静脉窦体积大、位置固定,与头颈部许多静脉联系广泛是大量静脉采血的理想部位。由于鹅枕静脉窦与脑密接的关系,所以只有使用装有特殊档套的针采血才会安全、简便和快速。②4次重复枕静脉窦采血的血量为宰杀采血量的1.8倍,而血清析出量则超过2倍。虽然对鹅的健康无明显影响,但整个采血期内鹅体重下降了122克。③在一个血清抗体效价高峰期内4次重复采血(500ml/只次)的第3,4次(每日采血一次)或第4次(隔日采血一次)所获血清抗体效价约降低一个满度(从1:64降至1:32),但仍处于有效防治小鹅瘟的水平上。对人工感染雏鹅的保护率均达100%。④针刺部位的剖检可见皮肤略有红肿,皮下深部组织有轻微出血,但无血肿。脑和颈部脊髓无病变。根据实验结果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系统研究连续免疫,长期采血(每个抗体效价高峰期内采血2—3次)加大采血间隔和加强管理、增喂蛋白质和高能饲料以便更大地降低鹅抗血清生产成本和维持血清抗体效价及被采血鹅体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140-143
黄惠忠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能谱实验室,100871) 黄惠忠,男,1940年出生,北京大学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物质组成和结构表征表面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材料功能与表面组成、结构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现任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评审员及全国电子能谱用户协会副理事长。曾应邀赴西德Clausther理工大学表面物理研究所进行《金属——半导体体系界面》的研究。1998年,又应邀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表面测试中心进行《As对Ni催化剂中毒机理》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X-射线与紫外光电子能谱》一书,出版《分析仪器手册》、《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和将出版本人主编的《论表面分析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表面分析技术与应用》等学述论文70余篇。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固体能谱新探》与重点项目《固体表面和体相结构与功能》的主要成员。他结合教学,开设《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课,并为研究生《表面分析》课程提供教学内容,参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训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黄惠忠在实验技术与开发方面有多项首创性的成就,如:(1)首创蒸金量校正曲线用于XPS荷电校准;(2)首创静态SIMS(SSIMS)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状态和结构层次;(3)首创用ISS测定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与活性组合的相互作用;(4)国内首创表面扩展电子能量损失精细结构谱(SEELFS),用实验室常规表面俄歇电子能谱仪,取代同步加速辐射测定非晶(含无定形)态表面原子键长等。 他在研制新仪器、新装置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如:(1)自制电子束轰击加热装置,可使原电子能谱仪中的样品加热温度从500℃提高到1800℃,并进行能谱测试;(2)主持用PC机(486)取代PDP11小型机,采用Windows98的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对原有的DOS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换代。已在我校原有单通道接收的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基础上,已帮助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的同类仪器的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还对原为三通道接收的PDP11数据系统的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信息产业部十二所等同类仪器,帮助升级换代为PC机多通道接收的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 (北京大学资产部供稿) 缪竟威教授 (四川大学团簇物理及固体中原子碰撞实验室,成都,610065) 缪竟威,物理学教授,原子和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36年5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物理专业。现任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团醋物理及固体中原子碰撞实验室主任。 缪竟威同志长期致力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及其边缘学科研究,一直在此领域的多个前沿课题中主持工作。在离子微团簇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意义的成果:实测了9种离子微团族的键长、键角、结合能和构形,占目前世界已测定总数的90%,其中67%为世界首次独家测定。键长测量精度达0.02埃,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证实D+3是正角形结构;首次实验发现分子离子立体化学结构中存在同位素效应;首次用比较电子束和膜引起库仓爆炸的方法,实验证实了N·玻尔于1948年预言的“尾流效应”的存在。将国产静电加速4器能散度由国内外通常的1-3×10-3提高到<±1.5×10-4;由原来只能加速M<4的轻离子改成了能加速M<±57的重离子加速器;从只能加速3种原子离子扩展到多于90种以上的团簇束;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了我国唯一的大型、精密、复杂的高分辨多功能原子碰撞装置,其总分辨率达±1.5×-4;好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3×10-4;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超高分辨BBS能谱仪,正用于高科技多层膜界面结构的无损分析及研究。建立了以国产大型精密设备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团簇物理实验室。使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使该实验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和国际上少数几个能进行这类高难实验研究的实验室之一。已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市级二等奖2项,缪教授本人获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1项。 1982年至今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基础性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项。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作特邀或大会报告多次。 (四川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供稿) 杨学恒教授 (重庆大学理学院,400044) 杨学恒,物理学教授,1939年2月出生。杨学恒教授长期坚持在实验室工作,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在实验研究、实验技术开发、实验仪器研制等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成果如下: 1.在国内共发表论文23篇,代表作: (1) Vacuum Fluctu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Fundamental Particlesll. Science Bulletin,August (1887)vol.32, No.15, P1020-1026。 (2)用于测量快、热、慢中子的液态闪烁体LSPN的研究。核技术,1(1990),vol.13,No.6。 (3)我国首台层析γ射线的性能及其应用.无损检测,9(1995),vol.13,No.6。 (4)关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的一些研究.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001),vol.24,No.1。 2.所承担的课题 (1)安全液态闪烁体的研制及其应用(1981~1985)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主研,课题组长。 (2)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国家八五火炬计划项目。本人承担主参数设计,整机联调、运行以及数据校正与处理,并任数据采集系统课题组组长,第一主研。 (3)扫描隧道显微镜CD928B与CD928C型机的研制(1999~2001),横向课题。课题组长,第一主研,负责整机的设计研制与联调。 3.获奖项目 (1)安全液态闪烁体的研制与应用,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2)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5)。 (3)ICT XN130机的研制及其在航天、航空工业中的应用,获得原国家教委科技世界 二等奖一项(1995)。 4.研制的主要实验仪器(产品)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CD-928A,B,C型),教学型ICT,CD—998人工智能测微仪,IPC—201 100MHz线性脉冲主放大器,IPC—3041自动定标器,IPC—201 100MHz线性脉冲前置放大器,IPC—2041多用快速定标器,8192幅度分析器,人工智能光谱仪,单缝(丝)衍射测量仪(SⅡ),等。 (重庆大学设备处供稿) 古天祥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4) 古天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四川省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工科高校计算机教育委员会成员。他从教40年,讲授了10余门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成果显著,曾多次获校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他完成的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共5项,许多科研成果已成功用于工农业生产中,发表论文50多篇,编写教材10本,其中2本获部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4本获校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他致力于教学研究与改革,《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及《虚拟仪器实验》两项教学改革,是其典型的例子。 微机原现及微机接口课,是许多工科专业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然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建设却很落后。古天祥教授于1989年开始研制多功能的微机实验系统,把实验系统设计成采用STD标准总线的开放式的系统,研制了系列化实验模板20多种,能做16位微机和8位单片机的实验50余个。开发了监控程序、PC机仿真及实验演示等软件20余个。并编写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程》、《演示程序集》、《实验模板原理图集》共66万字、20幅图。由于实验系统是采用标准总线和模块化结构的开放式系统,并提供可选用的系列化实验模板,组态十分灵活,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不仅能做微机、单片机课程的实验,而且也能做自动化、智能化的系列课程实验,还能用于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各种层次的实验。学生还可根据实验内容对系统剪裁或扩充。这项实验改革成果被四川省5所高校采用,收到较好的效果。经省教委主持的专家鉴定认为,该系统在国内高校的同类装置中方案创新、技术先进,有推广应用价值,并获校级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虚拟仪器实验》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提供给学生的不是一台单个的仪器,而是一个基于PC的测试平台、可集数十种仪器于一体的,具有时域、频域和数域测试能力的仪器。它提供品种多、功能强、性能好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的虚拟仪器,以其替代传统仪器,可减少实验仪器费用,提高实验设备档次,改善实验环境。古天祥教授和课题组同志经过两年多时间努力,完成了虚拟仪器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虚拟仪器实验课程》的教材、教学资料和教学软件建设,建立通用的虚拟仪器库。虚拟仪器实验室已在课程实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学生反响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都科技大学实验管理处供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