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潭军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尽管作者用了显得有点“土气”的“互助”的说法(时髦的词大约会叫“整合营销”),但揭示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采编、广告、发行这三个报纸运营链条上的环节.有着极强的互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遗憾的是,似乎简单的道理总是知易行难,现实中看到的更多是采编、广告、发行脱节、断裂,甚至相互指责、掣肘、拆台。好在本文作者先后“转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重庆商报》,创造了“魔鬼发行”、“水银式发行”等“传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扎实的例证,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杨芳 《传媒观察》2006,(8):41-42
在广州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2004年5月底,买一份500个版的《南方都市报》需要一块钱,而将当天的这份两公斤重的《南方都市报》作废纸卖却可以卖到两块钱,报纸的销售连纸张成本都无法收回,《南方都市报》亏本发行。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它所引发和代表的现象却使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报纸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它是否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解析商品价值规律以及二次销售理论对报纸的价格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报纸价格是两次销售价格的统一首先,需要对报纸的价格做一个新的界定。经济学认为,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相似文献   

3.
柯进  吴锋 《新闻界》2004,(5):38-39
近年来,在报纸发行界,“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两个概念颇为流行。对报纸发行业务来讲,提出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的理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需要指出的是,“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这两个概念本身还存在不少缺陷,必须加以理性的修正,否则会给发行业务造成损失。在此,引入模糊论原理就可以有效修正这对概念的偏颇。其实,不仅是报纸发行问题,报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有必要运用模糊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鉴于模糊论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模糊论作一简单介绍,并结合报纸发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步入新的世纪,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机制逐渐确立的过程中,报业如何顺应时势,乘势发展,是报人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自办发行在完成现有职能的情况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成本的居高不下、发行人员难以管理等等。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都陷入发行大战不能自拔。发行大战耗费了报社的大量资金,对于报社的长远发展却没有太大帮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自办发行成竞争利器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等特点,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1985年《洛阳日报》的自办发行标志着…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以来。在经历了报业发展的“拐点”时节后,广州报业集体发力。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创新竞争。在内容上“加厚”。在形式上不断“变脸”包装,在策略上重视营销手法的创新,大部分报纸都不失时机酝酿注意力资源的新颖攻略,从而使得相对成熟沉稳的广州报业市场不时波浪迭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从一定意义上说,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报纸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获得均与发行密不可分。中国报业协会常务书记赵连宏认为发行和办报就如弓和箭的关系,发行是弓,报纸是箭,箭的穿透力强必须有强弓。报纸发行不到位就达不到办报的目的,就产生不了社会影响,也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11.
杨彬 《传媒观察》2007,(3):24-25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每到下半年,各家报纸都会面临一场艰苦的发行大战。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家报纸都是“八仙过海,备显神通”。从邮政发行到自办发行,从提出“概念发行”到追求“有效发行”,近十几年来,报纸发行的方式越来越多,理论也越来越新。加之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报纸发行工怍在更加难做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做好。那在目前应该如何定位报纸发行工作呢?是就发行谈发行,只追求报纸发行量的提升呢,还是放宽眼界,把发行工作放到报纸产业价值链拓展的宏观视野里进行探讨呢?可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后者,拓展产业债值链,是报纸发行工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南方都市报在深圳由1元涨到了2元,2008年,中国各主要都市报纷纷涨价,纸价的上涨让中国报业打了一场另类的价格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是,不管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一般将此看成一件坏事,很少有人谈及它的积极意义。实际上,虽然涨价后报纸的零售价格还是低于成本,但这种趋势将有可能改变中国报业“发行亏损、广告赢利”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报纷纷开始扩版,广州报业悄然进入厚报时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海量信息,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报纸的信息获取方式,而倾向于在第一时间追求热点新闻、重要新闻及有用资讯。厚报解决了报纸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每次召开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2006年10月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更是演绎成了国人眼中的盛会。媒体聚焦的焦点。作为广交会举办地、同时也作为三大报业集团的聚集地,广州平面媒体围绕广交会展开的报道战、宣传战自是十分激烈。各不相让。其中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为代表,四大报纸如神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文字和图片的力量。通过各种便捷的发放渠道.向我们充分展现了百届广交会的神采和气势。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各大报纸自身的生命和活力也表现得畅快淋漓。本文选取前期广交会报纸反应最为热烈的前三天的报道情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7.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一些报纸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这类奇迹昭示了当代报业的走向,也昭示着一种新型的办报观念,即报纸营销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发行量,直接关乎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它数值的大小是衡量一家报纸消费群多寡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消费群包括读者群和广告商。高额的发行量意味着该报拥有大批的受众,而大量读者群的存在极易引起广告商的注意,从而吸引高额的广告投放量。这就是所谓报纸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曹轲 《青年记者》2007,(23):1-1
很巧,在东莞见到"发行大王"谭军波那天,正是《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引爆发行变革的第一天。11月1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的价格从1元提到2元,当年借"深圳封杀南都事件"异军突起的《晶报》咬住不放,立即宣布"扩版不涨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