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项链》的形式美表现为曲折之美和起伏之美。《项链》的曲折之美首先体现在情节设计上。《项链》全文不过四千字,却写得变化莫测,让你不时感到有意外的别有洞天的发现,其原因之一是情节安排曲折。情节曲折是小说引人入胜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曲折”孜孜以求。金代大诗人元遗山和清代诗论家袁子才,都主张诗文宜曲不宜直。评批《西厢记》的金圣叹和评批《红楼梦》的脂砚斋,都说到“文章之妙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药》具有结构美、悲美、丑美等美学特征,虽然情节描写有许多悲愤之处,但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一种悲美。《药》的人物形象有许多丑的因素,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是一种丑美。  相似文献   

3.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4.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节结构美。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索了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短篇艺术,揭示了艺术情节所具有的节奏美.  相似文献   

6.
《静女》是《诗经》中的名篇,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读者可从文本影像知觉、影像叙事、影像诗意三个层面来分析《静女》文本的画面感,进而完成叙事意识的传递,这对把握文本中的人物、景物、情节、细节,挖掘其中的形象美、诗意美、情感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蒲松龄塑造《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时运用到的"双美"描写技法出发,探究《香玉》篇对于曹雪芹《石头记》创作的影响。涉及小说的人物、情节、地点、诗文等等。  相似文献   

8.
电影《辛德勒名单》在情节发展和对比中影显了人性美丑,体现了人性复苏之美.细节对人物内心的表现,情节和悬念的巧妙设置,都使影片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在于它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之美。  相似文献   

1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是晚唐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经刘欢作曲、姚贝娜演绎后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之一。在《甄嬛传》中该曲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将美学效果展现的淋漓尽致。"音画美"主要从"辞藻美"、"音乐美"及"音画结合之美"来剖析,从而体会其人物情节及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小说美学发端于"五四"时代,就其审美特征来看有四个方面:典型的性格,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度与广度,叙事写情方面的变化,叙事的角度.情节与心理的结合,要求小说的情节逻辑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取得一致,小说家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小说描写焦点从故事转向人物,从动作转向心理.  相似文献   

12.
艾青借用从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吹奏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风雨与愁云交错的心曲,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交融的“综合性品格”,最善于创造画意美、象征美与形式上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3.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文章作品虽然一直在质朴、藻饰与返朴之争中徘徊,但是讲究语言声韵的美丽,始终是许多文章作者所追求的,同时也是许多文章读者所期望的.人们普遍追求和期望的是一种“出水芙蓉,天然艳丽”的美学效应.“写气图貌”、“属采附声”既是达物的需要,也是达意的需要,更是达情的需要.声韵美是文章作品的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作品的音义兼美、情文并茂的结晶,是文章作品的和谐的声调、鲜明的节奏、悠扬的旋律等音律美和协调匀称的句式、自然协和的韵脚、参差错落的音节等韵律美以及深长的情韵、无穷的意韵、生动的气韵等神韵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大都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著述很少。全文将修辞学与美学融合起来,着重探讨《文心雕龙》的修辞美与自然美、对称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感在生命中具有丰富的形态,从生命美学的维度切入郁达夫的小说,展示其小说从“感伤关”、“病态美”向“宁静美”转向的关学追求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自然风景优美、民风习俗淳朴的湘西画卷,谱写出一曲人性美的赞歌,让人们从中看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且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章从亲情、人情、爱情三方面入手,品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乃至人性美。  相似文献   

19.
“美是和谐”,“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是自然的人化”,按照这些美学观点来审视教育管理。可发现教育管理也具有审美价值。其审美价值在教育管理的产生上表现为发生美;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表现为过程美,又可分为运行美和对象化美;在教育管理的目的上表现为目的美,又可分为效率美和人性美,其中人性美又为表层美(教育)和深层美(受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王国维心目中 ,“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 ,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者是生命的存在 ,后者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 ,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 ,也是艺术美、形式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