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教师觉得爱“顶牛”的学生很难对付。教师恨铁不成钢,可学生偏不买帐。有时候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往往搞得师生都很狼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有的公开顶撞,死不认错,有的是一声不吭,用沉默来反抗。遇到这种“顶牛”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训斥指责甚至体罚来对付。结果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  相似文献   

2.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学生顶牛这种现象,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处理不当,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既影响学生学习,又妨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引起学生顶牛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常见的大体有以下几种:第一,有的学生有“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学生做错了事,好好对他讲,他容易接受,如  相似文献   

4.
教师和学生谈话,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轻则赌气,用沉默表示“抗议”;重则与教师当面“顶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主动热情地接近学生。帮助和教育学生,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并要注意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恰到好处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谈吐。切忌体罚,训斥和讽刺学生。 谈话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诚恳的态度,平易近人的谈吐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这  相似文献   

5.
谈话教育是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教育的效果却不一样:谈得好,师生感情沟通,达到预期目的;谈得不好,学生当面顶牛,或压根不服,或阳奉阴违。教师注意谈话教育的契机、场合、内容、方式及技巧,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大忌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顶牛”。近闻某中学师生之间“顶牛”之事时有发生。顶老师“牛”的那个学生,自然度日如年,检查写了一遍又一遍,还过不了“关”。顶学生“牛”的老师,日子也不好过:“这还了得,学生胆敢当众顶撞老师,太不像话了!”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中丢了“脸面”,越想越  相似文献   

7.
谈话教育是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教育的效果却不一样:谈得好,师生感情沟通,达到预期目的;谈得不好,学生或当面顶牛,或压而不服,或阳奉阴违。教师注意谈话教育的契机、场合、内容、方式及技巧,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捕捉谈话契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班级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教育不能事无大小,时无先后地去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或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总要及时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明白道理,认识并改正错误。但找学生谈话必须讲究方法。 (一) 让学生先讲。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一见面就打“杀威棒”,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你的问题在班级和学校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这样的谈话,把学生置于受审的位置,谈话就变成了教师高高在上的训话,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缄口不言或对抗顶牛。即使学生惧于老师的威严当面认错,也是口服心不服。因为这样的训话,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应特别留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学生欲言,不妨把话停下来,给机会让学生先讲,不要制止学生说话,或摆出一副要学生认  相似文献   

9.
<正>谈话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师生间融洽感情,增进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谈话,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心头之锁,产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从此更愿意接近老师;有的学生却因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从而厌恶教师,躲避老师。那么,如何利用谈话这种手段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须做到"六要"和"六不要"。一、要"爱其生,信其人",不要让学生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越大,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学生在校常一言不发,你不找他谈话,他一年都不和你说一句话,有时教师偶尔问一句,他甚至会冒出一句失礼的话:“烦死了!”。学生为何越大越“不懂事”了?学生越大,教师就越不了解他了?是他们人长大了,见多识广了,不屑于与教师交流,还是两代人之间真的有了“代沟”?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先看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说了些什么。据我所知,教师或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许多教师和班主任谈话的“必…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从事职业高中教育的,在工作中常遇到不服教、不服管的靠“抝相公”。你要这样,他偏那样;你越禁止,他越感兴趣;事事“顶牛”,处处抵触;以“反其道而行之”来显示自己独立不羁,表现自己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思想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生动的高层次的艺术,大有文章可做。茶余饭后,常听一些教师发牢骚说:“现在的学生也太难管了。”在工作中也常看到一些学生跟教师顶牛,弄得教师下不了台。究其原因,还是方法问题。其中正确掌握与学生的谈话技巧就大有讲究。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总结出了和学生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顶牛”怎么办?王月英孙兴良我们做班主任的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跟你“顶牛”。这时,班主任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如果大动肝火,不注意耐心启发,便会造成僵局。那么,应如何教育学生放弃“顶牛”,并认识和...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个性倔强、脾气暴躁的学生,有时会发生学生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现象,教师该怎么办?一、冷。发生这种现象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教师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压服的方法,强逼对方接受自己的教育。要以冷静的态度,适当的措施使学生从激愤的情绪,冲动的行为中缓和下来。二、导。待学生冷静以后,教师可找学生个别谈心。先避开顶牛的焦点问题,谈些班级管理的一般常识,也可适当征求该生意见,接着交换顶牛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的“犟”,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不听从教师的教导,甚至跟教师顶牛。学生这种“犟”的原因,除了前面分析过的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外,还跟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不妥有关。或者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欠妥,是引起青少年学生“犟”的外部诱因。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克服“犟”脾气,减少他们对教师的对立心理和行为,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教师就  相似文献   

16.
一笑 《家教指南》2006,(6):48-49
6岁的孩子爱“顶牛”,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一段经历。有的孩子是有时顶牛,有的孩子是一段时间顶牛,有的孩子却总是爱顶牛。  相似文献   

17.
有的教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平时生动活泼、有说有笑的学生,一到回答课堂提问时就成了“闷罐子”。有的埋头蜷伏在课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勉强站起,低着头一声不吭。 有人把这种尴尬局面称为课堂上的“死结”。如果当时想“霸蛮”解开这种“死结”,那是很难奏效的,并且往往越“结”越“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死结”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老师上课爱吹牛,以致经常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前任老校长多次批评不仅无效,而且引起其反感甚至顶牛。我接任以后,没有急于“谈话、批评、教育”,而是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封好后直接交给了该老师,既没有批评,又没有谈话。  相似文献   

19.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 ,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者采用的方法要灵活巧妙 ,否则事与愿违 ,达不到教育的预定目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五忌”。一忌点名常言道 :“人要脸 ,树要皮。”教师在学生犯错误后切忌在课堂上“杀鸡儆猴”。因为这种方式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无疑是给学生宣读“判决书 ,”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 ,跟教师顶牛 ,教育的结果反倒把学生推向反面。其实学生犯错误并非都是有意的 ,多数是一时思想幼稚 ,分不清是非引起的 ,有的则是受人教唆所导致。所以 ,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要注意选…  相似文献   

20.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跟你顶牛。这时,教师如果大动肝火不耐心启发,就会造成僵局,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收不到教育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肯立即承认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怕丢面子,有的怕教师把错误写进评语中,有的怕通知家长,受到家长打骂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有畏惧心理,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