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因素。黄平苗族女子盛装黄平苗族女子服饰在染色、制作等工艺上都独具特色。四十年代以来,黄牛苗族女子盛装已由过去的自织目染的棉布面料转到了去集市购买缎料来紫染、烟熏、捶打,制成独具特色的紫色亮布,做女子盛装艳丽夺目”黄平女子盛装分为帽。衣、裙以及银饰等几个部分。服装的挑花刺绣均依布料的经纬戳针,因而圆线、曲线较少;在绣法上多有变化,如平绣、数纱挑绣、编织等等,其纹样层层叠套组…  相似文献   

2.
银饰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装饰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符号学领域,银饰带有强烈的传达和意指作用。本文以苗族银饰与彝族银饰的起源、装饰形式和图腾崇拜的符号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诠释少数民族银饰的符号学价值,探索银饰在民族服饰符号学中的指述关系、表现关系和传达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保存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70年代末,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著名的创世史诗。全诗约八千行,全都琅琅上口,苗族人民把它看作历史,因而又称为“古史歌”。这古歌史诗分...  相似文献   

4.
“鼓藏节”是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每13年举行一次,各地的具体节期不一,但多在初冬进行,期间广邀宾朋,并举行大规模的杀牲祭祀活动,节日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呈现,也为苗族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2007年底,笔者有幸赴溶江县兴华乡高排村。亲历了当地的鼓藏节。  相似文献   

5.
周俞林 《寻根》2013,(4):39-42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所在多深险",条件较差,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苗族多是聚族而居。据《宋史·蛮夷传》载:"诸蛮族不一,大抵依山谷,并树木为居。"村寨周围大都茂林修竹,风光绮丽。苗族住宅的房屋式样很多,各地苗族因经济、地理等情况不同,对所修建的房屋不仅有差异,而且其居住习俗也因地区或姓氏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6.
“跳月”中的风情贵州苗族风俗一瞥□张旗贵州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而苗族也是贵州省内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的节日很多,“跳月”是其中一个比较重大的传统节日。“跳月”又称跳场、跳花、跳年、跳厂、跳芦笙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不...  相似文献   

7.
花香鸟语的农历三月初八.是易门县小街乡歪头山苗族山上马樱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歪头山苗家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美好时节。香透了的马樱花一朵朵挂在绿荫荫的密林间,像束束火把点燃了一颗颗渴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心。这一天苗家未婚小伙们换上白布裤条,穿上麻织花衣和自创草鞋,戴上树叶斗笠,打扮得格外英俊,姑娘们穿上无领花衣,裤围绣花麻裙,佩上丁当作响的银饰,绑上花绑腿,娇艳迷人。他们循规蹈矩,不约而同汇聚在易门县小街乡歪头山自然村在那马樱花盛开的丛林里。歪头山苗族恋歌采马樱花,以吹木叶、打啊嗬哟、对山歌等简朴的方式来寻觅爱情,倾吐对幸福的憧憬,三月初八马樱花开得最多,歌唱得醉入,照镜阳光找爱的最佳时节,是当地一年一度的小传统马樱花情人节。  相似文献   

8.
汤建容 《华夏文化》2012,(4):23-24,36
在苗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中,医药文化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我们从大量的史书记载、文物考古及民间传唱中发现,苗族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苗医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独特、形式多样,苗民对苗药的加工方式特别、种类繁多。苗族医药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世世代代的苗族  相似文献   

9.
补锅匠     
我们村里,每户人家都有手艺人,有的人家,可以出三个四个,补锅匠居多。当然也有铸盆的,铸瓢铸勺的,有打桶打锣锅的;悟性高些的,做起银活来的也有,打藏人用的银饰。但是,只有住在我家隔壁的那位老人,配叫补锅匠。锅漏了,盆裂了,桶浸水了,就有人喊,给补锅匠送去。这个补锅匠,不指别人,专指这位老人。对老艺人的敬重,是村里的一种习俗。这是因  相似文献   

10.
鹦鹉纹提梁银罐与盛唐气象●谭前学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唐代窖藏文物,共计一千多件,其中有金银器270多件。这批金银器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作工之精、级别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因而被誉为本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1.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苗族服饰有着人类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社会礼仪的审美价值取向,印证了人类服装美的产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西南苗族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和编织的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物化了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意义深远。本文从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形成的角度,解读了苗族服饰审美的密码,传递出有关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阿古 《滇中文化》2000,(3):38-38
新平县境内的花腰傣主要有“傣雅”“傣卡”傣洒”三种,分别居住于漠沙、腰街、戛洒、水塘四个镇。花腰傣由于种类不同,在服饰上也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史瑜君 《寻根》2023,(1):34-37
<正>一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某种超自然力量产生的一套崇拜观念、行为和相应的仪式,其观念、仪式等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苗族分布区域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苗族民间信仰不尽相同。在多民族长期交往的历史过程中,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禾库苗族形成了复合多元且极具特色的地方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帽龙舞     
龙舞是福建省尤溪县普遍流行的广场民间表演艺术,每逢岁末年初时节,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尤溪的龙舞种类很多,既有久负盛名的“板凳龙”、“灯龙”、“青黄布龙”,又有天下第一的“帽龙”舞。“帽龙”改变了手根持龙身的传统技法,它将龙身的各个部位做成像“帽子”一样直接戴在表演者的头上,连领舞者的灯球也直接戴在头上。这样,不仅表演者的手脚可以完全的解放,可以自由自在、浦洒自如地用来发挥优美的舞姿。而且,表演者的风格也得到具体的体现。表演时,龙随灯舞,龙身犹如活龙一样随波逐浪、奔腾不息、活灵活现。“帽龙”龙…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婚俗可谓风情浓郁而又独特。这里传统的婚姻形式是自主婚姻(个别也有包办式)。这种婚姻是在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自由恋爱、自订终身的基础上缔结的。这种婚俗世代沿袭,并在这一地域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恋爱择偶方式──“蜗达哟”(即:在一定的场所谈情说爱)。“娲达哟”一般都有季节和时间性。通常在农闲季节和节日集会期间进行。晚上严禁“蚂达哟”。这里每一个苗村苗寨都按姓氏宗族的不同,在村边寨头各划定一块空地、一座小山包等为“蜗达哟”的专门场所。苗乡的人们管这一场所称为“…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17.
杨昱璇  王纪鹏 《寻根》2023,(1):65-69
<正>一贵州省凯里市的苗族,主要为“噶囊”和“香囊”两支,大部分“噶囊”苗族常住清水江东南方向,大部分“香囊”苗族常住清水江流域西北方向,这两支苗族在服装、语言风格、传统习俗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凯里苗族婚圈婚礼习俗变迁为对象进行描述。改革开放前,“噶囊”的相亲(看当)一般会在大致固定的地点、时间进行。传统社会中,“游方”是苗族相亲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闻玉 《华夏文化》2002,(4):34-35
唐诗种类繁多,各有所长。有的以其浅显明白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则以其气势豪迈而荡人心弦,表现手法不同,艺术风格迥异。还有一些唐诗,属于怎么读也不大“明白”的,有点像现代所说的“朦胧诗”,仔细考察起来倒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19.
過去一般認為二十世紀以前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在民間傳說和文獻記載中部說苗族曾經有過文字。歷史上消亡了的苗文已經很難考證,但是我們在湘西確實見到類似廣西方塊壯文和越南喃字的苗文。儘管它們流傳的時間不很長,範圍也有限,但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着的文字現象,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對之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20.
历法的编制种类和改革(连载之二)应振华历法的种类根据编制历法的基本原则和对日、月、年处理方法的不同,在世界各地有过各种各样的历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1.太阴历。通常把月亮称为太阴,按照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运动周期而形成的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