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1月16日,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召开了《巴蜀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一贯支持巴蜀文化研究的四川省老领导杨超和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学勤教授给会议发来了热情洋溢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筹备,在新世纪之初宣告成立,这是我省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祝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马克思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人创造了文化,反过来文化又熏陶人、塑造人、发展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经济越是向前发展,文化对经济、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就越大。 当然,不同的文化的历史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只有先进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积极…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早已经声闻天下 ,但是这项发现的重要价值 ,要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 ,才会得到充分的估量。像三星堆以及巴蜀文化这样的发现 ,应该和历史上特洛伊、尼尼微等等一样 ,列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灿烂的中国文明 ,系各民族、地区人民所共同缔造。文明起源的研究 ,是现代科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 ,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考虑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 ,以及其与中原、西部、南方各古代文化之间具有的种种关系 ,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 ,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4.
最近,段渝同志送来了他的新——《政治结构与化模式——巴蜀古代明研究》。我们抚着这部由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厚达506页、分成十二章的专,相对会心地笑了。他这一两年来为此书辛勤劳作.颇尝其中甘苦。他也曾为此书的选题、结题的论证,以及某些学术问题与我进行过多次讨  相似文献   

5.
沈敏 《文化市场》2002,(2):9-12
关于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上,我想讲两个方面,一是回顾去年工作,二是对今年工作思路的一些认识以及要抓的几个方面。有关今年的工作要点以及文化市场系列活动方案.我不展开讲,接下来市场办分管同志还将和大家具体讲。  相似文献   

6.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4,(2):214-214
我与之往来比较多的师友,很多都在北大。而在这些师友中,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又自不同。我和他们相识、订交,快四十年了。他们对我而言,亦师亦友,经常能从他们那裹受到教益。而且有情感的牵挂,做梦也会梦到他们。  相似文献   

7.
蒙文通先生(公元1894—1968年),四川盐亭人,是著名国学大师,也是巴蜀文化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现当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先后执教于成都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蒙先生学通儒、释、道三家,于经、史、诸子都有深入研究。不仅在史学研究、在道家道教研究、在佛学研究、在古地理、古民族、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儒家经学、理学研究方面亦深有造诣。学术界对他的思想也颇有涉猎,但多在其上古研究和史学及道家道教等领域的见解上用功,而于其儒学思…  相似文献   

8.
<正>两三年前,在武汉市文化局原局长唐惠虎先生的指示下,武汉图书馆承担了《汉口宁波帮》这本书的编写任务。当时,我是既高兴,又有些担心。高兴的是这个题材好,值得写。作为地方图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文联5月22日在关召开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作协等11个下属协会主席、秘书长及尹明举、施立卓、杨晓东、谢长辛、杨德举、施作模等大理老一辈艺术家参加了座谈会。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劲鹄、州文联主席杨子东、州文化局局长王峥嵘分别在座谈会上讲  相似文献   

10.
钱伯城 《东方文化》2002,(6):106-113
一、党的领导与政治标准。每年五月这个时候,表演艺术家和作家们就会循例忙上一阵,为纪念《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若干周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演出节目,召开座谈会,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或回忆章,等等,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讲话》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巴蜀文化系列丛书”,现在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由有关专家分别撰写的丛书,第一次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系统展示了巴蜀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系及其丰富  相似文献   

12.
史前时期文化差异较大的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川东地区的哨棚嘴文化,商周时由于受到外部文化的强有力冲击而逐渐衰落。伴随而来的是成都平原新的考古学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诞生。三星堆文化涵盖了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在此背景下一个统一的考古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在夏代晚期形成。形成后的巴蜀文化区,在长江中游古文化催化下,原有两个区域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使得这两个同处于四川盆地的古国在民风民俗、社会状况、文化特质变得十分接近,逐步完成趋同发展、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巴蜀化研究已成为考古学、历史学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其间起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的,是广汉三星堆的重大发现。对巴蜀古代历史化的认识,由此全面改观。中国明系由各民族、地区人民共同缔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对巴蜀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15.
“西道孔子”扬雄的大一统观与儒风在巴蜀的流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的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本通过对扬雄的大一统观及其哲学基础以及儒风在巴蜀的流布的研究,阐述巴蜀化在秦汉时期融入中华大一统化的同一性进程和差异性进程,说明不同地域化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在统一体中的交流融汇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作认为扬雄是孔子思想在汉代传承的集大成。扬雄以中和精神为内核的关于“三”的创见,是大一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汉化统一进程在思维方式变革上的集中反映。它对巴蜀儒风的流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巴蜀成为“其学比于齐鲁”的一个全国性化重心。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hat is the place of the diasporas within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 and how can Asian diasporas in the West contribute to Inter-Asia's intellectual project of “problematising Asia”? Developing a notion of diaspora as method, this essay highlights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 Australian Studies Research Network and the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network. It argues that the Inter-Asia network has much to gain from embracing the Asian Australian diaspora as an interlocutor with shared priorities and concerns, and that Asian Australian studies can also productively learn from Inter-Asia's alternative model of institutionalisation, thereby expanding it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s of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7.
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高品位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羌区经济发展和羌族文化的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羌族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19.
蜀巫与滇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蜀与滇是我国西南的两个古国,关于它们的历史,古代献都只有一些简略的记载。因此,对蜀与滇这两个古国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出土物。蜀与滇的青铜化都十分发达,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数量甚夥,种类繁多。虽然二的青铜器风格迥异,器物的用途也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携带了大量远古的信息则是不争的事实。本从蜀滇青铜器上铸造和镂刻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及青铜器上装饰的图案入手,对古蜀国与古滇国的巫师及其宗教作一比较研究,并论及蜀滇巫师在各自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由此窥视到的巫师与蜀滇社会结构的关系。虽然古蜀国与古滇国在历史时代上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但蜀与滇在宗教上却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这种相似性与可比性正是本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蜀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蜀文化,具有五大特征: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兼容并包,渴求开放;追求和谐,讲究休闲;传承文明,积淀丰厚;具有多重性.有分析地扬弃上述特征,将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