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作文,说是“没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这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占有素材,选取写作题材所致,由此而产生了怕写作文的心理,虽遵老师之命而作文,也只是敷衍了事,完成任务而已。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好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知觉在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所发展,他们不仅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这些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短文,如《观察和记叙》等,加强作文前的指导,辅之以作文品评课,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何积累素材,如何选取题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及鉴赏能力,培养写作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对直观的、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深入生活,激活学生创作激情 深入生活,可以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在教作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尽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观察活动入手,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在指导学生观察时,着重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细嗅,用心细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感触情境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学写作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为了使小学生观察好,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努力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有位五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起就逮蟋蟀玩,尽管家长一再批评,因为有兴趣,还是年年逮蟋蟀。由于他对蟋蟀长期观察,所以对蟋蟀的特点、生活环境十分熟悉,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逮、斗蟋蟀的经验。一次,学校以“一件趣事”为题,要学生写作文。这位学生就以逮蟋蟀为题材,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这是他们心理上的特点。但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兴趣一般比较短暂,不稳定。有的小学生参观  相似文献   

4.
很多中小学生怕写作文,写的作文往往思维雷同、感情空泛、风格单调、词汇贫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生活产生隔膜,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进入不了他们的作文视野。因此,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引导、训练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丰富语言,逐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遣词造句作文的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笔者认为,让学生架起生活和作文的桥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将观察所得形诸笔墨。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观察获得客观世界的第一手材料,生动知觉通过大脑的功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作文时,当时情景,历历在目,如看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脑海里浮现,再将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具体生动了,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纪小,缺乏经验,头脑里积累的感性材料不多,印象也很肤浅,所以引导他们多观察,善于观察,对提高作文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挖掘生活的源泉 儿童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新奇之中发现似曾相识的东西,也要引…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观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观察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以下三方面抓兴趣培养: 一、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事物,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儿童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他们喜爱的事物或活动,就非要千方百计弄到手或去参加,并且观察得仔细具体,有深刻的体会,对别人讲起来也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因此,我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开  相似文献   

8.
周菊 《成才之路》2014,(26):49-49
正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讲作文,追根到底不是要求高,更不是目的不明确,而是写作前缺少合理引导,写作后缺乏深度评价。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生活,多联系教材,写作文也可以变得快乐。一、链接生活,在愉悦中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是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开始的,首先学生要注重观察生活,用内心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在教作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明白作文其实就是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发表自己对周围事物及发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文作为小学生语言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跳出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生硬思路,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引导,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打开思路,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相信许多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生活在广阔的蓝天下,辽阔的原野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利用农村特有的素材,就地取材,积极挖掘,努力打开作文新局面.下面我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树立他们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相信许多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生活在广阔的蓝天下,辽阔的原野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利用农村特有的素材,就地取材,积极挖掘,努力打开作文新局面。下面我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树立他们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每当要写作文时,学生就会有无从下笔之感。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小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五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人体的五员大将进行观察,着力培养学生从周围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把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及时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欠缺。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给他们创造积累素材的机会。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践证明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趣 ,积累写作素材 ,积极开展趣味作文教学 ,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 .设计活动 ,玩中寻趣玩是儿童的天性 ,玩能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感情 ,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能捕捉到生活素材。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如手工制作、踢毽子、拔河等 ,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然后 ,教师以学生的活动内容为素材布置作文 ,要求学生自拟题目 ,把活动经过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有…  相似文献   

15.
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为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受年龄特点限制,尽管学生们在生活中随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因此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投影或电视录像辅助学生作文,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最后,学…  相似文献   

16.
写作之我见     
如何引导学生写作?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如下见解: 一、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获取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写作之我见     
何彩虹 《海南教育》2009,(6):126-126
如何引导学生写作?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如下见解: 一、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获取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19.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和活动,他们一般都能写,而且兴趣还比较高,就连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写出儿句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具体细致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让学生多方面积累生活素材。过去,中队主题活动搞得少,要学生们写有关活动这方面的题材,他们感到为难。写来写去就这么几个活动:扫墓啦,庆祝“六一”啦,他们也写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观察能解决作文“源”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去读好“大自然”这一本书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