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士舟 《江苏教育》2007,(21):49-49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是美国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结束冗  相似文献   

5.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结束冗长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的时候,他看着牧师站在那里,手扶讲台滔滔不绝,不仅演讲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牧师的肢体语言也表达得非常到位。  相似文献   

7.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预令”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的情境中,当幼儿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时(如打击乐活动中演奏形式的转换等),教师给予他们的提前暗示。其作用就在于使幼儿对即将进行的新情况,有良好的意识,并主动、从容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舒适和自由的感觉。如果在转换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幼儿准备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蒋茜 《今日教育》2010,(5):22-2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入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也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须防止『超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就亲自下厨熬了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并夸杰米扬的手艺不错。杰米扬劝他喝了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儿嫌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儿地“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杰米扬愣在那儿,大惑不解……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烦躁或逆反拒斥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我们知道,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困惑一:“怎么都讲一百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呢?“   某节九年级数学新授课上,教师设计学习二次函数应用的题目,出示一道二次函数应用的例题,题目特点是文字阅读量大,兼以表格形式呈现问题,教师自己大声将题目通读一遍,继而进行侃侃而谈的分析、讲解,约10分钟后,讲解完毕,教师随即出示同一类型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训练.……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困惑一:"怎么都讲一百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呢?"某节九年级数学新授课上,教师设计学习二次函数应用的题目,出示一道二次函数应用的例题,题目特点是文字阅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困惑一:"怎么都讲一百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呢?"   某节九年级数学新授课上,教师设计学习二次函数应用的题目,出示一道二次函数应用的例题,题目特点是文字阅读量大,兼以表格形式呈现问题,教师自己大声将题目通读一遍,继而进行侃侃而谈的分析、讲解,约10分钟后,讲解完毕,教师随即出示同一类型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训练.……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令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年轻的马克·吐温来到教堂,听到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很有鼓动性,就十分激动,暗暗对自己说,一定多捐一点钱。过了好长一会儿,牧师还在唠唠叨叨地讲,马克·吐温不耐烦了,决定少捐一点。又过了一会儿,牧师依然滔滔不绝,他生气了:"我一个子儿也不给!"牧师冗长的演讲终于结束了,马克·吐温走到捐钱的桌子旁,不仅没有捐钱,反而偷偷拿了两元钱,以表示他的不满和愤慨。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9.
魏强 《班主任》2011,(4):61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  相似文献   

20.
超限效应     
<正>马克·吐温听一位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