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1.以图片再现情境。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历,缺乏产生情感共鸣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利用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音乐的审美过程,离不开欣赏者和演绎者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悟与提炼。审美意识是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拓展想象空间,在乐段中联系生活场景,从乐章中揭示音乐形象,让意象的音乐物象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作品,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教师在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情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有目的地把教育内容设计得生动、形象、新颖、奇特、方法多样,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作为教学的侧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任务,以发展学生的有效聆听的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温飞纲 《学子》2014,(12):59-59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是音乐教师对这一任务答案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教师是艺术的传播者。在音乐课堂上,应从自身形象、课堂环境以及教学的全过程去体现艺术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感受音乐课堂中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有其特殊形象的。它将音高、音准、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整合一体以表达人内在的情感,诠释社会的外在现象。音乐课的价值除了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之外,更在于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能够创造美。笔者通过追溯音乐产生的本源、开展形象与思维的对话、重构音乐创作的路径这三方面诠释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了解音乐思维、结合音乐形象等方式逐步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技术是手段,表现音乐才是最终目的。本文试图探讨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师要用童心去发现童心,用形象去增强形象,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努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探索中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在表现中创造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这对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的小学生无疑是较为困难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化教学走进了音乐课堂,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电视等直观手段,形象的通过视觉渲染音乐作品的内含,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合理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11.
音乐学习参与能力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兴趣习惯和心态等,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促进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和音乐学习参与能力的提升。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音乐形象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后拓展教学容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用于音乐课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还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立体化,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将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语义性的听觉艺术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不仅可以再现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今天,要想做一位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的优秀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艺术的锻炼,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的结合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描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创作时,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争议颇多。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对音乐的描述,喜欢包办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如此诠释音乐作品,而应鼓励他们大胆去设想曲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内涵;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相关内容的适度描述,使学生在音乐描述的前提下,感悟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玲玲 《新教师》2021,(3):90-91
图谱是以音乐为主线,把形象直观的视觉与抽象的听觉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掌握与理解能力,通过颜色、图形、线条等视觉图像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形式。图谱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与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相符合,深受学生喜爱。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采用图谱教学的方法,因为它能弥补音乐教学中视觉性和语言性的不足。本文就谈谈如何图音结合,营造高效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6.
刘薇 《上海教育》2008,(24):60-60
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去生根发芽。”“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关注学生,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去把握,学生就能创造一些联想的形象来表达,从而来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美好的音乐世界,此时,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视听感官的刺激等形式形成对音乐教学的全新解读和实践,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产生全新的变化,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门径,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成文 《湖北教育》2007,(8):57-57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人类最高尚的追求美的活动,音乐教学即以美为目标,把发现美和表现美作为主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美好的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所以,首先音乐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美的潜质,音乐教师的这种美的潜质并非仅指外表美,而是指一种艺术的气质,一种缘自艺术的自信、热情和激情。  相似文献   

19.
姜雪 《亚太教育》2019,(12):73-73
音乐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剧情性。高中生受生活经验和审美水平的限制,缺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给予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和音乐感受。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审美学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科学运用通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音乐,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通感深化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