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纵观世界各国报刊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漫画,特别是政治漫画,已成为许多国家报刊杂志传播信息的重要形式。如果说,报纸——一种印刷传播工具——拥有“十八般武器”(如社论、评论员文章、头条新闻、专题新闻、杂文、报告文学、连载小说、插图、宣传画如新闻照片等)的话,那么,政治漫画乃其中一种武器,而且是相当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赵星植 《当代传播》2022,(5):36-39+66
元宇宙是元媒介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当今元媒介平台下的符号传播与文化表意活动早已出现所谓的“元趋势”,它主要是指媒介的自我指涉成为符号传播的中心。媒介自身成为影响当今文化符号表意的重要维度,“媒介即信息”在数字媒介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媒介即意义。在元宇宙趋势下,这种媒介自涉型的符号表意将强烈影响社会的表意风格,同时也规训媒介使用者以一种更加交互性的姿态参与社会交往和符号消费。而人作为媒介自涉活动之主体,必然会引导元宇宙阶段新的交往规则和伦理规范的形式,即对元数据权的重视以及对隐私权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3.
有那么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有差别的字多数情况是在两条成语的相应位置上(有时这个不同的字还是同音字);也有时有差别的字不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很容易被人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使用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4.
新兴的“网络日志”(又叫“博客日志”、Blog或Webblog),博客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①它相当于一本空白的网络日记本,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粘贴想表达的任何信息,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发送。Blog的使用者称为blogger,可以随时到blog目录集网站登记,这样其blog标题就会出现在目录集中,其他人如果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就可以登陆阅读或者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意见,并与之形成链接。博客日志使网上信息传播以一种最为个人化、最简捷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观众们会发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除播音员和主持人之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出现在屏幕上,特别是深度报道、焦点类栏目,与观众一见面就采取了记者“出镜”这种形式,这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这种转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记者功能的扩展,是形式上的变化,或者说是对记者劳动的一种承认,而是电视新闻遵循新闻规律的一项深层次的变革,因为深入到现场的记者“出镜”传播才是最接近新闻事实本身的,这种直接传播的优势就在于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权威性,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6.
谢小名 《声屏世界》2009,(11):68-69
电视界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即内容为王。此话固然不错,尤其是在单向传播电视时代,为内容所服务的形式,就是使尽浑身解数也就那么几种:要么纪实,要么画面加同期声,要么现场直播,但即使是现场直播也还是单向传播,观众所看到的现场,都是导播为你选择好了的“现场”。于是,多年来电视都在“形而下”的老路上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健挺 《新闻记者》2006,(10):15-16
谣言流行,各种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流传,并为众多网民所信任——这往往是由于媒体的报道不准确造成网民理解有误进而形成谣言。或者在网络上散布道听途说的消息后形成新的谣言。为什么网络舆论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谣言、小道消息反而会被网民取信?这是否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本文将之归纳为网络舆论中的“偏听偏信”现象.并尝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结束并不意味着报纸消亡只是一种物质形式的转换我们思考的是:有先进的传播技术就会有新媒体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媒体。有先进的传播技术就会有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在一定阶段,由最先进技术推动、支撑下的媒体形式。1.历史上的新媒体。报纸(书刊):公元前11世纪,中国出现了书籍;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出现了纸书;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书籍印刷与传播创造了条件;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报纸新媒体产生。直到  相似文献   

9.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6,(8X):31-31
产品广告语,在整合营销的传播理论中,就是使企业能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一口径传播的主体广告语,即“用同一声音去说”中所说的话语。如:“摩托罗拉”——“飞越无限”;“脑白金”——“送礼就送脑白金”……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中度效果”的传播理论与过去一切传播理论的根本区别处,就在于它把研究传播的角度“颠倒”过来──即由以往的传播者中心而转变为受众中心。所谓的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已不再是传统传播模式的单向“灌输”而形成的一种隔离,而是更具现场感,更完善受众的“自身选择和重新建构”,创造出崭新的参与环境和轻松的自然交流氛围。从串播过渡到采访,增加了主持人的记者功能,这个革命使电视特征更趋完美。新的传播形式,电视节目的专栏化趋势,那种在传统播模式中尚能生存的单一性主持人已渐渐被新生代的“ANCHOR”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岩石上镌刻文字,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书史记事的一种手段。近代的考古发掘证明,在古代东方各国、希腊和罗马都留下了大批石刻档案,它们是研究上古史的第一手史料,在世界档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古代东方国家的石刻档案石刻档案曾广泛形成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大凡纪功颂德、颁布宪令、会盟立约、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记事,以昭示各方,流传久远。外国的石刻档案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形成,它们通常被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等石质材料上。如在历代法老的陵墓──金字…  相似文献   

12.
“网影”——即一种以网话文写作在网络上传播的新型艺术品种已经诞生。这是一种看似“电影”或“电视片”,但本体上已有区别的新型“影”类艺术品,我们把它称为“网影”.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新闻谈话类节目在电视传媒中方兴未艾 (如央视四台的《中国报道》、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等 ) ,吸引了受众关注的目光 ,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无独有偶的是 ,在纸介质媒体中 ,一种类似的报道形式———“专家访谈”正悄然兴起 ,这种报道形式多见于周报 (刊 )中。有的报纸甚至开办了固定的专栏 ,如《中国经营报》周二刊第五版的《论坛导刊》。“专家访谈”是对传统的“专访”和“答记者问”报道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是深度报道形式的一种变体。它一般聚集于一个阶段内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领域中的热点事件和现象、焦…  相似文献   

14.
有一本名为《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的书中写道: “借助于将市场分割,也就是将受众分成许多小的群体,广告者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规划不同的传播策略。”这里说的就是近年来流传于我国媒体市场上的“受众分割”理论,或称“受众细分”理论。这一理论的最初动议者是广告商,如今已被广大媒体界人士认可和应用。那么它对期刊建设和发展的作用自然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16.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者斯坦利和丹尼斯曾对大众传播下过这样的定义:“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时,就被称为大众传播.”①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曾被认为位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人际传播最多也不过只有几个人参加,但传播的时间不受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并且在这样的传播活动中个体可以有大量的参与和控制,个体决定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而位于连续体另一端的大众传播,个体对所发生的传播活动只有非常有限的参与——选择接收或不接收.施拉姆提出的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做了简洁的呈现,即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回报期待和费力程度的比值.  相似文献   

18.
整合广告传播是形象塑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形象”由“形”与“象”合力而成,可分为“源像”、“文本”、“映像”三阶段,三者既是环环相扣的历时性的共存状态,也是一种共时性的并举状态,其合力构成了一个动态、完整的“形象”,其一致性或者说动态平衡则是“形象”的良性传播。形象塑造的一种新模式,即整合广告传播模式,以资料库为基础,以目标受众为中心,以信息沟通为手段,整合目标受众、形象文本、媒介、传播形式等等资源,为塑造形象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研究发现,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信息,在被受众接受后,它的传播过程并没有结束,它常常又转化为另一种传播方式即民间舆论形态继续下去。这种继续传播,我们称之为新闻的二次传播。比起媒体传播,二次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二次,而是三次、四次乃至更多次才在某种意义上完成的。关于这个过程,本文且不作叙述,这里只就二次传播的性质、特点、功能等作简要论述。 (一) 二次传播具有这样一种作用:它把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延伸下去,在更广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继续发挥作用。一个家庭成员从报纸上(广播、电视也一样)得知某一感兴趣的消息后,他的家人也会很快知道,报纸上一条有意义的新闻被某工人看到后,他会津津乐道讲给班组其他工友听;一位有头脑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标题制式(制作方式)从形式上看,其总体要求一般包含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言语符号的精炼,即通过一系列语法上的省略使标题在文字上尽量显得简洁。如《我国产业波动辨析》(《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便省略掉了引进对象的介词“对(关于)”和起结构联结作用的助词“的”,甚至还包括深层语义符号“对(关于)”的宾语“现象”等许多以文句形式出观时必不可少的语言成分;二是词语结构的匀称,即通过各种修辞手段的调整使标题在排列上尽量显得美观。如《高增长强制约 软调控——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1993年增长趋势分析》(《金融研究》1993年第4期),便是利用对偶手法对标题进行了较严格的修葺;三是语言音韵的协调,即通过声韵音节的选择使标题尽可能读起来琅琅上口,徐疾有致。如《全力推广牡丹卡促进货币电子化》(《中国城市金融》1993年第5期),“卡、化”因属同一韵部(十三辙中的“发花”辙)读起来便琅琅上口;又如《论中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之差异》(《金融研究》1993年第2期),则通过错综修辞手段的选择将“的”置换成有较浓庄重色彩的“之”字,在宾语部分的中心词与其较长的附加成分间形成一种明显的停顿,语感上能给人以徐疾有致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