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9月初,黑龙江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启动,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兴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都成为活动主体。如何落实"走转改"指示精神,真正让新闻采访工作体现"三贴近",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成为媒体共同谋划与践行的重点。下面,从三点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创新。首先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与日常报道的融合一、到基层采访更应叫"到基层体验"这是一个"快餐新闻"时代,受众喜欢快餐式浏览,传播者也习惯于快餐式炮制。采访与报道走马观花、人浮  相似文献   

2.
从2011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个个普通百姓上了报纸、电视的主要版面,成了新闻的主角,很多新闻少了匠气、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更加懂得了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广大媒体人认真贯彻落实"走转改",整个新闻界面貌换人一新,贴近百姓生活的好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但是"走转改"不能流于形式,笔者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走转改"应该成为一项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1年8月中旬以来,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的号召下,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原则,以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在眼下如火如荼开展的"走转改"的大活动当中,基层新闻单位"如何走、转哪些、怎么改",已成为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何为"接地气"在百度百科中,对"接地气"的基本解释是:民间用语,大地里的力量,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它的引申含义是:要广泛接触老百  相似文献   

4.
<正>从"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让党报实现了最佳宣传效果,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两年来,笔者感受到全国各主流媒体积极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各媒体根据各自特点,策划出各具特色"走转改"栏目,使百姓更加关注媒体。鸡西日报随着"走转改"活动的展开,也开设了《走基层看变化》、《记者走基层》、  相似文献   

5.
贴近才生动     
地市党报具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先天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新闻报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走转改"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生动鲜活、饱含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登上报纸版面和电视荧屏,为读者喜闻乐见,令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林宇 《中国记者》2012,(7):26-27
《温州日报》以"贴近中心,服务民生,沟通民意"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用贴近中心报道,提高活动的高度;用做活服务报道、拓展活动的广度;用搭建交流平台,开掘活动深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贴近中心报道,提升"走转改"活动的高度"走转改"报道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接地气,才能体现党报权威性与可读性、深刻性与贴近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党报高出一筹的舆论引导能力。2011年春节过后,温州全市上下以"投  相似文献   

7.
《记者摇篮》2014,(1):3
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大连晚报将获得的荣誉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更加自觉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坚持把"走转改"作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报道力戒"虚、长、空",切实追求"短、实、新",把大连市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作为报道主题,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主角,努力做到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为人民采写、为时代放歌,把"走转改"活动的要求落实到与时俱进、改版创新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全国新闻系统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编辑,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走转改"活动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编辑实践"走转改"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蕾 《新闻传播》2013,(12):161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面对资讯信息量过剩的今天,"走转改"的实施,让地方主流媒体深入思考了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笔者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深入推进"走转改",真正走出去、"沉"下来,到田野、下工地、进社区,贴近式观察、发现和思考基层中的新现象、新动向,推出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报道,提升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响应号召,在全台范围里开展"走转改"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动"走转改"活动2011年8月15日我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大会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高度重视,立  相似文献   

1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伊犁日报社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厂矿、田间地头与一线人员倾心交谈、广交朋友,在锤炼作风、升华思想、深受启迪的同时还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报纸的版面内容更加丰富,标题制作更加鲜活,语言文风更加朴实,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实践表明,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切实落实"三贴近"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12.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三贴近",走群众路线推进新闻创新的生动实践。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讲好基层故事服务社会民生"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集团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走基层接"地气",稿子才能添"灵气";跑基层不能跑一次、跑一阵子,而需要跑一辈子。"走转改"活动自2011年8月开展以来,各地新闻媒体包括一些网络媒体积极行动,走基层,  相似文献   

14.
闽西日报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报纸质量明显提高,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地市党报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有力弘扬,是对"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落实,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途径。而"走转改"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不在形式,重在抓好落实,要真正在基层扎下根、立住脚、留住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从一开始,就将关注的焦点投到基层和群众,着力于微观叙事,具有鲜明的"草根"色彩,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最近一年多时间,在"走转改"活动中,《河南日报》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先后推出"九论十八谈",取得了宣传报道的成功,也在"走转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17.
以其"好人好报,晚报情怀"而享誉国内外的大连晚报,长期秉承"责任媒体、服务读者、回馈社会"的办报理念,已经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主流都市类报纸,赢得了全国地方报社"百强"和"四十强""全国文明单位""世界中文报协中国内地首批6家成员之一""全国十大创新晚报"等多项殊荣。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大连晚报将获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2,(12):7
杜迈驰在《中国报业》撰文指出,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新闻战线的报道内容和队伍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要让"走转改"活动常走常新,不断创新内涵是关键,构建长效机制是保障。"走转改"既然作为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和长远之  相似文献   

20.
王珑 《青年记者》2012,(36):74-75
阅读龙年以来的农村大众报,又见这张服务"三农"的报纸呈现出崭新面貌。其新变化、新特色,体现着办报人深入开展"三个一切"和"走转改"活动的成果,体现着报纸把握时代脉搏、适应读者需求,自觉在深化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