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顶山晚报》百姓热线版是一个服务功能极强的版面。而热线电话栏目,则是基于服务百姓这个鲜明的目的而推出,并最终发展成百姓热线版常设的标志性栏目之一。长期以来,这个栏目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并被评为2010年平顶山市新闻十佳栏目。  相似文献   

2.
老人版去暮气,张扬朝气,突出时尚风格,既迎合了现代老人的口味,又和晚报青春、阳光的整体风格一致。平顸山晚报老人专版《银发族》从丰富、改进老年报道内容和版面语言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初,在刚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河南平顶山市李楼遗址等11处文物被列入;5月中旬,《平顶山晚报》强势推出13个版的《探秘鹰城新“国保”》专题报道,把平顶山地区这11处新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建筑的前世今生集克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而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承。广义上,文化报道是文化政策、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及文化名人的新闻报道的总称。而狭义的文化报道所涉及的是报道文艺界动态消息。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11月28日到今年2月16日(即今年的除夕),《平顶山晚报》推出了一组“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连续报道,这组报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走近农民工”系列和第二阶段的“讨薪进行时”系列。报道历时两个多月,共发稿30余篇。两个阶段的报道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前者是后者的情感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指向,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可以说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平顶山晚报》新一轮编辑轮岗开始启动,选定的编辑将去采访部做3个月的记者。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没轮过岗的编辑在询问什么时候自己才能轮岗——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编辑轮岗制度已在报社内部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8.
创办老人专版、积极开拓媒体老年内容新的发展空间,是晚报、都市报适应社会老龄化,稳定并扩大读者面,谋取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新时代的老人是洋气、时尚一族,晚报、都市报老人版张扬时尚风格。既能真实反映21世纪老人的风貌,倡导老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又和自身业已形成的青春、阳光的整体形象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现象理所应当地对媒体产生了影响,敏感的媒体自然要作出必要响应,对社区新闻的重视、配备专职社区记者、开设社区版乃至开办社区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媒体现象。近年来,《平顶山晚报》在强化社区新闻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并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晚报》近年来尝试以全新的营销理念来管理和经营报纸,实现从报纸经营到经营报纸的战略转变,把报纸和版面无形资产当作产品去经营,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立足市场需求,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创新版面表现形式和广告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不仅使报纸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在社会各界的声誉,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唐崇维 《今传媒》2012,(3):121-122
本文对武汉晚报现有的副刊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武汉晚报副刊的几个特点。武汉晚报抓住副刊的变与不变,极大地丰富了副刊的内容,既有浅读,又有深读,使得报纸变得耐看。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新闻的报道直接传递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民情,也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手段,其报道内容要求记者必须践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进家庭,与居民交朋友。2010年《平顶山晚报》社区新闻版自改版以来,在探索社区新闻报道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眼下各大媒体关注的一个重大主题,也是当前读者所关注的主流新闻。地市晚报作为地方性生活类报纸,同时也是地方主流媒体,对这一重大主题,不是要不要报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报道影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群众,是社会实践中的群众,是实际生活中的群众。群众是实际生活的主体,是所有实际生活的参与者,是联系三者的核心和纽带。实际是我们工作的基础,生活是我们工作的源泉,而群众,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而做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群众这个联系三者的核心和纽带,从贴近群众做起,践行“三贴近”。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太原晚报》刊发的《12万人就业是如何实现的》、《“农家店”打开农村市场》、《“新西山”给我们带来什么》等“在逆境中前进”系列报道,获得了当年的山西新闻奖一等奖。总结采写心得,可概括为一句话:“把大事化小,把小事放大”。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河南省《平顶山晚报》推出《鹰城周刊》,晚报的周刊从当初的一周一期8个版,发展到今日的一周五期每期8个版,分别是健康视界——医疗·健康专刊、财经纵横——金融·旅游专刊、车行天下——汽车专刊·教育博览——教育·楼市·家装专刊、品质生活——鉴宝·美容·情感专刊。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3日,《平顶山晚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一则消息:《何氏姐弟推着小平铜像游香港》在第22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这篇600多字的短文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说实话,文章当时刊发出来之后,我还有点遗憾,因为此文属追踪报道,但文中对背景资料交待得不太清楚,给人感觉并不圆满。获奖之后仔细想想,觉得这则消息之所以会受到评委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件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正是故事本身表现出来的浓浓的“情”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三峡晚报》下功夫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今年推出的宜昌市民警王劲松为保护群众,与持刀歹徒浴血搏斗,用血肉之躯连挡九刀,身负重伤的先进事迹传遍荆楚,感动全国。王劲松因此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5月“中国好人榜”。作为率先报道王劲松事迹的媒体,《三峡晚报》在创新人物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在提炼“挡刀救人”精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的所有媒体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这一宏大的主题进行全方位报道,如羊城晚报就派出近30名记者奔赴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众多省市,重庆晚报也有数名记者重走滇缅公路。所有媒体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最节省,而影响相对最大角度来说,沈阳晚报联动全国24家媒体重现全景抗战的策划报道的优点更是可圈可点。正如辽宁省委宣传部在其《新闻工作》2005年第31期所肯定的那样“策划的‘联动’报道有新意,气势大,效果好,能够‘多快好省’地重现‘全国抗战’‘全民抗战’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湖北《荆门晚报》在异地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承接电网改造工程的23名湖北荆门籍农民工不仅讨不到工钱,还受到当地老板雇用的流氓恶势力的武力威胁,多名农民工被对方用自制手枪击伤或被砍刀砍伤,无钱就医、食宿。《荆门晚报》迅速作出反应,这组“关注湘西荆门籍落难民工”系列报道,历时13天,发文字稿31篇,用图片20幅,在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