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也相继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都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其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广播电视报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今日的报业竞争无疑是激烈的,中国是最大的报纸消费国,全国每日的报纸发行量大概在8500万份。全国340多家广播电视报,绝大多数在夹缝生存,日益边缘化。广播电视报曾经很好过,上世纪80年代始的20年间,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一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熟壮大,发行量稳步攀升。上世纪末以后,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现在发行过百万的只有《中国电视报》了,大概250万份,但为此,中央电视台每年提供的补贴为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5年,全国仅有46家广播电视报,其中省级广播电视报有二十余家,而城市广播电视报不足二十家,当时的城市电视台也不足五十家。到了1995年,全国计有电视台982家,有线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据《文汇报》)相应地城市广播电视报也发展到200—300家。 城市广播电视报兴起,打破了省电视报的一统天下,一个省多的拥有城市电视报20多家,少的也有10余家。如某省广播电视报,1985年发行量曾突破130万份,而到了1995年,发行量只剩下了20-30万份;从地域上也相应缩小.原来几乎遍及全省各城镇,如今仅限于省城一带。 城市广播电视报迅速兴起,是有宏观经济基础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在经济基础相对贫乏的80年代,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贫乏,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迫切需要这份报纸,因为那时候,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消磨在电视机前的。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电视台与观众间的桥梁和向导,广播电视报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内容倾向浅析陆荣生目前,全国各地创办的广播电视报已多达200多家,发行总量高达五六千万份,创全国报纸发行量之最。广播电视报深受受众厚爱,并不等于说广播电视报已完美无缺了。笔者因工作之便,每周能拜读到上百家广播电视报。浏览各报,分析比较,依笔...  相似文献   

8.
从1993年起,天津广播电视报由4开8版扩大为4开12版,售价提高,而发行量比扩版前不但没有降低,且有所提高。春节期间上市量107万份,市场还是脱销。这说明,天津广播电视报的这一次扩版是对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过程中,在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天津广播电视报在扩版中坚持一个特色(具有浓厚的广播电视特色)两个服务(为读者、听众、观众服务,为广播电视服务)的方针,成为人们听广播看电视所必备,也因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扩版后的天津广播电视报用两个版面介绍电视节目。另外还有《声屏信息》版,介绍新的专题片、重点电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影视文化生活娱乐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城市的广播电视报已经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服务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内容。比如《营口广播电视报》,就被称为"百姓的报",它的办报宗旨就是服务广电,服务百姓。报纸的内容也相应地分成  相似文献   

10.
提高广播电视报的文化品位张小泉进入90年代,作为报业中后来者的广播电视报,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迅猛发展,成为各城市发行量最大的专业报纸。据1994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60余家广播电视报、期发量达到5千万份左右。以山西省为例,近两年来,就有大同等三个...  相似文献   

11.
陈珊 《视听纵横》2008,(4):116-11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自问世后一度呈现非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方广播电视厅局均办有广播电视报,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份。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报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影响力的下降成为行业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国超 《新闻窗》2013,(6):22-25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纸媒,21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成为拐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萎缩,全国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走向衰落,入不敷出,陷入了困境。创新广播电视报经营,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报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代广播电视报经营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也谈省级广播电视报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省级广播电视报曾经创造过辉煌,期发量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独领风骚、遥居首位。只是进人九十年代,省级广播电视报的“霸主”地位才受到了挑战,发行量逐年滑坡。省级广播电视报由巅峰滑到谷底,令报人坐卧不安、忧心忡忡。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各报开动机器,解放思想,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纷纷掀起“扩版热”“增版热”,从4开8版扩到12版,16版、20版、24版,有的还全年出彩报。扩了版,套了彩还不提价,宁愿报社承担巨额的扩版、彩印费用,也不把负担转嫁给读者和订户。再比如,各报在发行方式上八仙过海,各显…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的广播电视报曾经一度辉煌过,但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量急速下滑,并陷入一种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至今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报业竞争激烈等外部因素之外,报纸定位及发展方向一直未能明确,也是困扰着广播电视报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广播电视报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广播电视报言论的作用及现状广播电视报是我国报业中后来居上,发行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新型报纸。它已从发韧之初的仅仅是预告、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徐州广播电视报》创刊于1981年5月1日,原为八开两版,后改为四开四版,现为对开八版。这朵报业园地的新花,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期发行量最大,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综合性专业报纸。她始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为广大听,观众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到既有大方向,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徐州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大军中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猛,平面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曾经颇受读者欢迎的广播电视报出现了衰退趋势,报纸发展的硬指标——发行量和广告额迅速下降,报纸的影响力逐步萎缩。读者忠诚度和美誉度都在下滑。广电报的同仁们感到恐慌,精英们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积极探索,试图扭转局面。今年,合肥广播电视报利用广电内部资源,探索出一条广电报发展的新路,在报纸发行,广告创收以及宣传报道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支报业新军——“广播电视报”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每期总发行4000多万份,占全国所有报纸总发行数的1/8,绝大多数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居于首位。有的省市广播电视报每期发行数达100多万份,一般都不下10万份。在已取得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广播电视报的办报方针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以促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危机应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江卫 《视听界》2006,(2):86-87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一度成为亮点,有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甚至高达上百万份;此后,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现在发行过百万的只有《中国电视报》了。造成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个背景不容忽视。第一个背景是由广播电视报的报道主体决定的。广播电视报的报道主体是娱乐新闻,而娱乐新闻在社会上正逐步走向边缘化。随着新闻改革的进程,可以报道可以追踪的新闻越来越多,因此,娱乐新闻退居二线。有调查表明,大众对传媒的接受行为,已由长时间的“娱乐消费”为主转化为新时期的“信…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的特有媒体、电视传媒的衍生物,曾经在观众和电视的沟通和交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创造了"春天的神话",据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有170家广播电视报,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拥有1.4亿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