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彤 《甘肃教育》2005,(1):61-61
近年来,语文高考把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作为检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高考命题以古典诗词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以及对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现就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作撮要解析。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要内容,对考生而言,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能让考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合理步骤是非常重要的。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步骤。掌握了这五个步骤,就能快速解读一首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要内容,对考生而言,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能让考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合理步骤是非常重要的.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步骤.掌握了这五个步骤,就能快速解读一首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维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古典诗词是我国学艺苑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魅力和神韵打动感染着人们。如何解读古典诗词呢?本教重探讨了有关古典诗词鉴赏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海洋,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画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艺术的精髓,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自1993年起,古典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一般从理解诗歌字句,赏析诗歌语言,鉴赏艺术手法等方面设题。我们如果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不难回答出此类试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执教生涯,对古诗词方面的复习略有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8.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苑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魅力和神韵打动、感染着人们。如何解读古典诗词呢?本文着重探讨了有关古典诗词鉴赏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海霞 《现代语文》2007,(5):101-101
对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鉴赏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是因为所读诗词甚少,另一方面也剐为没有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下面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对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提高鉴赏力,应从兴趣的培养、意境的品味、表现手法的剖析和“虚实相生”的写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13.
新课标对古典诗词鉴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熟悉作者生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品味诗词中重点字词和把握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意境,探究诗词中景物、事件、人物、典故的含意,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情感体验,感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古典诗词鉴赏可以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继承我国民族传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要提高鉴赏力 ,应从兴趣的培养、意境的品味、表现手法的剖析和“虚实相生”的写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基层教学实践,从审美习惯、诗词主题等方面论述了鉴赏古典诗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佘亚荣 《现代语文》2007,(5):99-100
试从分析古典诗词中蕴涵的美育因子入手,对如何把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向来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最稳定而无争议的一类内容,无论从语言、美学、文化知识来讲,古诗词无疑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良好载体,在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6册教科书中,所选古典诗词将近100首,占到了教材总量的16%。因此,学好古诗词,显得非常重要。笔者看来,了解作者,熟悉背景;弄清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弄清古典诗词的表现和修辞手法,把握诗词的主题;重点理解名句这四条是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必须掌握的规律。只有综合运用这几条规律,才能学好古诗词。  相似文献   

19.
唐艳玲 《现代语文》2006,(9):120-121
近年来,高考古诗文鉴赏题年年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归纳总结,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下面我以上海高考卷为例,从高考命题的特点、试题特点和题型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无理而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如能适时用"无理而妙"这一表现手法帮助我们解读中学阶段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此,结构明了,理论深了,境界也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