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是张炜小说中并立的两种叙事形态。民间叙事在其创作中成就更高,其浓郁的浪漫传奇、大胆的夸张、神秘诡异的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张炜小说的标志性身份。人与动物精灵灵与肉的结合、恒定的故事结构、无边的灾难与激扬的逃离是构成张炜民间叙事形态小说的三个最重要的元素。在苦难的岁月,因为与永恒宽厚的大地相拥,无数卑微的生命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2.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他擅长以零度情感叙述事件,作品风格阴郁又充满死亡和宿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在创造上进行了深度的调整,开始逐步从先锋叙事手法转向民间叙事。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文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它们体现了余华颠覆自己以前的创作,并建立民间叙事立场的努力。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来解读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3.
重复: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通过对余华创作转型后的四部长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重复叙事的形成原因作一番葙浅的探讨,从而推动余华后期小说创作中的重复叙事艺术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余华艺术转型后小说创作中重复的叙事艺术表现得非常突出,探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受音乐的启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互影响;小说叙事的需要和余华叙事技巧训练以及余华小说在先锋与传统的结合部上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4.
<瀑布>是当代英国女作家德拉布尔的第五部小说,一部女性主义元小说.作者采用元小说的叙事模式不仅指出了语言的模糊性、欺骗性以及多元释义性,同时也暴露了小说的虚构性.<瀑布>不仅解构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对浪漫爱情故事的叙事传统,展示其受男权话语控制的本质,也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女性主义尊重生命个体和生命状态的开放式叙事模式.<瀑布>已经偏离了德拉布尔早期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手法,有了创作上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沈从文“故事”题材创作的个人理论基础和文学观念,即“客观化叙事”,作“美”的故事,反对将文艺当作政治附属物的载道文艺观,并从小说故事创作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故事场”的框架特征等角度,探讨了他在小说叙事形态领域中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黑暗的心脏》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三部不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内容,"故事中的故事"的叙事结构,多重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二元对称结构。但它们在叙事手法上也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同,而且在故事表现的主题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三个经典的叙事文本既相似又相异,它们集中体现了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萤窗异草》历来被认为是一部仿《聊斋》之作,它承袭《聊斋》的题材、语言等,但又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叙事技巧,从而创作出更为曲折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萤窗异草》的叙事程式、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将之与《聊斋》对比,认为长白浩歌子在叙事手法上有所创新,体现了清代小说叙事在模仿之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努力,也推进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14.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15.
冰心小说曾给"五四"时期寻求精神力量的青年以广泛影响,在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方面独具风格。冰心小说具有以人格表现于艺术、理性与情趣相融合、传统讲故事的艺术手段与现代简捷的叙述技巧相交汇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借助同故事叙事视角以收到客观叙述和主观抒情的双重作用;营造"讲述-倾听"的分享故事的谈话式格局;淡化故事时间,而以情绪、情调统辖全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宗教,依照社会学的观点,这些宗教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4种类型,各种类型虽然有明显的差别,但也存在交叉现象。由民间宗教而起的,最终转变为“邪教”的,不但被明清王朝的法律严加禁止,还曾经遭受过残酷镇压,其中成败的教训值得深思。不管邪教以什么形式出现,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都是威胁,因此如何制止邪教的产生,防止邪教的蔓延,消除邪教产生的根源,肃清鄹教的影响,就不仅是明清王朝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他是否尚在人间》是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讽刺小说之一。空间叙事理论分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方面,用其来分析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揭示小说中的主题和蕴含的哲理,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穿越"一度成为小说中风行的题材,这种题材多半出现于翻新小说中,其成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心理的影响,既有本土文学的传统,又有外来小说的启迪,同时又与小说的市场化密切相关。"穿越"可分为三种模式,是晚清小说中最具新意和时代特色的题材之一,其得失对今日的文学亦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机制中,仍有许多深刻的民歌时调记忆。  相似文献   

20.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