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红岩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3):73-75,85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高等院校经历了称为"院系调整"的重大改革,工科院校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浙江大学,经过院系调整,浙江大学由一所综合大学变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全文系统论述了这场改革中浙江大学的调整计划、实施过程以及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四川的院系调整在背景、调整前四川高校的基本状况、调整的过程、意义和局限性等都和全国的院系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四川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之一,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法律、政策更是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是我国建国初期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调整。福建省经过院系调整,高校数量从9所减到4所,厦门大学被人为肢解,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被撤销,工科全部被划往省外,这一切对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湖北省高校在调整过程中,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湖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四川的院系调整在背景、调整前四川高校的基本状况、调整的过程、意义和局限性等都和全国的院系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四川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院系调整工作涉及全国高等学校的系科合并、专业设置及地域布局等方面。河北省高校院系调整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也给当时和今后的河北省高校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反思我国20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一轮的院系调整中。回顾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并从高校的拆分与合并、高校的教育与科研、高校的集中与民主、高校的模仿与创新这四个辨证角度,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进行反思,能够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我国正在进行的高校院系调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是最具"速度性"和"震荡性"的,使当时江苏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高等院校的变化表现得尤为明显。江苏高校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区域结构等多个方面在院系调整前后都发生了改变。江苏本科层次的院校有所加强,而专科学校的数量削减幅度则较为明显。我国仿效苏联的高等学校的类型结构,将高等院校分为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适当保留一些专科学校。在院系调整中江苏的专门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综合大学的实力明显削弱,专修科随之兴起,而私立高校则彻底消失。江苏高等教育还出现了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等多种类型、形式的兴盛,工农速成中学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江苏高等院校的区域结构也伴随着院系调整的阶段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格局,也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此事件的评价有先褒后抑的倾向。笔者认为全面看待此次调整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其一,院系调整是知识分子为服务新社会建设自觉的选择;其二,在调整过程中借鉴了前苏联模式而且结合了中国实际;其三,建国后大师的匮乏与此次调整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文博 《文教资料》2011,(19):173-174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在制度结构上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改革。本文选取在这两次调整合并中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为个案,通过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叙述了50年代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两所学校各自的调整过程,以及调整对两所大学的影响并揭示了院系调整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考察两次高校改革,对于我们制定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50年代院系调整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不仅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革的一部分。其深层的影响在于它动摇了中国化中重大伦事理,轻实用技艺之传统的根基,这次院系调整给予我们以重要启示: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深刻领会综合性大学的内涵,挖掘大学合并和拆分的原动力,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和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过一场关于留学教育问题的争论。争论由弹劾清华学制对留学美国学生的遴选公平问题引起。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派送留学生及留学教育的国别选择问题。争论的实质是: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造成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争论目的是:探索中国留学教育的方向与道路。争论的结果是:留学教育的宗旨、方向和政策发生了变化,留学教育因此得以改进。争论提供的历史借鉴是: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留学生归国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江门五邑是侨眷比较集中的地区,侨汇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侨汇将五邑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世界经济变化必然引起五邑经济的波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侨乡经济也受到明显影响,侨眷生活相应地经历了富足、拮据和困窘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传播与推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实事求是地对待,认真地加以研究。纵观近三年有关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对外汉语教学界已从语言作为国家文化资源竞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汉语走向世界不仅要有物质资源的支持,更要有学科的支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语文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它的成功之处是学科知识系统化,突显文学性。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凝固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研究和SwOT分析原理,对我国高校海外人才配置进行了SWOT分析,并依据迈克尔·波特基于swOT分析法的4种可供选择战略,提出了我国高校配置海外人才的SO、WO、ST、WT四方面政策建议。高校应基于引才需求科学规划海外人才配置;建立新型引才模式,拓宽引才渠道;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海外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重镇之一,新加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新加坡华文文学成为除台港文学之外的另一个华文文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断深入,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9.
过去2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归侨侨眷群体的特殊性日益淡化,公民权益保障方面法律日渐健全,1990年《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2000年修正)及其《实施办法》的法律基础发生了动摇,基本原则遇到了挑战。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需要新的发展。实现新发展的可能选择是,突出"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强调平等对待;逐步淡化乃至适时取消"根据特点、适当照顾",转向融合发展,增加一般性法律中关于归侨侨眷的内容,以及论证制订《归侨侨眷融合发展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