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湖北宜昌市教研室熊春玲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科学技术几乎是无所不至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不但需要有一大批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需要有了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当今,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以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教育,也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以下简称STS)教育,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要求。新课程物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新课程物理教学应全面理解物理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新课程物理教学提倡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4.
方瑜 《理科爱好者》2003,(24):68-68,71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将更会加大对“STS”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近年来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强调在教学中将学科理论与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本文结合我校近几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作一些探讨。一、渗透的必要性1.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科学技术知识按指数规律加速增长,并且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我…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在自发的状态下,科学、技术、社会往往不能实现均衡地发展。在科学技术祸福共进的今天,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STS就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普及STS是当今教育应负起的社会责任。由于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处于联结三者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在自发的状态下,科学、技术、社会往往不能实现均衡地发展。在科学技术祸福共进的今天,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STS就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普及STS是当今教育应负起的社会责任。由于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处于联结三者的特殊地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初中学好物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朱永良 《教师》2010,(36):42-4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明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STS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地渗透,我国对STS教育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把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STS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体现卅来.从而从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索质。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技术渗透并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技术发展并不匹配,农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受教育和生活水平制约,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程包含的科学教育功能,是提升农村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即 STS 教育是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股新潮流。目前中国的 STS 教育只是刚刚起步,实践 STS 教育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本文主要谈谈我们在原有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 教育精神的,就教于有志进行 STS 教育研究的同行们。一、改革基础物理教学的传统模式STS 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组织实施科学教育。中学物理教学是基础物理知识的教学,而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是紧密联系的。然而,目前基础理论的教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明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STS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地渗透,我国对STS教育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把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STS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从而从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长庆石油技校张德瑛一、STS教育的目标从目前看来,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课程可由三个方面组成:1.使学生(乃至于教师)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足够的认识;2.帮助学生把特定的与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有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未来国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应弓l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杨国平 《甘肃教育》2011,(14):43-4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而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则肩负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再谈工科大学物理教材改革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20世纪后半叶 ,物理学在此前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和许多重要物理实验基础上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许多物理学分支学科 ,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等 ,都得到极大发展。可以说 ,物理学和它的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发展和成就决定了20世纪后半叶 ,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整个进程。20世纪后半叶 ,科学发展的另一特征是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相互渗透 ,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  相似文献   

17.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物理课程改革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物理教育中,渗透有关科学、技术、社会及其之间的密切联系,成了必须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资料荟萃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谈努力提高 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水平 在对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进行研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什么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科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开放的系统,不仅系统内各个学科相互渗透,而且与系统外的技术、社会、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教育是一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教育。同样,科学发现和发明背后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动因以及它们对人类发展的促进,则是科学教育更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桥梁”,而社会则要求我们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这座桥梁进入社会,为社会生产、社会发展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要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一、渗透的必要性1、目前,科…  相似文献   

20.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