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家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王位继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先秦赵氏先祖已经存在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虽为赵统治所推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实际执行过程却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赵氏立国后,君主立嫡时,往往惟自己意志是从,以致出现君住之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理想模式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执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制度是专制主义皇统得以延续的根本.影响该制度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如嫡长子继承制本身的弊端,唐朝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专制的皇帝制度,皇帝与太子、太子与亲王的权力斗争,权臣、后妃、宦官、即位传统等等.  相似文献   

3.
唐朝前期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李氏一族重武功及唐初权臣之政治地位两方面分析了唐朝前期(玄宗以前)皇位继承制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即李氏一族自北魏后世代为将,而且与少数民族有很深的渊源,因此选择嗣位之君.有“择勇猛者立之”的倾向;唐初关陇军事贵族与山东士族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双方均欲拥立嗣君,以得元勋之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传说、少数民族、皇室继承婚现象的描述,告诉人们在中国古代这种“妻父妾兄嫂”的婚姻形式曾长久地广泛地盛行,并且认为此种婚俗的流行是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习俗,不能用后来的封建礼教标准来衡量,说它是离经叛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说、少数民族、皇室继承婚现象的描述,告诉人们在中国古代这种“妻父妾兄嫂”的婚姻形式曾长久地广泛地盛行,并且认为此种婚俗的流行是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习俗,不能用后来的封建礼教标准来衡量,说它是离经叛道。  相似文献   

6.
图1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看上去没有手拿“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相似文献   

7.
由于20世纪中国论多使用苏联和西方的话语和体系,致使中国论存在失语现象。要想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论,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古代论传统,因为它包含着独具特色的话语和潜在理论体系,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宗法制是维护封建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武器,但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人们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宗法制这一长期以来愚弄人民的理论体系也受到了动摇,明朝的统治集团围绕皇位继承这一中心问题明争暗斗,使宗法观念受到践踏,政治风气败坏,表明封建社会的整个社会体系已经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9.
利奥六世为了获得男性继承人,缔结过四次婚姻,违反了教会法关于婚姻次数的规定.教会虽有反对的声音,但最终对此表示理解并做出有条件的让步.利奥六世的"第四次婚姻案"是拜占庭帝国皇位继承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案例,对拜占庭帝国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这期间,术语"生于紫色寝宫的"与继承权联系了起来.与之联系的公共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王雅贤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通观中国封建世袭制下皇位继承制,一般遵循两个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则:“父死于继”和“立嫡以长”。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种种争斗原因,两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匈奴政权中的单于及四大封王的世袭史实分析,认为:匈奴实行以长子继承为优先原则的继承制。只有出现特殊情况时,才在前单于、王的血亲范围内选择继承者,如弟、季父等。匈奴世袭制反映了其对生产和生存方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时期的渤海国,其王位继统存在着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考察来看,嫡长子继承制是典章制度中的基本与核心内容。典章制度中的这一主要内容源自两大方面,一是唐王朝的类似典章制度内容,另一是肃慎族系漫长历史岁月形成的俗制内容。这一典章制度应该形成于高王大祚荣立国后,完备于文王大钦茂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3.
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因此,探索奏议的演变过程与规律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很大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奏议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大体遵循着如下规律:由简单趋于复杂,由公开转向秘密,实用性增强,文学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吴霓 《教育研究》2004,25(8):77-81
中国古代私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行政监督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具有稳定封建制度政治结构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台”、“谏”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机构的演变过程,认为应当加强对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借鉴其得失,以期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及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6.
任何制度的历史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客观性,刑讯制度也不例外。也许古代刑讯不合乎法律的规定,但就历史当时而言它的存在却是合乎情理的。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慎刑思想,正是其盛行的思想根源。封建统治者对刑讯的放任态度,为刑讯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落后的证据制度和机械的司法程序是其存在的现实原因。文章通过解读古代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刑讯制度的历史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各地已有大量的城邑出现,随着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正式的都城开发出现。夏商都城作为中国古都发展的起点,其布局特征对研究周朝都城及先秦其它各国都城的布局变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历代统治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十分重视对作为统治机器的官吏的铨选和控制、管理,并创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官吏管理制度。保举连坐即是其中之一。保举连坐制度是我国古代保举人才与连坐思想的合璧之作。从秦朝开始,直至清朝,这一制度都有立法规定,但具体的连坐方法有所不同。历代统治都较重视对这一制度的贯彻实施。保举连坐制度在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以及干部铨选也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蹴鞠运动与中国古代士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蹴鞠消亡的原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世袭贵族制度士族制度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蹴鞠的衰落是在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说,士族制度的产生与消亡对蹴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蹴鞠发展的初期,士族制度使主要作为贵族运动项目的蹴鞠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它的全面发展.到了蹴鞠发展中期,士族制度的没落,促使蹴鞠向民间流传,从而促进了蹴鞠的全面发展.但随着士族制度的消亡,蹴鞠又失去了它能够继续发展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绘画形象.如何理解原始人类的绘画是一个重要问题.原始绘画,是原始人类通过对所画图像实施巫术来达到其实用性的目的--解决生存问题,它在原始人类眼中有象征性意义,也就是图象即实物,它是不带审美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