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七、太极七场 太极七场指八卦里的“艮”。艮象征着山,山含有浓重沉厚的意思,因此,这个型要求以厚重的力感来演练每一个动作。 在这个型中编入了各种技巧动作,其动作结构比前述的型要复杂,难度也大些。 演武路线是以“”的符号表示(详见“太极七场演武线”图)。  相似文献   

2.
六、太极六场 太极六场指八卦里的“坎”。坎即水之意,表示如流水一般的柔软、平静。因此,太极六场是以柔和动作组成的型。这个型包括手刀上段防御、旋踢、掌拳等技法。 演武路线是以“-”符号表示(详见“太极六场演武线”图),以养育人和万物的水为根源。 预备姿势 同太极一场(图1)。 1.转身下截 身体左转,同时,左脚向B方向上步,成左弓步;左拳下截,右拳收于腰间(图2)。 2.前蹬横截  相似文献   

3.
太极二场是指八卦中的“兑”。所谓兑即外柔内刚。因此,太极二场的型虽然柔和,去柔中寓刚,可以做强有力的攻击。其内容从下段防御开始,由中段正拳、前踢、上段防御等技法交互构成。 演武路线以“三”的符号表示(详见“太极二场演武线”图)。  相似文献   

4.
三、太极三场 太极三场是指八卦中的“离”。离即如火一般的热而明亮之意。所以,太极三场的型,都是极富于精神的动作,除了下段防御、前踢、正拳以外,还包括手刀的攻击和防御的多种技法。 演武路线是以“三”的符号表示。它是形成移动中心基础的型。身体各个动作的移动,都要按照顺序进行,目的是培养由防御变为进攻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5.
话说太极拳     
樊宜兴 《精武》2008,(8):55-55
提到太极拳。一定要先说“太极”二字,老夫亦不例外。也从此二字说起。 “太极”的概念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易传》。《周易·系辞》上最早提出了“太极”。说明太极、天地和八卦之间的有机关系,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太极”在我国古代哲学上指宇宙的始基或本原。通俗讲“两仪”指天地,“四象”指春、夏、秋、冬四季。“八卦”指八种自然现象。即天、地、风、雪、水、火、山、泽。并用八卦形式推演或推测自然及人事变化。  相似文献   

6.
曹翃 《收藏》2010,(8):133-133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最初代表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中基本的八种自然物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将这八种事物结合在八卦上就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从而体现天地万物皆由太极八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四)太极四场 太极四场指八卦里的“震”。所谓震即有警戒心、虔诚的态度和权威的含义。 这个型以手刀的防御、进攻和贯手等动作开始,加入中段外腕侧防、侧踹等技法。 中段外腕侧防被认为是较难的动作,需要细心揣摩,才能熟练掌握。同时,做侧踹时,要将重心正确地  相似文献   

8.
五 太极五场 太极五场指八卦里的“巽”。巽有风之意,风可分为微风和强风。微弱时柔和缓慢,强劲时风猛疾驰。 太极五场的型也具有这种含意。演练起来开始宁静缓慢,进入后半段,变得强劲有力,气势澎湃,在此型中加入了柔拳及手肘的进攻动作。  相似文献   

9.
太极推手为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古称“ 手”、“打手”,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其基本技术包括棚、捋、挤、按、采、 、肘、靠八法。技术特点表现为舍己从人,乘势借力,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练习推手能加深对太极拳拳式和劲法的领会,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并有助于锻炼皮肤触觉,提高感知能力,锻炼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柔化刚发”是太极推手的主要技术风格,也是太极推手的灵魂所在。“化”…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翁心诚 《精武》2010,(12):12-15
一、感觉激动人心 2010年10月25日上午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经太极拳家廖达中先生引荐、李品银先生之子李超先生安排,浙江太极拳师魏坤梁、湖南太极拳师叶玲与笔者三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仙霞路拜访了专程从美国回来探亲并准备去台湾参加杨式太极第四代传人郑曼青先生诞辰110周年庆典大会的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李品银先生。  相似文献   

12.
八门五步是“太极十三式”的组成部分,有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援助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俗称八门五步、八卦五行、太极精华和太极十三式,都是指这十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郑勤 《武当》2004,(5):18-20
八门五步是“太极十二式”的组成部分,有十二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俗称八门五步、八卦五行、太极精华和太极十三式,都是指这十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培良  陆华良 《武当》2006,(8):18-19
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他精确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及太极推手的特点。吾以为老前辈所说的这个特点,换言之就是“沾、连、粘、随”。纵观太极推手运动开展以来,它基本上都是在违背太极推手的原则下进行并得以发展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沾、连、粘、随而已。所以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杂谈     
墨明 《精武》2008,(7):8-10
……“太极心”是指人的心理状态。练拳是舒筋活血,体健神扬,模仿太极运行的自然规律。练“心”是掌握待人处事太极之理的方法,对养尊处优,延年益寿很有奇效。太极拳能化解各方面外来的力量。有“太极心”的人能接纳各个方面来的压力,找出最佳处理方法。对人类而言,“太极心”比“太极拳”更加难掌握,遇事坦然冷静,面容轻松自然,心静如水。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10,(11):6-6
江苏大地,竞技成风。从3月苏州“迎春杯”开始,4月泰州、无锡两场商业赛到5月8日靖江飓风钓具在江阴云外水庄承办“八水·小鱼王杯”钓鱼比赛,40天内连续6场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400人。  相似文献   

17.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8.
闻宇 《武当》2001,(1):10-12
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是一位集多家太极之大成于一身的一代大家。他一生中散尽家财,学为天下,最终将各派太极抟聚一炉,冶炼出李派太极这一灿烂门派。因其结构庞大,故李派太极修炼体系又分为初、中、高三级阶段,从而使学者有人径之门,登堂之室,大成之颠。其中“八式大架”就属初级的一部分。听陈庆国老师在授此架前讲:“八式大架乃李瑞东先生长子李伯英先生从杨班侯处学得,现在杨氏传人掌握此密技的已不多了!”另外,据陈师说,还有一个八式小架是与八式大架相对应的,也是杨家的技艺,因其是因人素质而授,而又难练,会者更是稀有。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20.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