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海 《新闻界》2012,(17):77-80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的小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北京小报为代表的北方小报风格和以上海小报为代表的南方小报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小报侧重时政,格调严肃、庄重,上海小报内容侧重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北京小报和上海小报在数量、种类、发行及办报规模方面各有所长,小报文字风格显露的地域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悦悦 《东南传播》2010,(6):125-126
宋代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报纸,它的出现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本文试图从宋代小报的新闻性着手,探究宋代小报新闻性的表现、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的缘由以及宋代小报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报蜂起,大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大报的优势和劣势。大报的劣势简要地说是信息量不如小报多,知识性不如小报强,服务性不如小报好,版面不如小报活。大报要学习小报的长处,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报纸办得活一些,丰富多采一些。大报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4.
小报一向被人们认为品位低下、内容庸俗,但作为社会中下层阶级的通俗读物却很受欢迎,甚至有的小报自我标榜全球畅销报纸20强。小报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可以作为社会是否健康有序的重要参考标准,在此我们以兰州市场上流通的几份小报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小报自身存在的诸如报名、刊号、广告等问题,进而运用内容分析法剖析小报的报道内容,并指出其所承载的不良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为小报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转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打笔战是近代上海小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小报打笔战的目的不在于争辩问题,理清是非,主要在于利用社会喜看热闹的心理,以此为手段,吸引读者和社会的注意,促进小报的销售。《晶报》是打笔战的始作俑者,其笔战方式包括报馆内部笔战、与其他小报笔战以及与大报笔战。《晶报》将小报笔战辱骂挖苦、胜利至上、意气用事等小报习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晶报》的笔战可以一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小报的笔战状况。  相似文献   

6.
三、北伐战争至“一·二八”抗战(1926——1932)这一时期,是上海小报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先后出版的各类小报,竟有700多种,有时一天就会有数十种小报问世。按其内容分类,试从七个方面概略介绍如下:1.黄色小报。黄色小报系指大量刊载低级趣味的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以取悦于读者的小报。这种小报在形式上又分横四开和横八开两种。横四开小报以1926年10月5日骆无涯办《荒唐世界》为开端。该报将四开彩色纸横印,虽标榜专揭社会黑幕,指示人生迷途,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小报指刊载趣味消遣性内容为主的小型报纸。自清末以降,小报业便在中国开始发展,到1920年代趋于繁荣,全国各地都有小报刊行,尤以新闻业发达的上海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平津及港粤方面,亦有小报, 惟不及上海之盛。”据曹正文、张国瀛所编《上海报刊目录》统计,近代上海出版的大报(主要指日报)有99 种,晚报23种,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小报的数目,但其中所列出的小报名称就有190种。1925至1931年,上海小报  相似文献   

8.
与党报等大报相比,小报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本文以兰州地区市面上流通的小报为例,具体分析小报内容的特点,尝试找出内在的规律性,从而得到一些关乎小报生存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从实践中感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开发。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小报版面容量有限,无法包罗万象,特别是周二、周三刊的地方小报,更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但在收集和发布地方信息方面,其它报纸就不可能比当地小报来得方便及时。从这个角度去看,地方小报虽有版面小、周期长、视野窄等劣势,但其不可多得的“地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11.
宋代民办"小报",始见于北宋期间,盛行于建都临安(今杭州)的南宋。800余年前的南宋"小报"早已失存,但据有关记载,当时临安一带当为"小报"主要刊行地,并可约略得悉"小报"内容及其出版发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10月下旬,西子湖畔,在华东地区13家城市报纸的座谈会上,我们结识了一批新闻界同行。这批同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办小报的”。所谓“小报”,是指杭州、南京、合肥、济南、南昌、厦门这类省辖市的报纸。这类报纸,一般都是4开张,所以他们自称“小报”好几位“小报”同行,为人热情直爽,说话开门见山。一家“小报”的副总编辑,初次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干那行,就要叫那行的苦。做了几天小报编辑,我不免又要叫几声苦了,小报小办,文章要小。而有些通讯员来稿却偏偏是长文章,小报编辑十分苦恼。一般通讯员来稿都是为大报写稿时,用复写纸为小报顺带一份,所以稿子往往偏长;或者也有专门为小报写的,但为大报写文章的习惯还没有改,文章还是很长很长的。这些稿子,通讯有三五千字,消息也有近千字的。小报编辑从若干来稿中好容易挑出一篇  相似文献   

14.
张昊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1,(7):301-302
"小报"是"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是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小报"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离奇故事,正是这种潜在论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有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各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本文从"小报"中最大的卖点——女性,来讨论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类小报统称为"文革小报",其具有零散杂乱、繁多无序及连续性差等特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千余种、上万份珍贵的"文革小报",为了便于利用和管理,对其进行了整理与著录,制定了15项"文革小报"著录款目和具体著录规则,并对馆藏"文革小报"的种数、份数、册数、著录条数及复本量做了统计。  相似文献   

16.
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创始背景、社会环境比较(一)宋代"小报"创始探究1."小报"的起源。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私人发行的民间报纸——"小报"。"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据清人徐松编辑的《宋会要辑稿》所收北宋奏章"闻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的记载,所说进奏官在官报之外,另外抄录的"单状"就是所谓"小报"。2.创始时期的社会环境。宋代"小报"是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产物。首先,宋朝在政治、军事方面都表现得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里要说的小报,不是街头叫卖的小报,而是连街上出售资格都没有的内部报纸。 按照国家规定,我国目前的报纸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统一刊号”,即广义上所说的“大报”;另一种持“内部报刊准印证”,对比前者通常称作“小报”。根据1992年底的统计数字,小报有4536种,是大报数量的两倍多。 小报,咱们自家的报 使小报不能被忽视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读者的需求。一位姓吴的工人说:“要说每期必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8.
提起企业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能不说说小报。这里说的小报,指的是那些所谓的都市报、晨报、晚报、生活报。曾几何时,它们一家一家从城市里冒了出来。笔者所在的这个江南古都,目前出版的这类小报有七、八家之多。无须讳言,这类小报内容贴近生活,服务市民,价格还很低廉,因此拥有众多的读者。本企业从生活区到厂区的两三公里路上,卖小报的摊点少说也有十多家。上班路上花两三毛钱买份小报,已经成了很多职工的习惯。到了单位先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问:是大报好办?还是小报好办?对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刘姥姥在王熙凤跟前哭穷,说自己是小家小户,而王熙凤却说“大有大的难处”。家政如此,办报大概也如此。办大报有大报的难处,办小报有小报的难处。反过来说,大报有大报的优势,小报有小报的优势。克服劣势,发挥优势,事在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有的学校规模很大,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如一座小城镇。于是校办小报应运而生。但一所校报毕竟是小报中的小报,怎样把这个小小的新闻媒介办得引人入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就是这个大小问题。校报面对几千人,最多几万人,可谓小矣,因而它不能象大报那样面面俱到,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绝不是说它可以关起门来只谈校内琐事,而与国内外大局无关。相反,要吸引学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