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参加最后两科考试的时候,女儿还没过满月,家里人都一致反对。因为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坐月子是不能过度劳累的,尤其用眼不能过度,否则,日后身体会有损伤。我固执地坚持考完最后两科,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爱人担心我用眼过度,他白天上班时,嘱咐我千万不要翻书,等他晚上读书让我记忆。  相似文献   

2.
无悔自考路     
四年前,在爷爷的鼓励和影响下,我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段专业自学考试。听战友中的师哥们讲,自学考试进去容易出来难,尤其是我报的这个专业更不好过。第一次考试我在兴奋和忐忑中只报了一门课程,没想到轻轻松松就考了79分。从此,增添了几分自信。心想,自学考试并没有那么难的,凭着自己的文学功底,三年拿下全部课程问题不大。尝到甜头的我,第二次报了四门课程,由于过度的自信,放松了学习的劲头,在喜滋滋等待又过了几门的结果时,换来的却是全军覆没,没有一门及格。是愧疚?是后悔?是害怕?还是……让我消沉了好些天,甚至产生了一种想放弃自学考试的念头。  相似文献   

3.
2002年儿月27日,我用颤抖着的手拔通自考查分热线,当电话里传来我最后的两科成绩分别是70分和77分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终于可以拿到大专毕业证了!放下电话,回想着自考路上的风风雨雨,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4.
自考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苦旅     
记得初识自学考试.我正在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想想做学问挺有“味”的,当然也对作者之言有点不以为然,毕竟还年轻。“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正好同事约我陪他去报“自考”,看着报名的人挺多,也赶了次“时髦”,报上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那是二十年前,自考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H学院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辅导班。当时,H学院从别的城市刚刚迁到本市的郊区。建校初期,杂乱无章的建筑工地,低矮的工棚,耸立的脚手架,成堆的沙石,一垛垛红砖,多处掘开的地基,一切显得那么遥远渺茫。只有一座乳白色的教学楼,孤零零地从绿油油的菜田拔地而起,引发人们无限的向往与遐思。由于我下班比较晚,等收拾完工具起身时,离上课仅有二十多分种的时间了。这是辅导班的第一次开课,人生地不熟的,可不能迟到啊!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平稳安定却又枯燥单调的工作一度使我丧失了斗志,沉迷于麻桌、酒场不能自拔,香烟、酒精的麻醉掩饰不住曲散人终时无尽的落寞。自考杂志的出现,使我在烟雾缭绕中窥见了自己平庸卑俗的魂灵,读着自考杂志上同龄人奏响的一曲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我不禁汗颜了,汗颜于我的无知浅薄和无聊空虚。为了充实自己也为了圆我的大学梦,我加入了自考的行列。自考犹如给我的体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我猛醒了。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河淌过了三十年,经历过许多的挫折、磨难,懂得了世事的艰辛。少时,总是把未来设想得那么美好,心中充满了憧憬。也许是命运在捉弄人,其实是虚荣心在作怪,高二那年分文理科,一半是因为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法的影响,一半是因为不服自己就学不好数理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起作用,于是选择了并不擅长的理科,放弃了原本有很大优势的文科。  相似文献   

9.
完美自考     
焦玉冬 《现代教育》2004,(5):102-102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求完美,自考也不例外。于是在第一次考试时就制定了“有必报,报必考,考必过”的原则。所以每次都是用尽全力自学,用尽全力考试,从专科到本科一路高奏凯歌,无论多少课程,每门都是一次性过关。直到遇到了接近尾声的《英语二》,才亮了红灯。  相似文献   

10.
自考像条河     
三年前的今天,我选择了面向社会开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本来我以为自己两年就可以通过全部课程,三年毕业应该没有问题。事实上,人的动力、火一样的热情是很难持续两年的。我永远记得第一次收获成功时,所报四科全部通过,那种激动和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以后,我就再没有什么超越了,有时通过两科,有时仅仅一科,有时竟然是零。  相似文献   

11.
我的自考缘     
1984年下半年,我第一次参加自考,由于这是四川省第二次自学考试,所以当时全省只开考了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个专科。因为对文学的偏爱,加之又是普通工人.我就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我在工厂从事总装试车检验工作,试车是全厂最后一道工序,是整个工厂的产品质量最后一个关口.马虎不得。我们的正常工作时间为自、中班倒班。由于产品供不应求,经常在月底(一般是每月20日至30日)加班,或早上8点至晚上20点,或晚上20点至次日早上8点上班。上夜班时,我就上午睡半天觉,下午看书;上白班时,我就利用下班回家后,睡觉前看书。1987年,考完了全部课程,并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12.
梦系自考     
六年前,在那场干军万马争相过独木桥的人生角逐中,我失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破灭了。面对贫寒的家境,面对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所有的梦想在那一刻破碎无遗。  相似文献   

13.
表哥中专毕业后参加自学考试,一路狂飙.顺利拿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如今,满面春风的表哥正在攻读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奋力地向他心中的理想迈进。漫漫五年自考路,大家看到的表哥是一个潇洒倜傥的“快乐王子”,很难将他现实之中苦行僧般的自考学子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他去年拿本科毕业证书时,很多人跟他开玩笑,“神了你,这自考考题怕是你自己出的吧!”“干脆!你举办个自考培训班算了,我第一个报名”每每听到这些饱含惊叹之情的赞美时.表哥总是莞尔一笑,继而打出一个“V”字型胜利手势:合理自学,快乐自考!  相似文献   

14.
王同光 《现代教育》2005,(11):100-100
有幸结识自考是在1998年。当时我在中专学习,班上40多个同学集体去报考,我报了自己喜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的生活本来闲散而平淡,而报考后的日子便有了诗一样的激情:大家互相督促着学习,互相提问;在睡前饭后抓紧学习,在教室里,在树阴下,在校园里不起眼的一隅,都能看到我们捧着课本自学的身影。我在这样的自学氛围里便有了一种紧迫感,把手头的零花钱攒起来,买一些参考书,或向同学借一些资料,然后就像饿狼似的吞食这些猎物。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由于高考的失利,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与自己喜欢的专业擦肩而过,儿时的梦想变得模糊起来,一向喜欢文学的我,整日面对枯燥的理科课本,看着那些单调的化学符号和数学公式,一种莫名的空虚油然而生。生活的调味盘缺少了激情而变得淡而无味。  相似文献   

16.
鹿廷 《现代教育》2005,(1):54-54
1996年秋。我是含着热泪走进师范学校大门的。14岁的我心比天高。我想上大学。而且非名牌不上——这是我自小许下的誓言。然而.母亲的病逝最终使我要协了,我走进了中师,以便能早日养活自己。那一段时间,我异常消沉。理想的破灭,使我对一切都感到厌倦。太阳依旧升起,但我的眼中却只有阴影。我整天浑浑噩噩的生活,打算混一张中专文凭。就回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做个教书匠。  相似文献   

17.
成为自考生那年我三十岁。报考前我像许多朋友一样曾有过矛盾、复杂的心态,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得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需要知识?需要文凭?精神寂寞?还是自己直面人一的勇敢?似乎直的被我说的“复杂”了,不就自考吗,有必要搞得像哈姆雷特说的“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那般肃穆吗?  相似文献   

18.
于永森 《现代教育》2005,(11):96-96
2001年12月18日得知我所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最后三门已获通过,当时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四年跋涉,终有收获,这成绩来之不易啊!  相似文献   

19.
梁翠云 《现代教育》2004,(5):101-101
2002年4月20日的早晨。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梦乡中,34岁的我独自悄悄地9区车去80多公里外的考点。参加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自学考试。之所以有点偷偷摸摸,原因很多:年龄偏大,而且我下岗多年赋闲在家,怕别人那疑惑的眼光。再者,听说自考很难,万一通不过,免得留下不自量力的笑柄。尽管顾虑重重,但对汉语言文学的偏爱,最终使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坎坷的自考之路。  相似文献   

20.
自考情缘     
十年前,我刚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参加了工作。已经习惯了学生生活的我,乍一开始对上班还很不适应,只觉得闲得无聊,于是我报了金融专科的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