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 要理解主体性教育,必须理解主体、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主体?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心理科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也称自我意识,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体性越鲜明,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去做。而主体性不强,也称自我意识不成熟,他们往往被动、机械地适应环境。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主体性鲜明的人,这正是教育应承担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2.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分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亦即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三…  相似文献   

3.
个性教育问题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心。马克思认为,个性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强调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前,在个性培养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相当强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承认并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差异,由此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于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恰当的自我肯定、美好的理想及符合自己能力的愿望。教…  相似文献   

4.
张浩 《教学与管理》2006,(12):135-136
一、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分析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亦即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而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指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三者有机统一。教育的主体l生是同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等)的主体性相并列的一个同位概念,教育具有萁自身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品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即创新教育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具有个性的学生为宗旨.关于创新精神,石国兴先生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精神属于心理或意识的范畴,包括与创新相关的一切认知、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等;狭义的创新精神特指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对创新活动提供动力和导向作用的非智力的心理品质,着重体现在个体的思维与创造、敢于创造两个方面.勿庸置疑,石先生关于创新精神的含义中都包含了个性心理品质方面.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比小学生有明显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通过自主思考来参与活动,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理条件.当然初中学生具有了发挥主体性的生理条件,并不是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个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简论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 ,而创新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中小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 ,必须强化“主体性”和“个性化”。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 ,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一切教学的终极目标 ,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同时 ,任何创新 ,又是带有个性化的 ,是主体独特的创造性人格的成品。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 ,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创新。因此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 ,根据个性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与培养 ,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应当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优良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和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的主题,是教育价值的正确取向,是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基础。一个人的个性一旦萌芽,就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小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基础时期,教育者应把培养主体、发展个性作为这一阶段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并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因或根据,只能是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主体性和主体活动。主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是通过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而且也只有通过学习活动学生的各种素质和个性特长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这里专就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2003.NO.9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共识,并被认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来看,学生个性被压抑、盲从师长教诲的现状固然存在,但不能就此以为张扬学生个性是对传统的彻底改变,张扬学生的个性提法很好,但不能就此而全盘张扬。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张扬,但不是放纵。一、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扬长避短,不是听之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塑造了学生多重的个性。一方面,他们热情、成熟、自信、朝气蓬勃、充满幻想……这是他们的优点;另一方面,他们自私、偏激、任…  相似文献   

13.
挖掘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要,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集中表现在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政治教师在帮助学生挖掘其个性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主体性概念简述的基础上,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这一特定对象,提出了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三项原则,并依照这三项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解构为自我意识、自我超越、自我规范、自由意志、丰富情感五项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分析并概括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点,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格建构、自我意识、创造力、生命价值等四个方面,同时从整体性、主体性、综合性、发展性、差异性等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创新原理,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强化主体性的教育。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既具有个体化的特殊性,又有社会化的一般特点。其内容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个性发  相似文献   

17.
论90后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个人内部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的剖析,是人的较为稳定的主体性以及较为稳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从个人倾向性、个人心理特征、个人社会人格特征三个方面,90后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认知水平和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和一定的创新和自我规划能力,但是他们的个人社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应该通过澄清个性发展理念模糊等四条途径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一个人的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有学者认为,创造力亦即个性品质,这是不无道理的。不了解人的个性就谈不上教育,不尊重人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的确有相当多的教师,由于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长期实施注入式的教育行为,已经习惯于共性教育和听话教育,不能容忍个性存在,这已经成为他们教育性格的构成因素。尊…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积极地、建设地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重视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启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和活动去塑造人格,达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的双重目标。一个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