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     
今春开学将建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财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春开始,将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对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为保证循环科目教材的质量,按循环周期3年计算,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这些科目教科书款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8,(4):50-50
林蔚3月4日在《瞭望》上撰文:近日,全国中小学都已陆续开学。与往年不同,今年春季开学后不少学饺的校长们又多了一件工作,这就是落实教育部推出的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教科书循环使用,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国外却早已有之.不少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科书循环使用都早已是一种"惯例".一本教科书连续被不同学生循环使用,平均使用"寿命"为5~10年.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郴州市一完小的同学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他们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教科书使用情况,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意义,呼吁大家"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12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中央财政于2008年配齐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并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实行循环使用。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  相似文献   

6.
观点     
山东省青州市从去年7月开始,在农村中小学中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计划,该市仅2005年春季开学就节省教材30万本,在校生人均减负近18元。在此基础上,山东省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试点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2007年全面实施。(见《人民日报》2005年4月22日报道)教材循环使用,好处至少有两个:一是有利于资源保护。根据《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4年的数据尚未公布),2003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1689.74万人,初中在校生6690.8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0)
从今春开始,河南省正逐步建立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一场"环保教育"革命将拉开序幕。图为河南一小学生在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通过追加补助资金,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费教科书资金134.4亿元,全国约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免费获得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为继续做好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确保今年秋季学期教科书"人手一册、课前到书",中央财政按循环使用课程教材的实际价格,追加安排2012年秋季学期至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在热议了若干年后,终于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循环使用教科书是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本使用方法,教科书往往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作为公有财产让学生借阅连续使用,通常一本教科书可以使用5年左右。但目前的循环使用仍然是局部的、有限的,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全面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比如循环使用后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如何改革,出版行业如何面对由此引起的市场挑战,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如何做深做细等等。本期观察,刊登系列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在广泛热议了若干年后,终于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但目前的循环使用仍然是局部的,有限的,全面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如循环使用后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模式、学业评价模式如何改革,教科书蕴涵的文化情结问题如何解决,出版行业如何面对由此引起的挑战,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如何做深、做细等等。唯有深入分析、跟踪研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教科书循环使用成为一项长远的、利国利民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是当前教材改革中一个热议的话题。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促使学生摆脱对教科书的依赖,拓宽学习渠道,促进全面和健康发展等。同时,教科书教循环使用也牵涉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科书内容的稳定性,教科书的印刷质量,出版单位的生存发展,教科书循环中的卫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等等。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指明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条件,建构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具体策略,对于积极推进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规定,小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材实行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的教科书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可以免费使用,上课前统一领取,下课后统一归还.这种制度实施本身对学生是一种教育,使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使用循环教科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麻烦,没有了课本,课堂上教过的音乐、作品知识等,过一段时间很快就忘了.于是,我在这里面引入了语文课上的"采蜜本".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教学》2009,(9):44-47
从经济、环保的角度考虑,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的确有利,尤其是美术、音乐的教科书,用的纸张质量好、造价高,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循环使用教科书利于节约。对《科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这一重要举措的实行有我国社会及教育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毕竟在此项制度上刚刚开始探索,而国外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简介其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并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作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9,(9):44-47
从经济、环保的角度考虑,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的确有利,尤其是美术、音乐的教科书,用的纸张质量好、造价高,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循环使用教科书利于节约。对《科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春季开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提供教科书,部分免费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根据国家文件规定,美术学科教科书被我省纳入循环使用的范围,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从2009年春季开始,我省根据各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版本分布情况和上学年度实际学生数,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补充和更新。学生使用的美术教科书,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借用,不属学生个人所有,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2007,(8):57-57
2006年9月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增加了"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条款.我国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30亿册以上,如果每本书按15元计算,30多亿册教科书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450多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循环使用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闼。《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作出了部署。2008年春季开学起,我国全面开始了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在热议了若干年后,终于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循环使用教科书是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本使用方法.教科书往往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作为公有财产让学生借阅连续使用,通常一本教科书可以使用5年左右.但目前的循环使用仍然是局部的、有限的,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全面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比如循环使用后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如何改革,出版行业如何面对由此引起的市场挑战,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如何做深做细等等.本期观察,刊登系列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为认真做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