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推出“目标为本课程”据香港教育资料中心编印的《教育资讯》(1992年2月号)所刊资料报道,今年初,香港教育署将“目标为本课程(TOC)”报告,公开咨询教育团体意见,除报告书外,教育署又另发通告,把两个已在咨询委员会取决的推行时间表方案,再作咨询,...  相似文献   

2.
教育界争议多时的“目标为本课程”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的一项建议,目的是要帮助学校订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施教、  相似文献   

3.
4.
何谓“目标为本课程”何谓“目标为本课程”?对此,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总监梁一呜先生做了如下解释:“目标为本课程”其实是一项建立于现行教学基础上的课程改革,为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清晰,也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配合香港的社会发展。课程...  相似文献   

5.
香港明年将全面推行目标为本课程香港“目标为本课程”计划现已进入实施阶段,明年将在七十多所学校的小学一年级试验推行。所谓“目标为本课程”,出于1990年公布的教统会第四号报告书。报告书建议政府设立一个跨课程的学习目标及目标为本评估体系,希望为施教、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统整”及其教学“课程统整”是近几年来由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推出的一项小规模的教育改革,目前只有4所学校参加实验,但实验效果却令人鼓舞,被认为是“突破了填鸭教学”。因此,该实验受到了教育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所谓“课程统整”(以下简称“统整”)实  相似文献   

7.
杨江燕  王宇辉 《教师》2014,(30):5-7
正近二十年来,面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不足的局面,诸多教育家、学者开始反思中国教育体制问题,并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大力的批判,同时他们提倡素质教育改革。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笔者对当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试教育恰恰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乃"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一、国内的教育和科技现状  相似文献   

8.
从目标为本课程看香港教育变革的误区和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功的教育变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变革的规模和复杂性适中,易于操作;变革的策略是民主、问题解决式的;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发展教师的知识和信念;教师能够从变革中获取利益;学校行政的支持和教师化的配合。成功变革的指标,应该是该项变革制度化、持续化,整合成为学校的常规。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材.教法》2016,(7):116-122
基于对学科为本课程的批判,约翰·怀特等提出了目标为本课程理念,构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每个学生帮助他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和帮助每个学生能够理解背景知识等三个总体性目标和各自具体子目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课程目标的生成逻辑和方法,从课程目标生成机制、学生评价目标和教师教育改革等几个方面勾画了这种目标体系的实施路径,为重构课程目标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百灵  马海永 《考试周刊》2012,(29):189-190
园本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它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课程评价的主要准则。本文认为,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园本课程目标,需要从幼儿终身发展的角度审视园本课程目标,从幼儿学习特点的角度理解园本课程目标,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科体系为依据制定园本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事为本"正成为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课程不但应成为"事物本身"的摹本,以便让事物的本来面目向学生显现出来,而且应成为"事物敞开方式"的摹本,以便让学生掌握敞开事物本来面目的方式。另一方面,课程组织应故事化,课程在实质结构层面应以社会事务为组织中心,在形式结构层面则应以故事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遵义地区教研室在我校设立了以初中语文“目标——段落”教学为课题的教改实验点。此项实验从初一到初三,到现在已进行了两年半。所渭“目标——段落”教学,就是以段落为桥梁,一头连接字词句,一头连接篇章结构的教学来  相似文献   

13.
沈世勇  张莎 《文教资料》2020,(2):192-193,198
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将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是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共享中国”课程建设目标、内容结构与方案选择,探索了“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绩效工资基本到位。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加大了对教师考评的力度,拉开了绩效工资的分配差距,藉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为义务教育教师感到高兴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丝隐忧,那就是应当警惕绩效工资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远方 《江苏教育》2004,(5A):14-15
“应试教育”为什么轰不倒,砸不烂,摧不毁?为什么愈演愈烈,甚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看来,不能伤筋动骨地说几句是没有用的,只是遮遮掩掩地走过场我以为最好不说,这一次策划也不要搞。搞得不好,那些热血志士前面慷慨陈词未完,后面单位里的解聘通知已发,很让人有“反右”之忧。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2004,(5A):5-6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女儿的父亲。女儿高三,轮到她挤“独木桥”了。日常,晚上,为了让她学习不至于孤单寂寞,妻总是拖着疲惫之身迟睡伴读;早晨,为了让她能有足够的精神和体力完成功课,妻也总是拖着疲惫之身早起备餐。就这样日复一日,有一天妻说快支持不住了,我说咬咬牙坚持到底吧。2004年3月18日,女儿北上北京参加一所高校的非通用语专业招生考试。1000多考生,2000多家长。  相似文献   

17.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已经无证可查,但相信有“应试教育”提法的人大多认为“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应用题例1:某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化肥的重量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已学过的几倍求和的问题。这里再次出现,是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列分步算式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会列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为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必须通过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来谋求新的发展。香港高校以成效为本的教育范式作为教育革新的手段,把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跑道”,取得了成功。成效为本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证据。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四点特征:一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分层级实现目标;二是以权变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学习经历;三是通过指向能力发展的、细化的课程学习目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四是为确保课程达到育人目标而赋予院校颁授的学术资格。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估与质量保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利益机械下,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主要手段,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也是教育领域滋生腐败的根源。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除了我国历史传统原因外,更主要是社会利益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使然。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