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Fang 《陕西教育》2000,(2):32-32
连乘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与第六册连乘应用题形式不同,它是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做好铺垫的。其特点是:单一量是不变的,未知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借助  相似文献   

2.
一、归一问题是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归一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一般涉及相关联的两种量,解题的第一步是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一对数值,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多少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知识求商,得出暂时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如某一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某一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等;第二步再按同类的数量关系求出应用题的问题。由于上述特点,特别先要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得出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所以,传统习惯认做典型应用题,命名为“归一”。1963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只把归一作为“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3.
“归一”应用题的教学设计(教案)银川市城区十八小杨晓玲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58页例3。二、教学目的:掌握“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结构特征。掌握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三、教学重点:“归一”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四、教学难...  相似文献   

4.
典型应用题     
“平均数”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和基本的解题规律,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解答有关的“平均数”应用题。“归一”应用题:理解和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能正确、灵活地解答有关的“归一”  相似文献   

5.
“归一”问题应用题的教学,安排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掌握解答“归一”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归一”,就其实质而言,即是“一个单位的量是多少”。从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讲,小学  相似文献   

6.
归一应用题教学管见全椒县逸夫小学王盛怀归一应用题始终贯穿于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全过程,时常展示在教与学的面前。教师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归一问题的轨道,对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所谓归一问题就是先求每份量,即单位“1”量,再根据每份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 1.填空。 ①()叫做简单应用题,根据大纲的精神,要求学生掌握的简单应用题共有 ()类。 ②()叫做复合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③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做(),它是由()推出 ()的思维方法;另一种叫做(),它是由()推出()的思维方法。 ④归一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叫做一次归一,( )叫做二次归一;()叫做直进归一,()叫做反回归一。 ⑤行程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大纲的精神,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问题,不要求掌握其中的()1’aJ题。 ⑥工程问题所研究的是()三种量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归一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数学教材中的归一应用题是简单归一问题,它的题目分两部分,前部分总是给出由总量求出“单一量”的条件,后半部分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提出要解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由前部分所得的“单一...  相似文献   

9.
归一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归一应用题是简单归一问题,它的结构特征是题分两半,前半部分给出由总量求出“单一量”的条件,后半部分再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提出解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由前半题所得的“单一量”用乘法求新的总量。这种归一称为“直进归一”或“正归一”;另一种是用除法求出指定的总量中包含多少个“前半题求出的单一量”。这种归一称为“返回归一”或“反归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材,把直进归一作为基本题,而把反归一作为它的变式,不提“直进…  相似文献   

10.
转化思想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江苏南通市十里坊小学曹斌一、整数与分数应用题的相互转化分数是在等分中产生的。分数的意义是“归一”思想的扩展,所以,简单分数应用题都可用“归一法”来解答。在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期,应加强整数与分数应用题互相转化的教学,使学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法教学第六册两步应用题凤庆县教研室杨兆祚“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速乘和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是在两步文字题综合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各种应用题都要求学生在分步列式解答基础上进行综合列式解答,连乘和连除应用题,还要求学会用两种...  相似文献   

12.
【导学内容简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应用题例3~例5”(第107页~114页)是反映正、反比例关系的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题。这组应用题是在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 :进一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 ,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学好这部分知识 ,对于培养联贯、有序思考能力 ,学好较复杂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渗透函数思想 ,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 ,都是重要的基础。尤其是归一、归总应用题两…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题的整体结构出发,把应用题组成一个一个题组,把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我在四年级“归一”问题的教学中是这样试验的。一、抓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勾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补充条件和问题是应用题基本训练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认识、分析、理解应用题结构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归一”问题时,一般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先求出平均每份(即单一量)是多少,进而求出所要求的量;或者引导学生用“倍比”的方法求解.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学时,如果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解这类应用题,不但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在此,笔者谈几种有关发散思维训练的方式,以求同行们指点.一、比较式.其形式为“相不相同?”“为什么相同?”“有哪些相同?”“为什么不相同?”等.例如常见的数量关系中,乘法的三量关系式与判断成反比例量的关系式比较;除法的三量关系式与判断成正比例量的关系式的比较;除法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比较;归一应用题与平均应用题作比较.这样前后联系,互相沟通,不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时刻处于一个知识的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归一问题”的教学西吉县回民小学潘碧梅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中的归一问题是正归一问题,它是由两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归一问题解法的特点,是要先求出一份(即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也就是先“归一”,再用乘法求出所要求的几份是多少,或用除法求出所要求的份...  相似文献   

17.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变化多,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哪—个量作为单位“1”。因此,正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是解答这类应用题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学这类题目时,我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判断单位“1”的量的方法: 一、单位“1”的量作句子的主语部分,直接在句首出现,叫做“主语式”。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应用题”一节,设置了五道例题,主要是连乘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例1)、连除应用题(例2),都是从所求问题出发,分别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寻求需知条件,探索两种不同的解题途径,这是两例的教学目的所在。通过两种解法的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另外,两种解法相互检验的教学要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应用题简析及教学沈长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应用题”一节,设置了五道例题,主要是连乘连除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例1)、连除应用题(例2),都是从所求问题出发,分别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寻求需知条件...  相似文献   

20.
九义教材第六册新出现的两步应用题有连乘、连除应用题和归一、归总应用题,这是两步应用题的最后一部分.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学习简便算法打好基础.归一和归总应用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比较多、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两步以上应用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现教材在编排上与原教材相比较,突出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