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有“疑”,教师能解“疑”,这自然是教师的一种本领.但是如果仅限于“解疑”,以为学生无疑了便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则未免有失偏颇. 宋代学者张载说:“有不知者有知,无不知者无知”,“于不疑处有疑,放是进矣.”这个观点用在教学上,那就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疑答难,使其清楚明白,还要引导学生在明白之后有所前进,找出新的疑难问题,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可采用那些方法质疑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是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不仅没有探究欲望,他们还会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疑一般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个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  相似文献   

3.
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非常清楚地说出了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最后达到“无疑”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先设计好了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布置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5.
一、模式的结构 “四疑四导”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疑”展开的。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又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读书,释疑。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 ,就是要求教师要当个好向导 ,善于把学生引进门 ,带上路 ,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 ,独立实践。一、引导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 ,作为一种能力 ,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首先 ,教师要启发诱导 ,培养学生“敢问”。其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学生的这种热情 ,不能泼凉水。对于肯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 ,教师都应认真对待。既不能因为问题没有什么意义而不屑一顾 ,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善于设疑。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之后才会有新的发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疑,可见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疑而问,有问而思,这样才能充分发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9.
花建平 《江西教育》2003,(16):29-29
1.唤起“主角”意识。“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认识的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如“统计”一课教学,一开始,教师以“小朋友,过生日你会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设疑。接着说:“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想提什么问题?”当  相似文献   

10.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虽然,设疑,也就是设置疑问的意思,但是一个“设”字就说明不是一般的疑问,它充分体现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  相似文献   

11.
“疑”是求知为学的动力,“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一堂语文课往往由发疑开始解文,如果教师会设疑,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师的设疑就是起牵线搭桥的作用,既要质疑到文章的“关键”之处,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活力,能让大部分学生有兴趣、有能力通过这座桥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以下几点是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过的: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我国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少看见同学们能主动举手去问,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过份迷信。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把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不敢怀疑和反驳。这种“唯上唯书”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使学生心中的疑团止于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是对学生创新激情和问题意识的一种扼杀。其二是  相似文献   

13.
朱彤君 《天中学刊》2000,15(5):82-82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 ,其实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盖在于引导启迪 ,俾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 .在课堂讲授中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 创造“愤”机 ,设疑激疑孔子曾说过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悱”是一种强烈需要的心理状态 .为使学生获得这种心理状态 ,需要教师去创造、引导、激发 .教师的讲授应避免平铺直叙 ,应善于提出问题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为学…  相似文献   

14.
以疑启思,寓思于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罗承彬 《云南教育》2005,(23):41-42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  相似文献   

16.
<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有思考,才能解决疑难问题。要使学生“有疑”,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问”的艺术。每堂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自读中所”惑”之处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己活动的机会。问题提的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致,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7.
1 设“疑”境 ,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现代教学论认为 ,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实践中 ,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适时创设“疑”境 ,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在上《镜子》一课时 ,讲了爱迪生救母的故事 ,并设置了一个疑问 ,“听了这个故事 ,你想知道什么 ?”这时 ,一个响亮的声音传到我耳边 ,“爱迪生是用什么办法协助医生为母亲动手术的呢 ?”教师大声表扬他 ,“问得真好 ,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此时 ,同学们睁大眼睛 ,只想去探究这个秘密 ,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大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电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就是通过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水平的高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那么,在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巧用提问,激活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如愿以偿达到不教之境呢?这需要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学习的钥匙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把就是“自学设疑法”。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疑”之重要。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