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受动性就是指人的本质中受主客体诸因素的制约和限制的属性。受动性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但它在生成、决定人的能动性和帮助人占有对象、生成激情、获得享受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能动性中的受动性,更要发挥受动性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受动性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不仅意味着人的受制约和受限制,还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发挥的内在基础和落脚点,主体能动性形成和增强的基础,以及自我享受生发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但人的能动性并非是无止境的,人还是受动的。在改造世界时,人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为所欲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受动性的思想对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无论是认识的活动还是改造的活动,都是一种活动即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换句话说,自由总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由是有限的自由。自由中的受动性主要表现为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自然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还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可利用性和基础性。在考察人的自由时必须考察到自由的受动性,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何谓自由,唯心主义者和旧唯物主义者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湘君》是《九歌》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描写湘夫人与湘君约会不得的场景,作者将自然的景象、社会文化的人文背景、主人公的心里状态、作者自我心里的展现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在强大的外在受动性与内在受动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强烈的美学效果,使文学与美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了一篇堪称完美的佳作,在文章中就针对文学中受动性的美学做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高校德育过程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进行探讨,提出德育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受动力与能动的统一,才能提高德育水平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主体性教育主要是指向于充分发挥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何谓主体性呢?有学者认为,“严格说来,主体性也就是主体所潜在地具有并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属性”,“主体性不仅仅意味着能动性,它同时包含着受动性与为我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自然对象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是人之所以要发挥能动性的客观根据”。为我性揭示的则是“能动性作用的方向性,因为人类征服自然对象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对象本身”。由此可知,主体性应是能动性、受动性与为我性的有机统一体,主体性的发展也必须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能动性的角度理解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郭祥超 《教育研究》2012,(11):98-101
教育实践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两者同等重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做"是教师自觉主动的表现,教师的"不做"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受动性,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有效教育教学指导活动的同时,不做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事,这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自觉性的体现,具有多重意义。培育教师"不做"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教育自觉遵循实践的受动性逻辑,在尽量不破坏教师教育学习者的教学机智原生状态的情况下静待其自在生成并适时促进,悉心培育教师教育学习者的实践信念并引导其自觉反思,积极呵护并适当培育教师教育学习者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9.
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倡导践行主体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偏颇,最为显著的是对受动性学习的误解与绝对排斥。受动性学习并非被动性学习。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只要是满足儿童学习需要,能成为儿童愉悦的精神之旅的课堂学习方式就是主体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倡导践行主体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偏颇,最为显著的是对“受动性学习”的误解与绝对排斥。“受动性学习”并非“被动性学习”。我们需要的是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只要是满足儿童学习需要,能成为儿童愉悦的精神之旅的课堂学习方式就是主体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英语被动意义是表示动作的施动者与承受者之间的一种被动的意义关系。很多学生对英语被动意义的理解仅局限于对被动语态的学习。本文重点介绍英语被动意义的几中特殊表达方式及其所表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磁场的无源性和旋度是对磁场性质的描述.本文通过磁场的产生和分布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用典型的例子作了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课程     
教育是人自己的教育,学校提供教育的课程,也应当是人的课程。人的课程具有将人从自然人引向更高大、更高尚的人过渡的崇高使命。因此,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文本本身的变革,更需要普遍看重的是思想的变革,若没有最能显示人性的思辨工作,其生命力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1.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15.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 ;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 :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 1 .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 .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大层次,顺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与爱情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层次由低而高。作者认为人的第六层次需要是创新,是一切需要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人的价值、作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人的价值"指每个人在其生命旅途中体现的现实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潜能的构成基本要素为德、智、体,其辅助条件为环境、钱财、权势等.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他的价值潜能.人的价值对社会和人自身具有重大作用.人的价值评价相当复杂.要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树立崇高的目标,掌握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方法,坚持实现人的价值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1 人是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轴心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关系,无论就内容说,还是就形式讲,都永远是人的关系.这对我们分析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有重大启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实验室管理更是如此. 学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是"人--人--人".因为学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工作的起点(要有各级管理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终点或"工作的产品"(育出的人,即参与实验的学生)都是人.实验室管理是一种过程和活动,在此活动中,离不开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活力源泉之所在.都是人的关系,是人在管人、理财和使用设备.换言之,管人、管财、用物的过程都是人在围绕实验室活动,都体现在人的关系上.所以,研究实验室管理首先得研究人,从事管理也首先得做好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