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新闻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暴力就是当今体育新闻中的奇特现象。细心的体育读者不难发现:在有些体育报道中,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炮弹”、“枪手”,甚至“杀手”;比赛成了宣战、伏击、歼灭、生擒、诱敌深入等等。描写国与国之间的比赛时,标题更加血腥:《德意  相似文献   

2.
党报体育报道要高出一筹陈青华党报必须办出特色,“高出一筹”。作为党报报道内容之一的体育报道自然也包括其中。广大群众通过它来了解、学习党的体育方针、政策。党报体育报道如何高出其它媒体一筹?在哪些方面“高出一筹”?党报体育报道要“高出一筹”,除了在认识上...  相似文献   

3.
法学(新闻学)硕士、《中国体育》杂志社编辑谢云新在其硕士论文《深化体育报道的理性思考》中指出,近几年来,体育报道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克服体育报道中漠式化、简单化,“金牌至上”、“锦标主义”,“狭隘的民族情绪”和自我中心,以成败论英雄等  相似文献   

4.
向虎山 《大观周刊》2011,(52):226-226
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那优美的语言.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极大的磁场。体育教学中优美动听的语言也能为体育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规范、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能改善体育教学存在的单调乏味的感觉,把体育课上得健康、活泼、有趣.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课应有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领悟体育的无限魅力。体育教师的语言具有“思想性”、“规范性”、“针对性”、“鼓励性”、“启发性”等。  相似文献   

5.
臧文茜 《青年记者》2016,(29):35-36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参与和享受体育.借助体育新闻报道的普及与推广,体育活动已经突破国界、地域甚至文化的限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体育新闻报道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体现在体育记者队伍迅速壮大,体育宣传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体育新闻的影响日益广泛.同时,随着我国体育打开与世界体坛交流的大门,体育新闻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刘峣 《新闻战线》2022,(8):31-34
在国际传播领域,体育有着独特的亲和力与超越语言的共情力,举世关注的冬奥会更是重要的国际传播场域。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冬奥会报道中突出“海味”、搭建“桥梁”、加速“融合”,通过创新的叙事体系和各具特色的融媒产品,向世界展现了全面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看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也经常看报纸和网上的体育新闻.发现体育记者很喜欢使用成语,不仅经常使用大家习用的成语,也喜欢使用不见于一般成语词典的“四字格”(如“梅开二度”“临门一脚”“斗智斗勇”),更热衷于使用“洋典故”(如“自摆乌龙”“帽子戏法”“同城德比”“天王山之战”).适当使用成语,确实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增加体育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体育报道,特别是体育竞赛报道,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报道之一。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男女老幼,都可能有所爱好。体育竞赛,对抗性强,竞争激烈,有巨大的吸引力。人们喜爱体育运动,也必然要看体育报道,关心竞赛的胜负,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关心整个运动水平的提高。自然,体育报道不仅仅是满足读者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它还具有以下功能: 1、通过报道,宣传体育对增强人民体质,发展智力,振奋精神的作用,促使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这在实践中是看得很清楚的。震动全国的乒乓、排球、体操、围棋等的夺魁报道,就曾激起普遍的“乒乓热”、“排球热”、“体操热”、“围棋热”……如今连中老年人也重视身体锻炼了,这和新闻媒  相似文献   

9.
试论体育报道的“地域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村落”,新闻的地域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仅就体育报道而言,随着体育职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入,运动员交流更加频繁,体育报道的区域也越来越大。现在,我们更加关注大洋彼岸的 NBA 和地球另一端的英超联赛,特别是休斯敦火箭队、埃弗顿队和曼城队,因为有中国球员“小巨人”姚明、李铁、孙继海效力。但是,在一些大型体育报道中,我们有的记者却不自觉地陷入“地域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电视体育报道除了要有敏锐的感知,把握意义深远的主题,确立构思巧妙的布局,抓住有特点的细节,以及采取新颖的报道角度外,还必须根据体育报道的特点和受众的心理,在报道的语言上多下功夫,做到既科学、准确,又生动活泼,为广大受众所乐于接受。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体育报道的语言运用问题。第一、专业名词和术语的使用应适度在人们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体育活动是最经常;最持久的一项;它的参与者、爱好者和支持者又如此众多,可以说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这构成了体育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有着最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瞄准这种需求,晚报、都市报上的体育报道风风火火,各级党报上的体育报道也掀开了绚丽多彩的一页。我们在为体育报道的繁荣发展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这一报道领域存在的某些隐忧:假新闻时有出现,庸俗化倒人胃口,乱“粘贴”谬种流传,“重金牌、轻健身”脱离群众……毫无疑问,改革创新,兴利除弊,是摆在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庄严任务。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体育新闻的特征把握与报道的改进——努力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选题源于实践的昭示。体育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热?有何特征?如何把握?怎样改进?五位作者紧扣实际,探讨规律,所述所论,深中肯綮。“体育新闻不但要给人以精神、力量,还要让人得到艺术和娱乐的享受。”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教授任广耀的这句话说得何等好啊!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实践,则党报上的体育报道定会流光溢彩,春色满园。  相似文献   

12.
白小娴 《记者摇篮》2009,(11):77-77
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到电子竞技的兴起,从“球王”贝利到“飞人”乔丹,体育正在世界范围内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体育报道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从大量体育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男子体育运动和男性角色的报道占据了绝大部分,对女子体育运动和女性角色的报道似乎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不仅数量少,而且女性大多还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象见诸于体育报道当中。数量、质量均欠佳的女子体育报道严重地阻碍了女子体育的发展进程,而对体育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娱乐化定位,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报道的风格和模式总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70年代乒乓外交时期,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宗旨;80年代当女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等体育盛事成为体育新闻热点时,我国的体育报道力求突出的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政治热情;90年代以来,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气候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小环境共同造就的体育新闻的消费机制中,体育新闻报道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态势,大量流行文化、时尚元素率先出现在体育新闻文本中,娱乐化的体育报道登场,娱乐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毛毛 《新闻知识》2000,(9):43-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获得了应有的位置。这同时也拉动了国内各新闻媒体的体育报道。当前,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已成为晚报及都市报的三大支柱。如何让体育报道成为读者阅读时的首选,不仅靠体育热点抓读者,而且要求体育记者努力写作,把体育报道写的更为精彩、生动。 体育报道“质量”的体现,包括许多方面。就写作方面来说,不外乎“描绘”二字。干干巴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字。尤其是在报道文章中的开头也是如此的话,无疑会令读者讨厌。久而久之,记者和报纸的信誉便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5)
多年来喜看体育比赛,也喜读体育新闻,但常常会为体育报道中的大起大落,或干脆讲,是为体育报道中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所困惑。常常说体育比赛是一种“公平竞争”,难以作假,难以滥竽充数,做南郭先生,这是好的方面,但体育宣传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调头是...  相似文献   

16.
采访需要记者有持久的好奇心,还要有对采访对象的信任。它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记者不仅要懂得写作技巧,还要知道怎样从采访对象身上挖出生动的细节,求得精湛的引语。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逼近,体育新闻的“温度”持续攀高,体育记者付出了不少努力和艰辛。可是回过头一看,报纸和电视中除了大众所关注的赛事和活动的常规报道之外,体育精品报道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文章枯燥,缺少人情味,二是体育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语言很单一,提出的问题欠生动和深刻。同行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记者向夺冠者发问:“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不算悠久的我国平面媒体的体育报道,在经历了相对平顺的发展历史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高潮。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一大批晚报、都市报迅速成为平面媒体的主力军。与社会新闻报道、文化报道一道,并称为晚报、都市报等平面媒体三大报道支柱的体育报道,因为报道环境相对“宽松”,很快成为各媒体经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四新 《新闻前哨》2000,(10):39-40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历来被看作报纸“边角余料”的体育事业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媒体的体育报道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于是一大批以“体育商城”、“体育市场”、“体坛纵横”、“体育波”、“竞技舞台”、“角逐场”等命名的体育周刊兴办起来了。虽然不单独发售,但已逐渐成为各报割舍不掉的“尾巴”,不少读者甚至就是冲着这条“尾巴”来订阅购买这份报纸的。 编辑体育周刊遇到的最大困惑在于:在处理综述性分析性的深度稿件的同时,如何强化时效性?从笔者的实践来看,这种矛盾并非不…  相似文献   

19.
邹英 《记者摇篮》2006,(11):23-23
如今,体育赛事、体育明星随着体育新闻的报道而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关注体育新闻的已不再是能够奔跑在绿茵场上的青少年,而又多了上至八旬的老人、下至称“球迷”为“迷球”的孩童。因此,体育新闻的报道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欣赏体育、享受体育上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以及世界体育健儿不懈努力、奋勇拼搏,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打动和激励着每一个人,引人瞩目。因此,纸质媒体的体育报道势必吸引读者、广受欢迎,已为各级党报日益重视。随之而来的体育评论,却是各家媒体自己独特的“特色产品”,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延伸、补充和说明。时有解疑释惑、画龙点睛、陶冶情操的“舆论”造势及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