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稿多投,是报刊编辑们最讨厌的,也是正直的作者所不齿的。可是,笔者所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醒悟到:一些编辑同志有意无意地在鼓励作者一稿多投。最近,我采访了一位省特级劳模、老专家。由于材料丰富,事迹感人,在完成了本单位的报道任务后,还有不少精彩的材料没用上,殊感可惜。  相似文献   

2.
一稿多投,是报刊编辑们最讨厌的,也是正直的作者所不齿的。可是,笔者所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醒悟到:一些编辑同志有意无意地在鼓励作者一稿多投。最近,我采访了一位省特级劳模、老专家。由于材料丰富,事迹感人,在完成了本单位的报道任务后,还有不少精彩的材料没用上,殊感可惜。  相似文献   

3.
读书时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转眼间,已是数九寒天了。 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雪夜里,最是读书的好时间。 读书,难道还要挑时间么? 也要也不要。真正的读书人,固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读书,都能读书,但什么时候最宜读书,或最合适读什么书,也还是有个说道。  相似文献   

4.
华实 《新闻知识》2001,(2):37-38
当了多年记者,写了不少人物,然而最让我写得投入的是一位老县委书记的故事。 那是我1997年发表的通讯《苏耀先印象记》。照理说,当时苏耀先已离开户县近20年,从时效性来讲,似乎已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然而我却发现,这位老县委书记留下了那些平凡的故事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在人们心中淡漠,人们还经常提起,讲得有滋有味有感情,以至于5尺汉子说到动情处都会眼噙泪花。 在户县大地上,处处都有这位老县委书记留下了足迹。到过户县的人都会对那里的路留下深刻印象:那是贯通户县东西、南北的17条主干路,路距都是5里,它们将户…  相似文献   

5.
回音     
正李伯传:贵刊2016年第三期刊出的祝淳翔先生载文《民厚里前尘往事》文章,使我了解原来历史上许多名人居住于此,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因为我年幼时亦曾住过一个时期,……在我的记忆里南里曾经有一所文蔚小学,沿铜仁路还有一所实业小学。……来信就是想讨教一下,不少书刊与报纸上文章介绍的多是民厚南、北里,不知在什么年代才改为慈厚南、北里的,南里的老洋房在哪一段。文章中民厚里地图不知出版在哪一年。朱缄:《档案春秋》杂志揭秘档案,打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你最害怕什么?如果你在一年以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绝对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会跟你说,我最怕没有钱花、没有事做、没有人爱,我怕老、怕穷、怕丑、怕失去朋友、怕不遭人待见;当然这些事情依然是我今天所担心的,但已不是我的最怕,我最怕的是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不少作品曾获国家、省、市级的奖励,但令我最满意、最欣慰的不是获奖级别最高的作品,而是发表于1999年6月16日《大连日报》上的一篇2300字短论《无神论的信念不能动摇》,此稿获大连市新闻奖二等奖、辽宁省新闻奖二等奖、辽宁省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一等奖。1999年上半年,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特别是“法轮功”甚嚣尘上。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却主张不要干预,理由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还有人认为迷信活动顶多是烧香敬神,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甚至有人竟认为信仰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新闻报道20多年,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章两三千篇,获好新闻奖30多件次,按说也算得上是一位老通讯员了,写稿经验也积累的不少了,然而时至今日,有些稿件凤寄出去仍石沉大海,为此我曾不止一次苦恼过,那么投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呢?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我认为导致投稿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八个方面,并为此提出了四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过 《今传媒》2004,(5):52-53
几年新闻生涯虽然是很短,却也经历了不少别有滋味的采访,以下就是几则我最难忘的,每每想起,就有一些戚戚然。一篇稿两顿饭百般滋味2000年4月11日,我正式踏入新闻的门槛,成了一家日报的记者,实习记者。4月18日,我参与了报社一位老记者的采访活动,是关于一个江苏小老板因货款纠纷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一期有对当红明星赵薇的一篇专访,其中有几段答记者问,个人感觉很有点意思,边看边作了摘录:A:当初演《还珠格格》我也被骂得很惨。我不认为一部戏大家都说好是一个正常现象,其实,懂哲学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不可能大家对一件事都说好。B:一部戏的成败不是一个演员可以决定的,但大家很容易把一部戏好坏全算到我头上来。C:大家对于我每一次的新动作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只要接一部新的戏,大家就说是转型。我也不能天天转啊。D:不要问我最什么什么。我感觉没有最什么、最什么的事情。你问我最喜欢、最爱什么,我都…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个职业记者,你感到最欣慰、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民群众的信赖,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我这个老记者虽然已经离开岗位6年多了,还有许多群众来信求助于我,看到读者对我的信赖,我真的好激动!好兴奋! 1995年3月16日,我收到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有朋友。我也有不少朋友,其中一个最好的朋友,她每天陪伴着我,为我所奏乐唱歌;给我讲国内外的大事;谈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要是一天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就好象丢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我和其他通讯员一样,每次向报社投稿后都希望报纸能尽快采用。几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一篇稿件的成功,各方面的因素都不可忽视,但是,抓问题至为重要。为什么要抓问题开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总以为,只要勤写多发,还怕报纸不登。我给自己硬性规定,每两天至少写一篇,为了凑这个数,对自己要报道所抓的问题很少分析和考虑,有闻必录,见啥写啥,信手拈来,仓促成篇,写好即发。结果,一个月下来所发出的10多篇稿件,都放了空炮。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请教了老新闻干事,他翻阅了我写的部分底稿以后说,你功夫花了不少,可惜没有花到点子上,稿件大都没有抓准问题。我明白了,新闻稿件是紧跟形势,配合中心任务,指导现实工作的,抓不住问题,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5.
多萝·布什为其父——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撰写的传记《我的父亲 我的总统》,堪称迄今首部完整的老布什传,亦是第一幅色彩层次丰富的老布什肖像画。这本书也像一条河,涌动着布什家族许多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与家庭往事。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6,(3):8
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而略带神秘感的现象,那就是,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一种感觉: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我们当然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什么圣殿骑士,他们也没有什么关于圣杯的秘密盟誓,那么,这些人所感觉到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们引为同道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深思.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的同志们要我谈一谈新闻专业的学生该怎样学习。这个问题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体会,我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一个穷苦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长期摸爬滚打、不断自学出来的知识分子。几十年过去了,我已老了,回顾一生,并无大的成就。要谈辛苦,倒是不少,我现在把一生辛苦得来的经验向青年同志交交心,也许对大家有点用处。正因为我幼年贫苦,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我读书之心不死,养成了读书习惯,即使走路,也常常索解书中之困。青年时期爱读小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了革命,为马克思主义所吸引,爱读理论书籍。那时农村环境非常艰苦,延安解放区只…  相似文献   

18.
商恺同志是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老领导。没有想到,具有这样“三老”身份的长辈竟然要我这个晚辈为他的新作《致青年记者的60封信》一书写一篇序言!当他提出这个希望的时候,我开始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是我深知他的为人,很快就理解了他的真心实意,便没有再做什么过多的推辞,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19.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的学问——编辑学。什么是编辑?编辑的社会职能是什么?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编辑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修养和技能?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和出色的编辑?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20.
老报人林放一次同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时,说:许多人都问我写文章究竟有什么诀窍?看来这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什么诀窍也没有。凡事都是逼出来的,熟能生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