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个难点。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交叉系数配平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配平原理:(略) 二、配平步骤举例: 第一步:正确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式,二者之间划“——”线,标出反应前后相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第一: 第二步:用“↑”和“↓”在还原剂和氧化剂的下方标出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相似文献   

2.
关于化合价     
化合价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教学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涵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与化合价直接关联的重点知识是化学式。此外,与其相关的知识在初中还有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分子形成等,在高中还涉及物质性质(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还原配平等。1 化合价及化合价“法则” 关于化合价,教材中定义为:“我们把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这一定义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3.
肯定了“元素消去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新颖性及其在实际配平中的应用。指出了文献[1]在配平中随意认定化合价的错误并分析了出现错误的原因,简要说明了有机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对几例无机及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作了配平和解析,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元素消去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配平步骤。  相似文献   

4.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普通中学高中化学教材介绍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的“化合价升降法”的基础上,应用了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简单方法——“假设化合价的化合价升降法”(下文简称“假设法”)。 “假设法”与“化合价升降法”的唯一不同之处是在不违背“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一原则的条件下对复杂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进行适当的假设,使之能顺利地应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现列举三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备课时,我估计到中差生根据化合价书写分子式有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掌握正确书写分子式的方法,我把根据化合价书写分子式的步骤小结为“排、标、乘、查”四字。例如已知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写出氧化铁的分子式,我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逐步揭示下表: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颇多.如果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在计算化合价变化值的过程中选“标的粒子”时,注意选“单纯”的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并且选包含变价元素原子(离子)个数多,即“下标大”的,几乎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都可轻松配平.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时,在遵循“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虚拟一种或几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简洁快速地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且不影响整体电子转移数目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通用教材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酸碱盐化学肥料”的教学,是在前四章学习了一定量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氢、氧元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和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溶液及其有关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前几章学过的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复习分子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有关化学用语,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巩固溶液浓度及其计算,把所学物质知识系统化起来。同时,本章的教学还可为高中学习物  相似文献   

9.
在无机化学中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只需要观察其反应前后反应物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但是 ,在有机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总显“4”价 ,因此 ,按照上述元素化合价有无升降来判断有机物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显然是不行的。因而教师在这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引用另一个概念即氧化数来定义和判断它 (实际上 ,在无机化学中也是用氧化数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以使学生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用氧化数法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关键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氧化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1.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必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2.配平标志(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相等.  相似文献   

11.
得失电子恒等原理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一种物质(元素)得到的电子恒等于另一物质(元素)失去的电子.利用恒等原理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是:①分别找出得到与失去电子的物质或元素.②标出反应前后相应元素的化合价并求出化合价的变化值(熟练以后可省略),并根据物质组成及化合价变化值求出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变化总值与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相似文献   

12.
<正> 无机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种类型。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药品检验、土壤分析等方面都会遇到。在职工中专化学课中,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就如何准确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类型和配平方法谈点体会。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得失(或转移),表现的特征必然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底被还原。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就可确定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无机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或者离子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则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则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相似文献   

13.
琐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辛丰朝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现行高二教材中采用的是化合价升降法,根据教材介绍的配乎步骤,实际上只体现了如何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物质的系数,而其他物质的系数如何确定,教材中只提出采用观察法...  相似文献   

14.
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它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性.在解答某些化学题时.如果能巧妙地应用化合价的规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化合价在中学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方面归纳如下:一、判断和书写物质的分子式元素化合价是判断和书写化合物分子式的一个重要依据,基本原则是: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这一原则是书写化合物分子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和判断物质分子式是否正确的依据.书写化合物的分子式时,一般将正价元素写在右边,负价元素写在左边.但要注意,第ⅣA和第ⅤA旅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的书写则正好相反.这亦是根据物质分子式分析、计算元素化合价的依据.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因新教材没有编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内容,学生在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时,常因变价元素的原子来源或去向不止一种,选不准配平的起点物质.现介绍一种快速配平法——起点物双箭头法并归类点拨,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加快配平进程.一、方法导学1.配平原则、依据(1)电子守恒:电子转移数目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3)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和离子二合一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2.配平要领(1)选准配平的起点基准物质,确定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向.原则:①所选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在用来计算化合价升降总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剂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发生了还原反应,本身被还原或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本身被氧化是氧化产物。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3.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二、化学量1.基本关系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量的,0.012kg碳-12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学化学教材关于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新方法—“单元”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发生了还原反应,本身被还原或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本身被氧化是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供同学们参考. 一、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时,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氧化还原方程式:说它简单,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没有;说它复杂,《无机化学反应手册》上也找不到。我们暂且把这些氧化还原方程式,叫做“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如何正确书写出这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经过几年教学总结,发现有规律可寻。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在反应后要变到其“相邻”的常见化合价。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