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在文化中心主义时代和以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环境里,面临边缘化、商业化和传承方式乏力的困境。开放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和系统传播优势,开发适合民族学习者学习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把民族文化学习延伸到传统学校教育较少到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以丰富的传播手段让民族文化传承回归教育、回归生活,为边疆民族地区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提供持续的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对经济贡献的软实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同时,非物质文化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但因其本身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囿于传统的发展惯性,以及各种外在消极因素的存在,其传播发展力不从心的状况日渐凸显。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全球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但是,我们更要高瞻远瞩,积极研究网络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之根本有益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把握时代信息脉搏,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思想观念为主导,以传授传统体育文化统一共通的运行规律为主题,实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等有效措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福建宁德为例,提出了畲族文化的网络传播目标及策略,即要以提高文化自觉、展示民族自信为目标,树立畲族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搭建官方和民间的网络传播平台,加强新旧媒体的整合互动,开拓从虚拟到现实的互动满足等。网络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毕竟为畲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传承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影像对记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突出的优势,是再现历史、记录现实和寻找记忆的重要载体,它具有记录保存、收集研究、教育传承、传播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功用。基于影像技术客观真实的记录,影像提供了一种书写、表达文化的方式。对于记录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像,在思维理念上和技术表现上都要强调客观和真实,在方法手段上更是要借鉴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影像记录已经成为抢救和研究濒临灭绝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是我省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裕固族人口较少,其民族文化发展本身具有脆弱性。近年来,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特别是各种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相互间融合渗透加剧,裕固族文化特别是裕固族非物质文化又出现濒危性。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任务。因此,媒介要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民族文化素质、强化媒介的议程设置、增强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内涵、创新民族文化传播的方法和模式等,加强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对多样文化的主导和对新文化的创造等方面,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培育网民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观念、建立先进文化网络传播体系和构建先进文化网络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文化成了时空的超越者和压缩者,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将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态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保障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