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作为一门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活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周朝时期,周天子为了了解各诸候国的民情风俗、政治臧否,专门派遣一个职名“輶轩使”的官吏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以观政绩,正像《诗·关睢》小序上说的:“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恩,其民困。”怪不得宋代人说,《诗》三百篇是“断烂朝报”(意即报纸),大概也就是因为它是和采访连在一起的吧。据查证,最早使用“采访”一词的,是东晋历史学家于宝,他在名作《搜神记·序》中道:“若使采访  相似文献   

2.
采访,作为一门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活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周朝时期,周天子为了了解各诸候国的民情风俗、政治臧否,专门派遣一个职名“輶轩使”的官吏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以观政绩,正像《诗·关睢》小序上说的:“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怪不得宋代人说,《诗》三百篇是“断烂朝报”(意即报纸),大概也就是因为它是和采访连在一起的吧。据查证,最早使用“采访”一词的,是东晋历史学家于宝,他在名作《搜神记·序》中道:“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兮其讥谤。”然而,采访作为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和学问,还是近代才有的事情。在我国,第一本专讲新闻采访的著作叫《实际应用新闻学》,是著名记者邵飘萍写的,出版于192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呈现出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在一批有关新闻采访的专著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推艾丰同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4.
楼,因文而闻名中外;文,因楼而流传千古。这里说的“楼”,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湖南岳阳楼。这里说的“文”,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著名文章《岳阳楼记》。范文正公写的这篇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情景交  相似文献   

5.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金评奖结果最近揭晓,人大新闻系教授方汉奇所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分别获得新闻学科的一等奖和优秀奖。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这勿庸置疑。无论是报纸或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采访。但认为采访是一门艺术,而且采访还有技巧,理解却不尽相同。不少同志认为采访只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要写出第一流的新闻,关键要靠“笔杆子”;更有一些人视采访为“出席招待会,听听座谈会”“名人可见,名胜可游”的美差。但越是涉足新闻工作时间长的老记者,越理解采访的重要和艰辛。美国约翰·布雷迪还总结了一些美国名记者进行采访的做法,写成《采访技巧》一书,读后给人启迪,采访还真有学问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报刊史》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和《新闻采访方法论》的作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艾丰在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建校50周年大会上获得了首次颁发的吴玉章奖金。这是我国新闻界首次获得全国性社会科学学术奖。这次获得吴玉章奖金一等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是我国解放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大型报刊史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媒体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潮流的要求,越来越多地重视和参与国际新闻报道,但相关实践经验欠缺,人才知识准备不足。马胜荣、薛群合著的《描述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独到的心得体会、最新的经典案例剖析,融亲历感悟、学术思考于一炉,成为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独具特色的实用操作典籍,堪称国际新闻采写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深度感悟与学术思维的升华结晶许多年来,新华社的国际报道一直是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很多中国人是通过新华社记者的笔来洞悉世界舞台的精彩纷…  相似文献   

10.
徐举 《新闻爱好者》2020,(4):111-112
<正>新闻采访是以新闻记者为主体的相关专业人员为获取新闻客观事实而进行的观察、询问、记录等系列活动,这是新闻写作与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新闻相关从业人员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同时也是新闻整体产业中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定意义上而言,新闻采访是一个伴随着新闻产业的出现而  相似文献   

11.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杨世聪 的学术专著《新闻发现方法论》近日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闻发现方法论》提出了一种新闻发现学的框架:发现新闻是报道新闻的前提。作者批判地继承“传播价值”,使之发展、上升为新的新闻发现理论──新闻发现的四条规律。全书根据新闻发现规律提出十四种发现新闻的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这些方法,对于新参加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本书可操作性较强,为发现新闻提供了捷径。(邮购本书电话0851-5821144邮编550002)《新闻发现方法论》面市@刘世杰  相似文献   

12.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杨世聪的学术专著《新闻发现方法论》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了新闻发现学的框架 :发现新闻是报道新闻的前提。批判地继承传播价值 ,使之发展、上升为新的新闻发现理论———新闻发现的四条规律。根据新闻发现规律提出14种发现新闻的基本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这些方法 ,可操作性强 ,为发现新闻提供了捷径。(欲购者请直接与作者联系 ,电话0851———5981144)《新闻发现方法论》出版  相似文献   

13.
孔祥武 《新闻界》2006,(2):136-136,99
新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旨归的学科。南方日报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方延明教授的专著《新闻实务方法论》,通读该书,笔者感到这是从方法论意义上探讨新闻实务的一部力作,系统阐述了新闻业务流程中的选题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等同题。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五章开座谈会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开座谈会(调查会),不光是记者采访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其他实际工作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学会开座谈会,对我们的工作大有益处。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开座谈会好,并掌握开座谈会的基本方法。要求:联系新闻采访实际,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会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名词解释:(每题四分,共二十分) 1、专业记者2、采访作风3、采访基点4、新闻线索5、新闻敏感填空:(每题二分,共三十分) 1、党的新闻事业是随着____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党的记者队伍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壮大的。2、编辑部新闻稿件的主要来源,一是____,一是报道组,一是通讯员。  相似文献   

16.
第九章采访路线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在采访工作中遵循一条正确的路线,发扬党报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报道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无愧于今天的四化建设事业,无愧于我们生活的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17.
第三篇第十二章掌握新闻线索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为了广辟新闻来源,多渠道地发现新闻线索,并在采访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和增强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发现新闻线索的敏感。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人,尽管别的条件不错,可以做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必须新和快,必须把新近发生的事实尽快报道出去。为了快,记者采用信鸽、电话、电报、传真等手段传发稿件。特写《美国第一支直升机采访队》,正是反映新闻工作者如何采用快速手段获取新闻,这一特写本身也抓住了新闻领域中的新事物。 这篇特写抓住个“快”字。一开始便强调新闻记者“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务求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开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写中的主人公鲍勃和妻子马丽卡“经常是最先到达现场”。他拍摄到现场照片后,接着便“传送到电视台,然后再传往电台”。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把又鲜又活的新闻尽快提供给受众。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阅读了2007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发着墨香的<新闻采访学通论>.这部著作,是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秀国撰写的.该著作系统、全面、生动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多媒体竞争格局下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践,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又有对学理的剖析探索,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充溢着新的理念与思维,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是一本解渴管用、引人入胜,值得传媒人一看的书.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我读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征教授新近出版的<新闻采访教程>一书,感触良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新闻理论与采编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是有价值的.但也不必讳言,个别新闻理论与采编书籍,引洋征古,理论"高深",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读后却不知所云,还是不知道我国新闻工作应当如何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