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可真爱读书啊!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时候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后来,他进了陆军工兵学校,可是,他仍然爱读书。17岁时,他在升级考试中落榜我不仅要读书,还要自己动手写小说哩!啊,这真是杰作!24岁时,他发表了《穷人》,这使当时著名的评论家别林斯基都感到吃惊。1849年,他被牵扯到一个案件中,被判处死刑。可是,临刑之前,沙皇突然改变了决定,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于是他过了4年的监狱生活。朋友啊,请给我带一本《圣经》来……历史上不朽的杰作《罪与罚》是什么时候写的呀?1861年发表的《死屋手记》,就是写这一段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他的艺术世界所展示的“人类心灵的奥秘”,在刻画二重人格时所形成的独特的心理艺术,使他成为日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青年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专注于对人这个“谜”的研究。《穷人》的辉煌成功表明作者具有深刻洞察人的心灵的诗才。叶尔米洛夫认为陀氏早年的创作预示他创作发展的两类倾向:一类是《穷人》的社会主题所表达的现实主义倾向,一类是《二重人格》的病理内容所表达的主观心理主义倾向。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马卡尔·阿列克谢维奇(《穷人》)过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他的艺术世界所展示的“人类心灵的奥秘”,在刻画二重人格时所形成的独特的心理艺术,使他成为日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青年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专注于对人这个“谜”的研究。《穷人》的辉煌成功表明作者具有深刻洞察人的心灵的诗才。叶尔米洛夫认为陀氏早年的创作预示他创作发展的两类倾向:一类是《穷人》的社会主题所表达的现实主义倾向,一类是《二重人格》的病理内容所表达的主观心理主义倾向。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马卡尔·阿列克谢维奇(《穷人》)过  相似文献   

4.
一、往事经过长期的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完成了小说《白痴》.紧接着他又创作了小说《永久的丈夫》.在《署光》杂志社的出版者马雅可夫的支持下,编辑斯特拉霍夫动员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创作,以便重新编排《署光》杂志.虽然《暑光》杂志社的办刊方向较接近于《俄罗斯公报》,但它更相似于“俄罗斯乡土主义”,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相似.另外,陀恩妥耶夫斯基也一直很贫穷,经济条件极差.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署光》杂志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公报》社的外聘人员,因而他可以随意离开“公报”社到《暑光》杂志社.不知何故《俄罗斯公报》社歧视他,因为报社付给他的钱要比付给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少得多,这伤害了他的作家的自尊心.但是一个叫卡特科夫的人却懂得他的名字的重大价值,并在他困难的时候,把一笔很大数目的钱给了他.并答应付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费不会少于付给卡特科夫的.但是,就连这点允诺,杂志社也保证不了.杂志社缺少创作小说的材料,却总是无理地要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尽快把手稿送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离开杂志社时,他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到了最低限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打算写的《恶魔》系列中的一个长篇小说送交给《署光》杂志社,并请来杂志社给提前印  相似文献   

5.
1847年,年轻而激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在小组会议上他激情昂扬地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信》。陀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短短几分钟的朗读居然改变了他以后漫漫人生的方向。1849年,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被执行假死刑。这次从迈向地狱的漩涡到忽然重获新生的经历,让陀氏体会到了人类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时空交错感。再加上西伯利亚的苦役,陀氏早年的锋芒和锐利最终被磨尽了。但是,重整旗鼓之后的他,却让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愈发耀眼的全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作品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成为支撑俄罗斯当时文坛的擎天柱。别林斯基早年赠送给他的"俄罗斯文学的天才"这一称号,或许用在后期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两重人格》已经基本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形成的艺术风格:探索心灵奥秘。该文拟研究探讨以下问题:历史在人的意识中积淀的既做强者又做弱者的两重人格,在戈利亚德金的病态幻想中同时出现;从哲学的角度看,戈利亚德金的悲喜剧反映了私有制社会中人的异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滥觞于《两重人格》,而不是《穷人》。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探讨人的秘密。由于自身经历的影响,他偏爱“穷人”主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停留在对穷人苦难生活的展现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潜伏在人性深处、人的本性中的不幸。他否定理性人物.认为理性能引诱人犯罪。他肯定和赞扬“神人”,认为至善至爱才是人悲惨命运的拯救力量。“神人”形象成了他与丑恶现实相对抗的武器,也成了他解开人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小说家。他创作的《穷人》、《两重人格》、《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小说,着力描写的并不是人的外部遭遇与社会关系,而是人那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各种矛盾倾向。因此,还在他在世的时候,便获得了“心理学家”的称号。陀思妥耶夫斯步入文坛之际,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之时,关注人生与现实社会问题的风气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陀氏置身于这种时代氛围中,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来研究人,而是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1.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3.
江北的《白月光》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有着惊人的神似,都讲述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写了拉斯柯尼科夫从杀人到被捕的过程,作者将整个故事的节奏放慢,再放慢,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俄国有一个文学青年,写了一篇描写乞丐生活的短篇小说,请教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句描写一个吝啬的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话。原文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了很不满意,便给他改为:“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这一改动,前后就大不一样了。前者只是照一般的生活逻辑写了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自然过程,既没有写出绅士的具体神态和心理活动,也  相似文献   

17.
一资产阶级学术界有不少误解,这些误解传得多了,就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牢固的概念。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在思想上相近就是这样的误解之一。一些西方文学研究家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预示了”尼采的基本思想。另一些人则认为尼采是这位俄国文学家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只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以擅长描写道德问题而著称的伟大作家。道德伦理问题一直是陀氏创作思想的基础。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的家庭。虔信基督的母亲经常给他讲《圣徒列传》、《新旧全约104个故事》。福音书中所宣扬的慈爱、忍耐、向善,在...  相似文献   

19.
《宗教大法官》与“四福音书”中的互文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隐喻功能书写的人性问题。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专制、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述人性的三个维度。信仰与理性的对立点是人性的物质欲望,自由与专制的矛盾是人性的自由权利,现实利益与永恒理想的对立处则是人的精神追求。《宗教大法官》在“复调”的表层下,隐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需要依靠信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逐渐深入,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在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其他领域的同时,《罪与罚》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焦点,与此同时,左翼文学势力也展开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