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秀霞 《小学生》2011,(4):41-4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关键。“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便是以师爱为主的师德。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把教师热爱学生看作“教育的奥秘”一样,师爱确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给学生以爱,学生才能将这种爱转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激发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王伟 《成才之路》2010,(3):79-80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我十分信奉这句名言。我理解这里所说的这种“爱”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热爱,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教育的一切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之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催化剂”,它时时激发着学生内心的活力,不断转化为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愉快教育”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呢?一、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心中有爱,要爱全体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要以良师益友的态度投入教学,让学生体察到教师对他们谆谆教导、严格要求和耐心帮助的良苦用心,使他们充分体验被人尊…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博大而神奇的,是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影响甚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爱学生呢?  相似文献   

6.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言沛勤 《文教资料》2005,(32):79-8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教育艺术的核心。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爱得深切、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当然,教师的爱及其方式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讲“爱”,绝不是姑息迁就,没有…  相似文献   

8.
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许多人常提起“爱”,可“爱”是什么呢?“爱”的本质是“给予”,是无私的奉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一、爱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也有权得到老师的爱。”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营养素,是一种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学生,他们更追求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更渴望教师的帮助,一旦他们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亲师的心理会变为行动,会增强信心,不甘落后,暗加努力奋发进取,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可以说,教育教学效果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它主宰和统帅着一个教育者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师德不是抽象的,它实在而又具体。笔者认为: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当然,时代不同,我们对教师爱生的要求也就不同。过去“热爱学生”往往只被理解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勿庸置疑,在新的世纪里,这种内容的爱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很难做一名合格教师;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任意对学生“使性子”、“发脾气…  相似文献   

11.
一要以道德正人。“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教师要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好表率。为强化师德建设,以“爱学生、爱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师德教育扎实开展,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师德教育常抓不懈。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好师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两大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讨论、民主评议、深刻自查、公开承诺、全面整改等方式,深入开展“做光荣的人民教师”、“做诚信的人民教师”、“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民主评议、情况报告、责任追究、考核评估等五项师德管理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根据教师这一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关爱学生。马卡连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博大的无私的情感在班级管理中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4.
单纯从亲属、朋友和同志的关系网络看,教师与他的学生们可能存在着亲疏之别;单纯从教师个人的观点、兴趣和爱好出发,教师对他的学生的评价可能有高低之别。但是作为体现党和人民对学生关。。爱护的教师,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排除这些干扰,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不能只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得意门生”,厚此薄彼。爱好学生,爱聪明活泼的学生比较容易,但是要爱全体学生,特别是爱“差生”可就不太容易了。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人…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师先要付出无私的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创设出愉怏的学习环境,教师才能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下面笔者淡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学校以“以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明确培训目标:培养教师具有“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时刻用“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学生”警示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涵盖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这是教师的高尚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教育的前提。伟大的师爱足以影响学生的终生,绝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它是潜移默化、无声无息的。运用智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会将这种爱反馈,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有了博大的爱,什么教育问题不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叶助胜 《江苏教育》2006,(3A):29-29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但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对学生充满着“深沉的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作出了对学生构成伤害的言和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个别教师的道德品质问题,这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传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部分教师对“爱”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对“爱”的行为的实施有所偏激。为了能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  相似文献   

20.
夏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6,(11):117-117
“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蹙师生关系的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自主学习是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那就得通过桥梁——“爱”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